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元体理论是向前发展的混元气理论

 endjiami 2016-10-03
一、意元体较初始混元气上升了一个螺旋
   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的精神属于人的原始祖炁,而人的原始祖炁则是天地原始祖炁——道的表现,认为人的元始祖炁与天地原始祖炁是同一的。
   气功科学的混元气、意元体理论是向前发展的理论,它不是返还原点,也不是发展为封闭的圆圈,而是螺旋式上升。这可作如下表示:无形无象的初始混元气—→凝聚成实物并充斥于其中的混元气—→独立存在的意元体。意元体的特性似乎重复了初始混元气的某些特点,如两者都是极微细、均匀的混元气,两者都可以生化出复杂的事物来,然而初始混元气经过混化生成的是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意元体经混化生成的是主观世界的意识内容。不仅如此,初始混元气生化出的万物是自然的,而意元体混化出的意识活动有了主动性。因而两者不是同一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否定之否定,上升了一个螺旋。初始混元气发展到意元体之后,不是到了顶峰,也不是又回到原来的老地方,成为封闭的圆圈停止不前;相反,意元体形成后,又在不断向前发展,呈现出一系列变化,从初始意元体—→自我意元体—→偏执意元体。智能气功练功,不是返还,而是继续向前发展,使意元体的功能全部展现,由偏执意元体—→圆满意元体—→浑化意元体。
   二、练气功不是使意识返归原始,而是向前发展
   过去高层次气功,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返还”,或称“返朴归真”。道家认为,原始祖炁 (或称原始道气),演化出天、地、人万事万物,而人的神又从元神演变为识神,形气也从先天演变到后天。练功不仅要“返老还童”、“返先天”,而且还要“返还”到无识无知、浑浑噩噩的混沌状态,最后返还到原始祖炁的层次上去。佛家认为,不生不灭的法界真如之性,被无明惑业系缚,从而生死轮回,迷失本元之真性。修炼则是逐妄归真,破除无明,恢复本有的佛性,最后进入“常寂光土”。佛道两家主张虽有不同,但最后的主张都是返回原初之始点。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过去的修炼者达到一定程度后,都幻想返回元始的虚无境界而主动丢弃自己的生命,因而成为练功者的一大悲剧。试看过去一些有成就的练功者,生前可谓“神通广大”,而死后则无一再现者。这些人生前都是悲心普运,教人谆谆,并以宏扬道业为己任,为什么死(按他们的说法叫得道)后,不再显身说法,教化徒众呢?这只能证明他们不是什么得道,而是真的死了。即使在练功时的入静状态中也不能返还虚无的原始祖炁的状态,因为入静时感觉到的意元体的静态体性,在没有任何意念活动时,还是有体察之动态存在,因而体察到意元体是有体察内容的意元体的状态。而体察也是意识活动的一种,体察达到能所合一的境界,仍是动态平衡,而非虚静的原始祖炁的状态。如果没有体察意识存在,则成了“顽空”,这是佛、道两家都反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返还无论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在练功状态中都是不可能的。
   气功科学的意识论认为,现在人类的意识是建立在偏执意元体基础上的,修练气功克除意元体的偏执,在于开发出超常智能,改变常态参照系,增添参照系中超常智能的信息内容,从而使其偏执逐步达到园满,这是意元体的向前发展,是使人向高级阶段跃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