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o独家 | LNG进口,保长约、限现货、最后谁买单?

 trq730 2016-09-29

eo记者 黄燕华

受制于国内天然气价格较高,消费量增长缓慢,而部分进口LNG又价格倒挂,严控LNG现货采购背后的隐痛,是三桶油如何消化高价长协气

中石油在3月23日发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中提到,销售进口LNG57.02亿立方米亏损85.19亿元。也就是说,中石油每销售一立方进口LNG亏损1.49元。中石化与中海油2015年的业绩报道都未披露LNG进口的盈亏状况。但中石化的LNG起步在三桶油里最晚,相继在2009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分别签订了年供应量200万吨、430万吨、330万吨、420万吨的长期协议,而2009年到2014年恰是亚洲LNG价格的高点。中海油虽然抢得先机,早期签的长约价格较低,但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长约合同,而今年将可能会新增360万吨的进口量,新增的部分将拉高其进口均价。可以想象,中石化、中海油的LNG日子也不好过。

相比其他燃料,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抑制需求增长。另一方面,LNG进口与国内销售气价倒挂,使得LNG进口亏损严重。作为国家天然气保障重要路径的进口LNG,中石油的进口策略悄然发生了变化:保长协、限现货。

现货跌成白菜价,油气公司为何还要保长约?

今年3月日本平均现货LNG到岸价为6.8美元/MMBtu,LNG长约仍保持较高位,从价格角度看,采购LNG现货更有利,中石油为何还要严控LNG现货采购呢?

答案并不复杂,“照付不议”的强力约束和违约成本太高。国际LNG贸易以长期合同(20年以上)为主,长期合同一大原则是“照付不议”。即买方不得随意终止或变更合同,只要卖方执行了“照供不误”,买方就要按照合同的不低于照付不议量接收LNG,少接收的气量仍要照付气费,但可在次年补提气。

“照付不议”本质是将天然气开发公司、管输与销售公司和用户捆在一起,共担市场风险。从理论上来看, “照付不议”是一个平衡双方权利义务以达成“双赢”局面的设定。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一个LNG长协彻底违约的案例。究其原因,高昂的违约代价使得买卖双方不敢跨越雷池。

天然气法律人士陈新松告诉记者,“照付不议”的违约金等于照付不议量乘以约定价格。譬如一项年供应量为300万吨,约定价为2元/m3的LNG长协,假设在其它调整量为零的情况下,如果照付不议系数为0.85,即255万吨,而当年只进口了150万吨,那么按照“照付不议”的要求,需要支付255万吨的价款即510亿元。当然,暂时不提的气,买方可以选择在来年进行补提。如果彻底违约,则理论上应该按照剩下年限的累计应购买总量进行价款支付。实际上还是要看双方的谈判结果。当然,目前世界并上没有可参考的案例。

另外,如果LNG运输费用是由卖方支付的,买方还需要向卖方支付运输费用。汇率损失和生产设施闲置的损失也可能会计算到违约成本里。

陈新松告诉记者,如果是英美法系的国家,还会要求支付间接损失,包括因违约产生缩减生产规模而引发的裁员赔偿费用问题等。

此外,违约企业还面临信誉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信誉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一个行业里,参与者相对固定,不会有大的变化,一旦违约,势必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天然气价格几个涨跌周期里,还没有一家企业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般而言,长期合约中要约定年合同量,即除渐增以外,还要有长期合同项下的每一年的年度合同数量。而每年,买卖双方都要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时间来协商下一年交气点每个月的交付量计划安排,从而确定年度交付计划。一般管道天然气合同“照付不议”灵活性比较大,最小交气量可到合同的70%,而LNG长协要求购买最低合同气量一般为85%~95%(来源于《南方能源观察》2015年10月《从大鹏开始》)。这种情况下,买方按最小量购气,而不必违约。

现货再便宜,也不是想买就能买

在LNG贸易中,现货以能够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灵活性强和选择性高而得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LNG现货合同实行“以销定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降低调峰的压力,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进口商在价格、供应商、数量、付款条件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特别是,当前LNG现货价格远低于长协价格,且现货市场资源充沛,多进口现货看起来符合企业利益。

现实是,即使现货便宜,LNG进口商也在减少现货的进口。

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LNG进口总量为1966.92万吨,其中现货为252.67万吨,长约进口量为1714.25万吨。而2014年中国LNG的现货进口总量为269万吨,2015年的现货进口量稍有回落。

日本和韩国2015年的进口数据,也印证了中日韩这三大LNG进口国在在LNG现货采购上的一致态度。覆盖全球80%LNG贸易的国际LNG进口商组织(GIIGNL)最新的LNG报告显示,2015年亚洲LNG现货进口减少了490万吨。日本现货进口减少了530万吨,韩国减少了280万吨。与中日韩步伐不一致的另一大进口国是印度。持续走低的LNG价格、不断增长的工业需求,以及印度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持续下降,以及进口途径的拓展,印度在2015年则多进口了300万吨现货,恰好享受到了气价大跌的福利。

油价下跌,亚洲的LNG需求也在下降。2015年亚洲的LNG需求下降了1.7%(约300万吨)。主要是由于日本和韩国双双在2015年都减少了420万吨的进口。同时印度保持与上年基本相当的量为1460万吨。全球72%的LNG需求在亚洲,所有的卖家都将视线转向印度和中国体,希望两者在接下来的十年需求大量增加,而中国的LNG进口在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三桶油买单还是政府帮忙?

