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假柒 | 了解这套方法论,用放假时间打造你的知识管理系统

 蜀地渔人 2016-10-03

国庆七天,除了可以用来放松身心、休养生息之外,最大的价值在于——你多了一大段「整块」的时间。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能拥有整段的时间是一种难得的运气。今天的诉讼圈,要为你介绍一种用好这段时间的方法——把它用来做那些需要整块时间才容易完成的事情,比如: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文/无讼合作负责人 余朋铭


说到「知识管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或经验。我观察过,通常是下面两种:


1.有一个笔记本,阅读时拿笔划书,之后花时间誊写到笔记本(或者读的时候就记笔记),有时候也会再打到电脑上……


2.在电脑上有个文件夹叫「知识管理」,在里面像图书馆一样建立目录,然后分门别类把各种文档、信息放进去……


特别是后面那个场景,你一定很熟悉。


之所以如此确认,是因为我当年就是这么做的。直到有一天,我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文件夹,发现里面有个文件是我3年前搜集的,但自创建起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打开过。


那一瞬间,我浑身冷汗。


前段时间有篇热门文章叫《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里面提到了「表演勤奋」这个概念。我想,当年我不停整理文件夹时的样子,就是在「表演勤奋」。


所以现在我和别人聊知识管理这件事时,最怕他甩给我一个「巨大的,分类复杂的思维导图」。和「表演勤奋」类似,很多人把时间放在「构建一个庞大完善的知识体系」上,却忘了构建这个系统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前者,你很容易就会造出一个「信息仓库」。很多以巨型思维导图为形式所建立的体系,最后往往变成了巨型文件收藏夹。


而这样是没有用的。


所以接下来的文章,我将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你分享一套我做知识管理的方法论。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件事:理解「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对自己的意义


一个简单却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你做知识管理,不是为了编写「百科全书」,是为了帮助自己形成「知识体系」。因此,不要醉心于自己构建的体系有庞大,而要聚焦在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积累与实践。


你所做的所有积累,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应用」,从而帮助自己成长。所以在「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的应用领域」。


围绕自身需求(职业发展、兴趣爱好等),通常可以找出几个侧重点领域。


比如对我来说,我关注三个领域的内容——


商业性思维——哪些信息能帮助我提高商业思维


互联网产品——哪些信息能帮助我增强做互联网产品的能力


艺术与生活——哪些信息能提升我的品味


确定了之后,我在所有获取信息的渠道上,都会重点关注与上面有关的话题。相应的,我的知识管理系统结构,也就相应的分为这几个模块。


在「选择应用领域」这件事上,没有人能帮你。我所能确定的是——所有的积累,本质上都是「自我塑造」,你需要想清楚到底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子。而这决定了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第二件事:「刻意」地建立信息间的关联


另一个简单却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单纯地把知识「整理」起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做知识管理,目的是为了把种种信息「形成关联、建立体系」,这样才有机会「为我所用」。就像下面这张图——




学习这件事,本质上就是打破大脑里固有的连结,建立新的节点和网络。当你接触到一个新概念的时候,你大脑中这个概念的位置被激活、被更新,随之,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东西,都建立了全新的因果逻辑。


所以相应地,在做知识管理时就不能单纯地「收藏信息」。为了在信息间建立连接,需要建立一个流程,对每一个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信息,都有必要经过「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这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输出」——把你理解、处理过的信息输出给其他人。


你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件事情,通过和别人聊天,最终理顺了思路,找到了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输出」的方式,你主动组织自己的信息,并形成了其中的关联。


这里面有两个核心:


1.所有的信息在收集时,都要不停考虑能否最终「为我所用」。


2.所有的信息在处理时,都要围绕「未来可能怎么拿它来用」。


建立流程,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上面两点。所以,不要在「工具」或者「渠道」层面停留太久,关键是要去用。将信息和思考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把思想落实成为行动。


第三件事:建立流程,选择工具并养成习惯


【建立流程】


我自己的信息处理流程是这样的——


1.输入:每天进行。每天固定时间,我都会从固定渠道上获取(不论是读书、看App还是浏览网页)我关注的信息,通过阅读之后,打上相应标签,传递到「处理」环节。


2.处理:定期进行。基本每个星期六,我都会安排出4-5个小时,对过去一周积累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这个过程类似「精读」,一边读会一边思考:「这个信息和哪个信息会有所关联」,「未来我能拿来怎么用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