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发动革命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由赵声、黄兴为革命军的正、副指挥,计划攻占广州后再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下午五时三十分,因形势急剧变化只有黄兴指挥的一队一百多人革命党人队伍攻入广州两广总督衙门,因孤军奋发、敌我悬殊,起义终告失败。黄兴断指逃脱,革命党精英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岗所埋尸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相称,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岗上勒石记名,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实名达86人。
1912年,广东省军政府拨款10万元在黄花岗建烈士陵园,并于同年5月15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首次举行了七十二烈士墓祭典。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了祭典,并写下了祭文,还亲手在黄花岗烈士墓园种植了4棵松树。松树现尚存一棵。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烈士方声洞之兄)募款续修墓园,后由华侨多次募款修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现有的墓园规模。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占地约16万平方米。墓园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其主要建筑群汇集在较长的中轴线上,正门为有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以花岗岩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宽阔的墓道两旁碑石林立,并植有翠柏和古榕,还有莲池及石拱桥。岗顶为陵墓,,以花岗岩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围着铁链栏杆,墓的中央建一亭,亭内立七十二烈士之墓碑。亭顶形如悬钟,寓意争取自由的警钟。碑亭后面是一座用花岗石砌的纪功坊,上半部以七十二块石砌成金字塔形,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坊额镌刻章太炎书“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后还立有一块巨碑,详细记载黄花岗起义的经过及烈士墓园修建的情况。碑阴共表列有86位就义烈士的名单。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共100多人,有姓名可考的有8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