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家学渊源深厚,年少精研医籍,深悟《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医典的意义,加上70余年临床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再度升华,其理论更臻于完善。 他指出,“父母育儿诚难,医师治小儿病尤难。因为小儿啼哭无常,疾病痛痒不能自诉,且脏腑柔弱,饥饱冷暖不知自护,易感外邪或内伤饮食,病则易寒易热,用药一或不当,变化突起多端。凡为医者应该以幼吾幼之心,推而及于他人之幼,将病儿当作自己孩子般爱护。看病时要专心一意,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小儿脏气清灵,药效敏捷,随拨随转,一有药误,祸患无穷也,所以峻烈之剂不可轻投。”为此他特别撰写了中医“儿科用药六字诀”告诫学生。 六曰“效”。病人对医生的要求,主要是望其病速愈。医师为病人治疾,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处处有推己及人的想法,所谓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轻病人则驾轻就熟较易见效;重病人则因其变化多端而需思索周到,尽情关切,力求治愈。这也是医师应树立的崇高宗旨。然“效”之一字,不是唾手可得的,必须谙之于医理,娴之于实践,更须有仁者之心,灵变之术,方可无负于人民赋予的崇高职责。 |
|
来自: 半导体zyll6ccm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