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任伯年《百年好合》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9-27

任伯年《百年好合》

      《百年好合》作于1889年,正处于任伯年创作的巅峰时期,整幅画卷构图清晰简洁,染色的仿古宣纸中两只鹁鸽立于石块之上,一只昂头,一只颔首,却又含情脉脉、温情绵绵。鹁鸽造型古奥生动,运笔凌利,细节处收拾稳当,简练传神。石下的兰花草簇簇丛生,青艳欲滴,一根楠竹却从石后直冲画面,不由得赞叹构图的巧妙。

      《百年好合》作为一种情景在眼前出现的时候,思想就不会只是逗留在这简单的场景中,而是有所延伸,有所扩展。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至于在观赏者的心灵上打开了一个臆想浮游的境界,引起想象和共鸣。任伯年在构图方面表现了他独特的才能,他突破前人的窠臼,树立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出很多新颖的、出色的、变化多端的构图,一如画面正中的款识,并非像寻常般题于边角。而在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烘托上又能够恰到好处,既不故作惊人之笔,也不令人兴味索然,其技巧之熟和修养之深,在近代画家中十分突出。

       因此,整幅作品具有一种鲜明的音乐节奏感,是因为它在内在意义和外部结构上,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好像谁也不能在他的画面上增加一笔,也不能将他画面上的形体地位稍许移动,否则就要破坏了它那种节奏和谐的调子。在章法布局上,重视主从、疏密、宾主等关系,即使是叠合在一起的事物,也做到主次分明,鹁鸽的抑扬,楠竹的起伏,兰花的虚实,款识的陪衬,都是经过统一经营的整体,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美感的高度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