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豆豆:舞蹈演员应珍惜自己

 街心舞苑 2016-09-24

浙江卫视热播的舞蹈评论节目《中国好舞蹈》中,除了引人注目的金星、海清、郭富城三大导师外,坐镇评论席的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也引起了观众好奇。这位18岁就凭《醉鼓》在1995年央视春晚上一鸣惊人的舞者,日前在上海录制节目的空隙接受了渤海早报独家专访。仍是那张娃娃脸,仍然带着淡定从容的微笑,不同的是他从“评委”变成了“评论员”。

  做评论员挑战更大

  《中国好舞蹈》播出后,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节目中多了一位“评论员”,那就是舞蹈家黄豆豆。和金星、海清等导师不同的是,黄豆豆是和女主播伊一在录制现场二楼的评论席中出镜,对每一位选手台前幕后的细节进行点评。黄豆豆充分发挥了他对舞蹈的热爱,无论是科班出身的专业舞蹈演员,还是充满活力的“野路子”舞者,黄豆豆总能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这种“内行看门道”的解说方式无形中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相比三位导师,有观众为黄豆豆“鸣不平”。同样是知名舞蹈家,黄豆豆的“出镜率”实在太低。对此黄豆豆并不以为然,他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从自己的角度,更好地普及舞蹈”。“以前我也做过评委,我觉得做评论员挑战更大。其实不管是做评委还是做解说,我都是最真实的反应。我觉得对待舞蹈的态度应该是真诚的,所以对待舞蹈节目的态度也必须是真诚的。”

  黄豆豆透露,“评论席”也并不轻松,“压力很大,付出的精力也很多。前期的训练营就要参与,我要了解每一位选手。舞台上更多呈现的是选手和评委,而我会去补充一些幕后的东西,让观众能够更立体、全方位了解选手。”通过节目,观众也发现原来在舞台上唯美、英气十足的黄豆豆也有着十分活泼、开朗的一面。他微笑着将自己的双面性归结于“星座”的原因:“其实我生活中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都挺外向,但是遇到舞蹈创作的时候又变得很内向,我老婆说是因为我是双鱼座的关系,我的性格有双面性。”

  舞蹈演员应珍惜自己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任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以中国舞见长的黄豆豆被称为“中国跳舞跳得最男人的舞者”,从成名作《醉鼓》就不难看出他的舞蹈风格,既热情丰满富有想象力,又挥洒自如轻盈大度,既有灵活的内在韵律感,又富有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去年,他又自己创作并出演了一个长达24分钟的男子独舞《庄周梦》,以表达对道家文化的倾慕和崇敬。而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发现,黄豆豆对舞蹈的热爱绝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舞,无论机械舞、爵士舞还是更为小众、新潮的手指舞,他都看得津津有味,讲得头头是道,甚至在解说中会忍不住为优秀的舞者喝彩。在《中国好舞蹈》,观众们看到了很多曾经受伤、甚至因舞致残的舞者。每当看到这样的选手,黄豆豆也深有感触。他苦笑道,自己身上的陈旧损伤已经不可能完全康复了,“夏天一开空调全身就痛,下雨前都不用看天气预报,身体一痛就知道会下雨。夏天我为了通风只能睡客厅,不敢睡空调房。在外演出也是能住公寓就不住宾馆,在宾馆空气都是不流通的,身体会很痛苦。”

  虽然记者几次启发,希望他说说自己最为“惨痛”的伤病,但黄豆豆却并不想过多渲染这些身体上的痛楚。“腰椎、颈椎、膝盖、背、脚踝等都受过伤。我做过几次手术,也被医生警告过以后不能再跳舞等等。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遇到了好医生,家人对我很关照,另外我也调整了自己的训练体系,从中国舞改为芭蕾舞的训练方式。这种有400多年历史的舞蹈有着更科学的方法来训练演员,慢慢的让自己的伤也有一个康复训练,才逐渐好起来。”

  在黄豆豆看来,伤痛是舞者最大的挫败之一。“对身体的保养和训练同样重要。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咬牙坚持,从精神角度是好的,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好舞蹈演员,也有不少好老师,但唯独康复训练这一部分还很薄弱,演员年轻的时候就是咬牙挺过去,到了30岁、40岁,身上的老伤都爆发的时候,就基本没有康复的可能了。这就像透支一样,年轻的时候你透支太多了,后面的艺术道路就会提前结束,所以我认为这部分要从年轻抓起,每个舞蹈演员不要到耗尽了自己才想到要怎么康复,希望所有的演员能珍惜自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