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解决村镇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村镇水环境治理市场的健康发展,2016年9月22-23日,第六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在北京新疆大厦隆重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主办,《水工业市场》杂志承办。
以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探索切合农村特点、可复制、可持续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径。 村镇特别是农村在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以及整个标准体系目前处在比较缺失的状态。我们正在努力完善标准化体系,用来指导农村的污水处理。 村镇污水处理基本情况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统计,2010年末,我国有272.98万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7.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7.36%。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冲厕所在农户开始普及,洗涤用水增加,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量和集中供水率显著提高,2010年村镇集中生活用水量达到170.29亿吨,其中村庄生活用水量达到115.69亿吨,接近城市生活用水量的50%(城市集中供水率为96.7%,集中供水的行政村占52.3%)。 从总水量来看,2010年,全国村镇污水总产生量达136.2亿吨,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22.9%。从处理情况看,村镇污水处理率低,2010年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只占6%。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空白,不同区域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行政村污水处理率较高的地区也仅达到48.6%、31.9%、19.6%和9.6%,华北、东北地区各省的最高污水处理率为3.5%,西北地区仅为0.6-1.3%。 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出,已成为湖泊和河流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太湖流域为例,农村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太湖污染的贡献率氮为35.35%,磷为59.65%。随意流淌的污水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对村民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农村污水不治理,水体污染治理将事倍功半。 2010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以及生态村建设试点等工作推进村镇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其他各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相关行动: 住建部:投入数百亿元,共整治15万个行政村(截至2010年底)。 环保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截至2010年底,已投入近60亿元,共整治4万个村镇。 农业部:从2005年开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截止到“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约2000万元,共整治了1100个示范村。 卫生部:进行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每年投入近亿元,到2010年底,农村的卫生厕所改造率达65%。 这些农村污染项目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局部缓解农村污染的作用。像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村镇污水处理率上升比例很大。特别是去年开始,浙江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已接近100%,上海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建设也正在向100%全覆盖的方向迈进(见图1)。
图1 201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村镇污水的处理情况
从建制镇污水厂的处理能力看,我们统计的2000多座污水厂,目前70%的污水厂,都是在一万吨以下,五千吨以下的污水厂占比53%(见图2)。 图2 不同省市建制镇污水厂处理规模
近几年,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每年递增1%,至2014年底达到13%左右。但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村污水普遍缺乏有效治理。因此,在继续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及发达地区全面启动农村污水处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达到污染物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 村镇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政资金补贴力度不够(1)中央财政引导不够:没有设立村镇污水专项资金;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偏少。2010年,人均排水设施财政性资金支出——城市:175元/人,建制镇:104元/人,村庄:13.7元/人,不到城市水平的8%;补贴环节不合理,重建轻管。 (2) 地方和村集体财政负担较重且不可持续:建设费用动辄千万,运行费用每年数百万元;乡镇负担大,即便经济条件好的镇也很吃力;取消农业税后,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据调查,开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平均每年需要支出6万元左右的运行费用。 (3)居民收费困难:污水处理是一种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应该向居民适当收费,但他们长期享受福利服务,不习惯缴费;年轻人外出务工,向留守老人收费存在困难。 2管理和技术人员严重匮乏(1)管理人员缺乏:平均每个乡镇从事村镇建设管理的人员不足3人,60%的乡镇仅一名村镇建设管理员;专职从事村镇污水管理的人员匮乏。 (2)技术人员紧缺:高等院校没有开设相应的专业;从业技术人员收入低,工作条件差。 3技术指导不精细(1)缺乏专门的排放标准:小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与城市相同;村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目前尚为空白。 (2)技术支撑体系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工艺繁多,套用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以镇、村为单元的处理技术储备不足。 村镇污水处理推进计划
制约农村污染有效控制的瓶颈是:缺乏资金保障、缺乏科学规划、缺乏高效组织、缺乏技术标准、缺乏长效管理。在技术方面:城市污水厂的技术工艺不适合,需要研究和总结真正适合农村的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在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程、规范、准则和标准等;在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与长期运营机制。 1建立经费分担投入体制推进PPP模式的探索,企业应成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实施主体,地方政府主要是购买服务,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2分类开展技术指导农村水污染的特点是:(1)总量很大,但作为个体而言,水量较小;(2)水质水量变化大,排放无规律;(3)分散,通过大规模管网收集污水有困难,且经济上不合算。 针对农村污水特点与承受能力,农村污水处理要坚持分类,就地减量:对黑水和灰水进行分类,有利于污水就地减量。减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总量。并且要以城带乡,宜分则分。充分利用县、镇的污水处理设施辐射到农村,无法涉及的地方则进行分散处理,可以有单户处理、多户联合处理、村庄内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等几个模式。另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既要满足污水处理达标要求,也要经济适用、管理简便,保证能长效运行。 3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江苏省提出以下的总体思路:以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探索切合农村特点、可复制、可持续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径。我们也希望各地能够遵循这样的总体思路,科学、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4坚持“四个统一”(1)统一规划(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还是没有规划的,实际上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有序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各地在推进污水处理工作时,首先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要以城乡区域统筹为原则,结合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城镇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环境敏感区域和规模较大村庄优先,突出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规划发展村庄和撤并乡镇集镇区所在地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树立低碳生态理念,结合农田灌溉回用、生态修复保护和环境景观建设,注重水资源和氮磷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应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紧密衔接。 (2)统一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应由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或乡镇政府统一实施,统一组织招标、采购和委托工程监理等。 (3)统一运行。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宜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污水治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运维和管理工作可以由建设单位自管,可以由设备供应商代管,也可以集中委托运行。我们强调的是按照设计的标准和规划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运营,达到一定的要求。 (4)统一管理。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与小型设施认证体制,也是需要我们强调的重点问题。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但村镇特别是农村在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缺失的情况下,整个标准体系目前处在比较缺失的状态。我们正在努力完善标准化体系(见图3),用来指导农村的污水处理。 图3 村庄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化体系 (本文根据“第六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演讲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核。编辑 / 周发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