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秋一日一虫记

 海派書鄉 2016-10-03

这条小虫九月五日凌晨捉于自家小区东门外的一个土草堆里。虽是白露前出土,但其实已经留意了许久,光是错手跑掉就有两回。这片土堆隐没在一大片杂草中,就是这么一小块黄泥垄突了出来,许是之前有人拔杂草的时候都堆在了这里,后与泥土腐在了一起,变成了现在这样。良禽择木而栖,这块土垄周围杂草丛生,盛夏当午也并不会觉得酷暑难耐。有雨水时,便会随高地顺势而下,自可高枕无忧。待到秋夜微风过境,略过低矮的草锋穿堂过室,更是雨顺风调。每每路过,只闻得此虫大叫声沉稳。且这周边数十米,除此之外却无一虫鸣,更坚定了此为好虫的念想。


  最早发现它的确切位置,轻轻拨开两旁的杂草,漏出整个土堆。随即看到两根粗壮的双须在一小洞孔探头来回扫。试着用小铲断其后路,但小虫随即不知所踪,等到挖开一角堆穴时,才发现这个土垄里狡兔三窟,内部构造极为复杂。怕继续挖下去伤了虫,便无奈告罢下次再说。再次开挖时,是一个安静的清晨,此时刚从别处抓完虫打道回府,想试试运气。天光已现,拨开杂草还没怎么下手,小虫又回身钻了进去。因为已经有些困倦便只好作罢。一直到九月初,时值已过了小半个月。夜里整齐装备,先拿下此虫再说。下楼,蹑手蹑脚来到草丛边,发现一辆车正挡在街道上,打开头灯(生怕路人以为我在偷车)。


    见小虫仍在放声鸣叫,遂安心。捉虫讲究快准稳狠,当机立断绝不能优柔寡断,但动作又要无比轻柔,宁可放走不能弄残。此间力道需要在一瞬间拿捏到位,其乐无穷。马步扎好,轻撩杂草,这小虫现身于土垄另一边的新洞口,下小铲,断其后路,小虫再一次机警地回身入洞。不急,先将周遭大土坯一块一块地剥开。一个完整的洞穴慢慢展现在眼前,但四下打探小虫又不在其中,直至翻起最顶上的大土坯时,小虫便气定神闲地慢慢爬上来,爬到了整个土垄的最顶端,仿佛高山仰止,气魄非凡。屏息凝视之下,心间早已小鹿乱撞。


    要知此时但凡小虫有半点惊颤,一旦纵身跃入周遭杂草便前功尽弃。深吸一口气,右手执网罩斜顶住小虫起跃方向,再用左手环拢住边隙。见小虫四下堵死,如瓮中之鳖,这才长舒一口气。待小虫爬上网间,细细审酌,全身一团黑,头光已全开,周身油光尽显,竟全须全尾。虽出土迟了些,但依然欣喜若狂。不敢多耽搁,马上收拾虫具上楼落盆再说。上好水食合盖,心间无比舒畅。再次整理好虫具,便出门抓虫去了。


  待到夜归,虫大水大食后湿吊五厘六(合两斟一)。虫虽不大但异常喜欢。此时细细观虫,周身呈枣核棍型,锈窄油项已全面起光,头光业已全开,白斗丝分明浮现,似青似紫应已到龄。后身紫滑肉,紫斑腿,双须虽不长但粗壮有力。一般双须过长随风飘者多为潮嫩之虫,唯独爱这类粗壮斗须才显底板老硬。蓄养中,观察到此虫尤喜清洁,每每开盆便发现其常将粪球理于中央水盂边。可惜后来下三尾偷懒窝雌,至其三尾无性时仍常拖尾摇蛉,结果磨坏了尾锋。所以养虫一定要勤快,晚秋出虫全须全尾六爪不翻才显养功。


  因国庆节要回家数日,此虫已于前几日放归楼下。愿其在野外颐养天年。来年有幸,再与它的子孙相见。


 文;我是小淺//編輯;小馬哥

蟋都微讯XDFYES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