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80期:郑子太极拳的拳理与运动法则(2)

 文苑书店66 2016-10-03

 

郑子太极拳视此为纲宗,当然也就有相应的练习功法。基础就是《十三篇?别程序》的“自胯至踵的一贯之劲”和左家功法的“鸟申”。鸟申的要诀,当然不同于习见的金鸡独立。“鸟申”要能站活了,才能算入得郑子太极拳的门槛。否则,摆个三十七式拳架,但一动就露馅了。若是对照郑子的行拳影片,仔细留意每式的余势转折,就更能体会重心虚实转换的奥秘,故能绵绵不绝。

 

4.2运动方式:重心与圆弧

 

郑子云:“太极拳亦可谓之为注重人体重心之运动”,又云“圆而神通……与吾拳有息息相通者”。人体的重心大约是丹田位置,拳架的位移是改换重心;不是身随步换,也不是只动丹田。太极拳与其他运动类似,都是要求能控制身体重心,只是要求得更精密(动态均衡的中定)。然而,习见的太极拳要不是藉手脚移动身体(手舞足蹈,违反不动手的原则),要不就成了木偶人(缚手绑脚,僵硬呆滞)是为通病。

 

其次,运动路径是圆弧,绝非直线。当然此中细节很多,圆弧和直线都是结果的表征。在《十三篇?劲与物理》中有许多详细的剖析,值得反复推敲。例如上步,绝不是直线而上;脚步的路径是直的,然身体必有起伏、旋动。在拳架中说的“旋正”,即寓有深意。

 

4.3检验方法:体用合一

 

郑子云:“太极拳有体斯有用;如不能用。则体亦不足言矣。”体与用的涵义,若是以“体是拳架,用是推手”,这种说法未免失于偏狭。体用合一讲的是,“根本基础”和“运动方式”的整合应用。因此熊十力“体用论”说的“体用不二而有分,分而仍不二”,便是最好的说明。郑子更直接指明:“此拳术之体与用,犹影之不能离乎形者,倘学而不能致用,则其所裨于体者,且亦伪焉。”借用东汉书法家蔡邕谈书法,认为“力为体”。用力于笔,笔死矣!《曼髯三论》有:“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劲之所由生也,”郑子又云,“劲外柔而中刚,有弹性,乃真力也。”练拳何尝不是如此,追求的是不用力的松柔。若误以为郑子太极拳只讲松柔而无内劲,是大误解。郑子《十三篇》透露左家心法劲力的秘诀“劲由于筋”练法在“别程序”。如何检验呢?至少要做到,拳架中随时身中有劲。倘能掌握到前述理法, 劲一定上得了身。

 

5 郑子太极拳对传统太极拳的贡献

 

5.1善与人同

 

郑子首开风气之先,打破传统教拳要留一手的陋习,坦荡地将其得自杨澄甫的口诀和自己数十年的心得完全公开。许多杨家家传妙诀,如杨澄甫说的“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郑子《十三篇》的述口诀中,就具体举出十二则。其他秘要也散布全书各篇。细心拿《郑子太极拳自修心法》的拳架三十七式的分释说明,来比较约十年前写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的差异,都可以恍悟前述“郑子太极拳的运动规则”的原由。

 

5.2系统化解构

 

郑子是以系统思维把太极拳相关要素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综合整理和解构的先行者。诸如《十三篇》的“别程序”对如何练好太极拳揭示得很清楚:始自“人阶为舒筋活血之运动”;进而,“地阶为开关达节之运动”;终为,“天阶为知觉作用之运动”。每阶再细分三级,计为三阶九级。郑子又提示,“不可躐等,拾级而上,登峰造极,无难也!”

 

郑子从系统的结构去解构太极拳功能,并追求效能优化。他掌握太极拳控制作用的中心要素,作为结构的支撑点,形成结构中心。在此基础上,再以中心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联,形成系统的优化结构。举例说,“太极拳十要”很重要,但十个要素相加起来不等同于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不是线性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分解动作是学习的必要过程,但是统合成为一式,或一套拳架则是十分复杂的。换言之,过去我们学拳经验的“分解法”,并不适用于太极拳的学习。

 

就以“别程序”阶一级的第一动“舒腕”来说,这正是郑子太极拳特征的“美人手”。倘若仅是手型仿“美人手”手背筋不浮露、非立掌的表象,而无视“舒腕”是气行筋络由劳宫而达于指间的舒筋,必致倒因为果而腕筋不张。无怪乎郑子慨叹:“人亦不以此为秘要之谈;故得之者,至今犹属寥寥。”

 

5.3养生济世

 

练习郑子太极拳的意义不仅在养生与健身,它同时也是讲求“心性”的学问。郑子太极拳的运动法则让我们从虚实转化中洞悉人生的起复;从神求内敛中找到了稳重和包容;从日积有功中学到了恒心和毅力;从学吃亏中领悟专气致柔的道理。

 

郑子太极拳的内涵在养生上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均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调养和“治未病”的作用。这正是《内经?素问》所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是故,一代大家郑曼青将“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这十二个字,称为是他练拳四十余年的心得总结。并鼓励后学说:“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比。?病延年,犹易事耳。”

 

参考文献

[1]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M].中国台北:兰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9.

[2]郑曼青.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M].中国台北:时中拳社,1977.

[3]郑曼青.曼髯三论[M].中国台北:中华书局,1974.

[4]吴国忠.太极拳内功心法[M]. 中国台北:神龙是听文化图书有限公司,1991.

[5]钱学森.智能的钥匙??论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吴啸.由理气象来了解太极拳[A].世界太极拳联盟.2010台北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论文集[C].台北,1990:40-45.

[7]吴啸.郑子太极拳是动态均衡的运动[EB/OL]http://cmc37taichi.blogspot.tw/2011/03/blog-post_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