分享

抢鲜看丨陈宇:为什么要制定班级规则?如何制定并在全班通过班级规则?

 小蝈蝈蝈蝈 2016-09-23



在班级管理中,规则必不可少。

一、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制定规则解决班级问题

首先以一个案例说明规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早晨来到班级,班主任发现有个学生在抄作业,便对学生说:“你怎么抄作业呢?”学生不承认,说:“我没有抄作业,只是对一下答案。”见学生不肯认错,班主任心中不快:“我刚才明明看见你在抄作业,你还说没抄!”学生也“很委屈”地说:“老师,我真的没有抄啊……”

接下来,事情可能会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发展下去:

第一,老师看到学生态度很坚决,也拿不出更多的证据证明他抄作业了,于是说几句“抄作业对自己没有好处”之类不疼不痒的话,不了了之。


第二,老师和学生继续争辩,一定要分出胜负对错。最后,学生承认自己抄作业了,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如果班级有关于抄作业的处罚规定的话)。


第三,学生坚决不承认抄作业,硬扛到底。老师动用职业权威压服学生:“我说你抄了就是抄了!还嘴硬不承认……”接着,教师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严厉批评、没收作业本、把学生赶出教室、请家长到学校等等。学生有可能被压了下去,但一定心怀不满,口服心不服;也有可能师生冲突升级,矛盾激化。

我们会发现,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因师生双方都不肯让步而不断升级,小问题酿成大冲突。这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极力避免的。


那么,如何比较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呢?以我对此事的解决过程为例,我既没有发火“镇压”,也没有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执上,而是暂时放下,不再追究。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放学前或班会课上,和全班同学一起解决问题。

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遇见一件不开心的事,说给大家听听,请帮我想个办法……”我把事情经过复述一遍后,对学生说:“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犯错误。可能是老师看错了,他没有抄作业,老师冤枉他了;但也有可能,他就是在抄作业,只是不肯承认。”这样一说,学生都很服气。因为我说得很客观、在理。


我继续说道:“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要解决好。因为它会经常发生,并且和每个人都有关系。今天是他,明天可能就是你。抄作业肯定不对,但谁都不想被冤枉,我也不想错怪大家。我觉得,要想避免误会,首先就要对‘抄作业’这个行为做个界定。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怎样才算是抄作业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们纷纷发言,展开讨论,我也参与发表意见。几番讨论下来,大家对以下这种描述“抄作业”行为的说法比较认同:“认定抄作业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两本同样的作业本放在一起;第二,同时你在写作业。”


于是,我们把这样的描述写进班规,以后就以这个标准界定,这件事就这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大家都心平气和,以后也不会担心被冤枉。要想避免被认定为抄作业,只要不同时具备那两个条件即可。

以上案例说明,利用规则解决班级问题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没有这种意识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就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纠缠不清(抄还是没抄);(2)无效说教(抄作业对你没好处);(3)权威压服(我说你抄了就是抄了);(4)感情用事(对不同的学生,或因自己心情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见,班主任制定并利用规则处理班务非常重要。

二、如何制定班级规则

一个合情合理、大家都愿意接受的规则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结合上述案例,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规则来自于问题(已经出现或预计可能出现的),用于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不需要规则。但是,制定规则也要讲求民主与科学。一般而言,规则的出台要经过以下过程:

1
有学生广泛参与的分析与讨论

班主任要向学生说明制定规则的必要性,还要发动学生讨论。要允许并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欢迎不同的观点。这样,既发扬了民主,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品质。对于班主任来说,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认识深度以及对处理问题方式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制定出合情合理的规则。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有权利参与制定管理自己的规则。

2
仅针对达成共识的部分制定规则

既然有讨论,就会有碰撞,就会既有大家认可的,也有争议较大的部分。规则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不然就会在执行中产生麻烦。比较常见的麻烦是,对规则视而不见(因为我不认同)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所以,“达成共识”很重要。