中国LNG进口是政府管制、央企主导的贸易行为。2014年10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的通知》,将300万吨以下的LNG接收站建设项目下放到省级政府核准,在此之前LNG接收站的审批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中国LNG进口始于政府支持。1995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委托中海油牵头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引进液化天然气项目。经过20余年的时间,迄今建成的LNG接收站基本上都是由央企(三桶油)所有,从东南沿海进口的海上气也成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四大通道之一。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5年年初就忧虑过,三桶油要如何消化价格高达18~20美元/mmbtu 的长约气难题。当然,与油价挂钩的LNG长协在经历过原油价格大跌之后,也稍有回落,但总体而言,进口价格仍与国内气价存在倒挂。

国际LNG价格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也一泻千里,审视三桶油过去的LNG战略,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亚洲溢价”偏高时期签订了大量的长协,很难苛责是一种战略失误。但困难已经出现,就需要买单者。

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弥补进口LNG企业的亏损,2011年8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对2011-2020年期间进口天然气及2010 年底前“中亚气”项目进口天然气按比例返还进口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关税[2011]39 号),通知规定,在经国家准许的进口天然气项目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情况下,进口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将按该项目进口天然气价格和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倒挂比例予以返还。

此后,根据发改委对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几次调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又相应提调整了天然气销售定价。2015年11月发改委对非居民门站价下调了0.7元之后,三部委于今年3月4日发布了最新的《关于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将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调整为28.34元/GJ,将管道天然气销售定价调整为1.00元/立方米。2015年10-12月期间,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适用33.58元/GJ,管道天然气销售定价适用1.19元/立方米。

现行最新的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调整为28.34元/GJ,进行单位换算后约为1.06元/方,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16年2月进口的LNG为185万吨,总金额为442245万元,则可得每标方的进口价为1.71元,这个价格是高于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的。

至于各进口企业返还了多少增值税,相关部委并没有公开。此外,中石油也在寻求与资源方进行价格谈判,要求降价。

下游用户难逃“被”买单

LNG全产业链都是以“照付不议”捆绑在一起。也就是上游资源方与贸易商(譬如中海油)签订的是“照付不议”的合同,而贸易商与下游用户签订的也是“照付不议”的合同。“照付不议”将天然气开发公司、管输与销售公司和用户完全捆绑在一起。在整个LNG长协的产业链上,贸易商(三桶油)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因此,贸易商可以将来自上游的责任和风险尽量传递给下游买方用户。

记者在2014年9月走访了福建的三家燃气电厂。他们碰到的问题是,资源方印尼东固气源以低于市场价的理由而要求涨价,且幅度高达70%,在中海油与之沟通失败后,中海油将上游气源方的涨价要求传导给燃气电厂,使得燃气电厂的经营业绩承压。最后,在福建省经信委的协调下,气源价格实现顺利传导。

除了通过传导机制,LNG进口商还可以通过严格的气量指定机制来实现将上游合同的气量传递到下游天然气的销售合同中。具体做法是在长期协议中规定,买卖双方在上一个合同年就开始确认下一个合同年的用气计划,最终确定每日提气量。进口商也不只一个下游用户,这就意味着如果下游个别用户出现未能按计划提气,但其他用户可能出现超提气或者经协调可以调整其用气计划的情况。

另外,每一个LNG项目在上马之时,都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只有满足一定的投资回报率才能上马。以福建LNG整体项目为例,该项目以LNG接收站为龙头,包括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个城市燃气用户,莆田、晋江、厦门三个燃气电厂,以及输气干线共计10个子项目。也就是说,中海油在进行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时候,并不只看接收站,还要综合评价配套项目。

因此,在高价长约气下,三桶油可能真正要考虑的问题是下游用户的接受程度。特别是在国内用气成本下降的情况下,万一出现下游用户集体不愿意提气,或者大量减少提气的情况下,将影响三桶油对上游用户的履约。

中石油严控现货采购,以图减少对自己LNG长协的冲击。今年可能出台的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的配套政策,将刺激非三桶油的企业进口更多的LNG现货,对于三桶油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