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老街巷:海子

 傻傻gumi 2016-09-24



我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网络,也少有玩具,但有“海子”啊。


这条街巷名称,源马家海子而来,我这是在小路的北头向南拍的

“海子”一名源于蒙语,同北京的北海、什刹海一个理儿。旧时德州城内,遍布大小坑塘,德州人管它们叫“海子”,海子的名字是就着附近的地名来的,如:九道弯海子、劳改队海子,北小市海子、妈妈崖海子、吕家街海子等等,海子就是德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当年有大小海子72个,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比德州城占地面积的一半还多,总蓄水量近300万立方。清代诗人程先贞曾赋诗:“屯氏犹然是旧河,一湾古水不扬波”。

一年四季,海子都用不同的方式迷死你。


90年代初,服装城正在建设,图中间的建筑叫德州商场,拆了。这张照片是我用第一架单反拍的,富士卡牌,乐凯400胶片。还记得那时候没钱,买一大盘乐凯胶卷,然后摸黑剪开,缠到旧胶卷盒里使用。旧盒子要用柯达牌,一是密封性好;二是进口的,拿出来有面子。暗室在楼梯拐角下面,光着膀子不怕热,看着图像一点点在显影液中出现,甭提多高兴了。

德州柳树多,当柳树开花的时候,我们还穿着棉衣,但春天悄悄来了。这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做柳笛,折下—根手指粗的柳枝,两端拿小刀切割齐整,或者用指甲划一道,然后轻轻拧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略松动,猛一下把它褪出树枝,一只柳笛就出现了。柳笛含在口里的一段要把青皮剥去一小圈,这样才有音调的变化。柳笛声音的高低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粗笛声音浑厚,呜呜呜;细笛声音嘹亮,滴滴滴。坐在海子边,边做柳笛边聊天边显摆,面朝一汪清水,边嘀嘀哒哒地吹,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咱就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遗憾的是,柳笛要现做现吹,放一夜,第二天就无法吹响了,或许这个吃海鲜一个理。


夏天和秋天,更甭提了,游泳场啊,不用穿泳裤,找个背静的地儿一脱,跳下去可劲爽。然而,妈妈总担心叮嘱:别去海子里玩啊。每次放学回家经过马家海子,一湾清水,看人钓鱼;看人捞小蝌蚪;看盘旋点水的老丽丽;随手捡一块瓦片,撇一串泡泡,看久久不散的涟漪,真羡慕在海子边的人家。赶上最闷的时候,还会“翻海子”。就是水里缺氧,有的鱼死了翻着肚皮,有的像喝醉了一样慢慢晃悠,有的浮到水面上冒着泡。远近的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拿着网抄子去捞鱼。男人们各显其能,会水的在深水里作业,不会水的在浅水里打捞。孩子们的欢叫声,女人们的说笑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万家灯火时,很多人家都飘溢出鱼香。这就是海子的馈赠吧。


到了冬天,特别是快过年那阵,海子都结了厚厚的冰,就成为小孩子们的游戏的最好去处。坐在自制滑板上自由滑的,用鞭炮炸冰窟窿的,骑自行车的,笑声、尖叫声,就是德州十足的年味。还有贪近道,推着自行车在冰上走。胆大的,更在冰上骑车子,当然挨摔的也是这种。


在德州的古籍中,海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位于城内东北角的北海子周边,是每年道教中元节的法会场所,热闹非凡。1848年春天,海子边上忽然裂开一道大缝隙,谢生捡到一个能装一千多金粮食的大瓮,黝黑发亮,里面还有一个石质的砚台,抬回家后,就看到瓮里浮现出仙佛、美人、甲士等人影,周围人们边围观边称奇。


九河图,大禹治水就是忙和它们几个。目前还有五条在德州境内

海子的形成得益于大运河的水,也得益于大禹时代的九河。《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黄河流至下游后“播为九河”:太史、洁、复釜、胡苏、马颊、徒骇、简、钩盘、鬲津,至今后五条河仍在德州境内。由于旧时的维护水平有限,夏秋两季时常洪水泛滥,大禹治水说的就是这里的事情。运河与九河的决口、改道,让河水洋溢在德州的大街小巷,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海子,如今新湖就是由海子逐步演变而来。


冬天的新湖,滑冰吧

德州的海子不是死水,是通过地下涵道串联在一起的,不仅净化了水质,更是当年市区防洪排涝的主要力量。每年雨季来临,多余的水就会通过海子流入京沪铁路护路沟,在桑园镇汇入宣惠河。目前,每当大雨来临,城区天衢路东的雨水主要流到东沟,也就是岔河沿线。天衢路以西的,主要向西边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