那么,如何达成共识呢?班主任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01

说服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争取学生的认可。说话要在理,逻辑严密,论证合理,既要站在班主任管理的角度说明问题,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所以,班主任要想说服学生,首先必须说服自己并做好充分的论证准备。

02

协商

和学生民主协商,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不是利用班主任的权威率性而为。

03

妥协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班主任很强势,寸步不让,学生在心理上会很难接受,甚至会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规则就极有可能在执行中遭遇阻力。学会适当的让步,是一种智慧。管理要有弹性,很多协议都是在让步、妥协中达成的。班主任让一步,学生也会让一步,大家都让步了,就容易达成共识。学生也会因班主任的宽容大度而产生良好的印象。

如果经过了协商和妥协,仍然不能达成共识,也不要强行通过。要学会“暂时搁置”。许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好,放一放也没关系,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议。在议事中要避免“一锤定音”式的决策,这将为以后的执行带来隐患。

三、如何通过班级规则

因为规则是针对达成共识的部分制定的,所以比较容易通过。通过班级规则或决议的方式主要有鼓掌、举手、投票(包括网上投票)等。举手表决比较简单,但是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迫于压力,不好意思不举手,其实心里未必没有想法。无记名投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更有公信力。


规则的通过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必须考虑何谓“多数”。简单多数就是得票超过50%即可,但是这样的比例会有很大问题。所以,我班一般采用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多数通过的做法。但即使四分之三多数通过也可能有问题,问题往往就出在那不赞同的少数人中(哪怕只有一个)。


所以,班级不仅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还应该有“尊重少数人意见”原则。每个人的权利都要得到尊重,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管理。对少数人意见表示尊重的方式主要有:

01

倾听

要让学生表达,还要认真听。倾听时要用心,要有回应,不要一边听一边处理其他事或心不在焉或不耐烦。

02

记录

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学生或家长的意见记录下来并表示赞赏,以示重视和尊重。

03

回复

不管意见是否合理,班主任是否采纳,都要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回复学生,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班主任能够做到这些,才算是真正尊重学生的权利。这样,学生不仅会对班级规则口服心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对今后的工作和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规则对班级、班主任和学生的意义

制定并严格执行规则,不仅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其教育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1
对于班级而言,规则意味着公平和秩序

规则面前一律平等。对于班级而言,规则可以营造公平的人文环境(当然,规则必须要公正),给学生带来安全感。事事讲求规则,保障了班级秩序,使很多工作或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2
对于班主任而言,规则意味着约束和理性

人是有思想情感的高级动物。班主任与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感情和关系不可能一模一样。当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时,班主任的内心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对那些特别喜欢的、优秀的学生总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原谅,而对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则不会产生这种感觉。这就有可能造成不公平,而按规则办事可以避免这种不公平。规则公开透明,它不仅约束学生的行为,也同样约束教师,在规则面前,班主任也不能乱来。这既保护了学生的基本权利,也让班主任的工作始终合乎教育原则,不犯错误。讲规则的班主任威信都比较高。


另外,学生出现了问题,班主任如果只靠说教,既耗费了大量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接受。使用规则,就可能化繁为简,让班主任从无效说教的怪圈中走出来。多讲规则,少讲人情,慎用权威,班主任工作就可以保持理性。

3
长期坚持规则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合适方法,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相反,它保护了每个人的自由和合法权利。遵守规则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一个处处强调规则的班级里,学生会渐渐学会使用规则来解决问题、调节关系,遇到矛盾纠纷或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他们首先会想到制定规则。这是我长期观察学生在班级里的变化得出的结论。


如果在班级生活中经常使用规则并且加强规则教育,会让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和有规则意识是不同的。遵守规则是用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一种素质。如果班级培养出来的都是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那么我们就会为社会输送大量既遵纪守法又有独立思想的优秀公民。

栏目:班级发展与管理

作者陈宇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

责编:魏强

扩展阅读

班干部·实践丨陈宇:如何培养给力班干部?

陈宇:如何让优秀学生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抢鲜看丨陈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