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玄德

 发哥07domrg8zi 2016-09-25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这里要提两件事:

1、“弗”字,和“不”字通用,在吴侬软语的江浙一代方言中,一直用“弗”表“不”,这可能是古代楚国的一种口语形式吧,所以世传《道德经》各版本,弗不两个字比较乱,基本上挖出来的版本都用“弗”字,后世抄写的多用“不”字,反正意思一样,不必纠结。同样,“恒”字和“常”字也是一样道理。

2、这段话的郭店简本没有找到,可能是遗失了,但是帛书里两本都有,但没有中间那句“为而不恃”。后世流传的王弼、河上公、傅奕、严遵各本,都有“为而不恃”。

为而不恃,在“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段里也是一样的句式,同样都有“生而不有”,所以背错了或者抄错了,也比较正常。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在这里再加“为而不恃”。“万物……”一句,可以看做天地之眼所见,而“……玄德”一句,可以看做圣人之眼所见。其间有一丝微妙差别,可以对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去体会。同是视若刍狗,一个是对天地万物,不论有情无情一视同仁的看法,一个是对有情众生一视同仁的看法,深度相当,广度不同

很多东西,单摘出来,是不需要,也不应该有分别意识;可是摆在一起,我们要能从中分辨出精微差别。但是我们大部分所处的状态,是单摘出来拼命放大差别,摆在一起,反倒看不清了,这就是所谓的凡圣之别。

所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就是展示了一个视若刍狗的“圣人境界”。如果把它扩展到“天地境界”,那就是“视若有情”,也就是,一草一木,等同有情,一人一命,淡若绝情,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庄子的话,就是“物我两忘”,或者所谓的“一指掩天地,齐物自忘情”。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家里养头羊,是为了吃肉,没有哪个羊养来不杀的,如果“养羊”是为了收割,那他就不是“圣人”,没有到达所谓“圣人”的境界。

现在换了,家里养个宠物,不是为了吃肉,也不会杀,亲的跟自己亲儿子似得,是不是就到了“圣人”境界?也不是。

自己家生的孩子也亲啊,也不会杀了吃肉啊,人人都是圣人了?也是也不是。这叫,人人皆有道种,人人皆有圣人之根,只是尚未完足显发而已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代先人,是很厉害的,把什么是圣贤,怎么做圣贤,怎么分辨圣贤,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世世代代拿着尺子看,拿着尺子学,拿着尺子去求证,以及拿着尺子讲,这个尺子,叫“量天尺”,读了圣贤书,人手一把,这是沁进骨子里的一种“民主自由”,天上有天,老天不公,我们破口就骂:贼老天!人间有帝王,帝王无道,我们破口就骂:昏君!因为我们手里有“量天尺”!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古圣先贤给的量天尺,不止一把量天尺哦,道祖给了,至圣先师给了,佛陀也给了,用朱子的话说,叫“理一分殊”。三角形稳定性很高,还能像陀螺一样妙用无穷,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总能找回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继续稳步向前,这就是我们几千年传承的魅力所在。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道德经》玄德-量天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