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历史简述

 农民工ok 2016-09-26

闽南历史简述

导语: 洛水河中,你是一条腾波跃浪蛟龙;黄河原上,你是一阵翻天覆地旋风。历史的烟雨中,飘逸着魏晋铁骨。迈开盛唐的脚步,敞开大宋胸襟,一路走来。这里没有逐鹿的战火,远山近水多么亲和宁静,迁徙的征尘还挂在额头。中原士子漫溢着红宝石般的智慧,彻亮了这片混沌的天空。心灵的家园,从此皈依安居乐业。

闽南·秦风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古越族人在闽南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土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闽南·汉月

· 自西汉设立冶县,到东汉末贺齐入闽(公元196年),历300多年,闽中长期安靖,与外界少有战事纷争,这不仅使住在福州、莆田、泉州的秦(汉)人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同时还促使不少中原和江东汉人进入闽东、闽北并与逃遁山林复出的闽越人交融。

闽南·魏晋风骨

从西晋到五代,中原汉人数次南迁福建,成为福建主体居民。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火纷飞,“衣冠南渡”的晋民扎根在这块土地,带来先进的文明。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闽南地区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东晋)。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闽南·唐律

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了发展。在唐代,泉州的商船东至日本、琉球、三佛齐(今印尼巨港),更远抵达西亚、南亚、东非、北非诸国。内港常常帆樯如云,一批批丝绸、茶叶、瓷器亟待出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从泉州起航的商船,驶往波澜壮阔的蓝色海湾,带去的中华文明让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一片惊羡。

闽南·宋韵

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黄金时期,不但商品经济发达,人口迅速增长,而且各项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福建的开发也突飞猛进,茶、甘蔗等商品作物种植;瓷器、棉布、丝绸、造纸等手工业商品生产;采冶金、铜等矿冶业和造船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至南宋期间,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已是国内前列。福建经济发展成为宋代泉州港繁盛和闽南海商集团崛起的物质基础.

北宋时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继设立了掌管外贸的 市舶司 ,使泉州发展成当时国际上的著名商港,对外海线交通十分方便。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了丰富。加之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在福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闽南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

闽南·明德

明代福建闽南在造船业、印刷业、制瓷业等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教育继元代中落后,又进入一个昌盛时期;虽然王阳阴学说的出现的冲击了朱子学说,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发展。同时闽南在这一时期受到欧洲商人和传教士的影响,闽南文化又融进西方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

闽南·清和

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代福建对外贸易转至以厦门为中心,漳州、泉州为两翼,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同一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传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与闽南文化融合,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闽南历史简述

  • 闽南风茶韵(mtea777),茶和闽南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

  • 作者:吴炳南

  • 微信公众号:闽南风茶韵(mtea7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