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不要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倾听大自然的声 2016-10-04

来源:Kris在路上(ID:krisgtd)

1、

坐在最后一排怎么了?

我以前就爱坐在:最!后!一!排!!!

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除去逃掉的课,基本上每节课的最后一排都被我承包了。有时候不小心进教室早了,被后来的同学加塞变成了倒数第二排,我都觉得有种隐隐不快。

坐最后一排爽啊!

前面那么多同学做挡箭牌,在课堂上干啥都方便快捷。前一晚没睡好,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老师讲天书无聊到死,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中午还不下课快饿死了,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

而且,坐在最后一排还能结识一帮精英人士(狐朋狗友),大家课上一起睡觉,课下围桌打牌,不老说扩展人脉吗?睡在我旁边的同桌的你,这可是绝对走心的交情!

总之,最后一排简直就是整个教室的顶级VIP座位,能享受的特权简直数不胜数。这么爽歪歪,干嘛不坐最后一排?!

2、

哎,当年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

最近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动,每天往返于公司、校园、医院、家,东奔西跑,累出了新高度。但每次回到学校,进教室上课简直成了疲累中的一剂强心剂。

工作之后,尤其是离开校园久了,就会越发珍惜回归校园的学习机会。所以,每一节课,我都坐在第一排,而且一定要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这样可以方便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进行了交流。现在的我,对于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一次启迪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每节课都听的酣畅淋漓,爽的不能自已!

为什么我对座位这件事的理解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时的我,对于教室VIP的定义就是:可以肆无忌惮的不听课。人都已经到那儿了,明明就是去上课的,怎么还会有这种狗屁逻辑?

真是悔不当初。

其实,我们经常做这么一件事——身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白了,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这个场景,你一定熟悉:越是工作满负荷,越想着能抽出点时间学习;而真的开始学习了,就又想着是不是可以健健身;等买了跑鞋坚持跑了三天,又觉得还不如把时间放在看书上陶冶下情操……总之,兜兜转转,最后一事无成。

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不懂得专时专用。

3、

开会时,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你推我搡地争着坐在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

通常无非这么几种考虑:

“我人微言轻,没必要坐那么靠前的位置;”

“我离领导远点,开会的时候还能走个神,看个手机;”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默念咒语……

其实,你以为领导开会的时候眼瞎看不到你?而且对于你坐的位置,领导是有自己判断的。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看见一个年轻员工总是极其主动地坐在靠边的位置,你怎么评价他?无非也这么几种:

这小伙子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啊~

这小伙子是不是对开会有意见啊~

这小兔崽子是不是不想干了?!

看,不要以为座位是小事。

座位代表着你的态度,你是不是愿意主动参与,是不是努力融入会议,是不是有学习的动力,这些对于工作的态度,完全可以从你对座位的偏好中看出来。

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不懂得参与和进取。

4、

说到开会,两眼都是泪。

部门Boss有个惯例,要求开会时,几乎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到会议之中,还要时时刻刻准备着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就是你。

惶恐是一定的。

既然要开口,就要努力言之有物,想说出个一二三,就必要要全程高度紧张不断思考。

刚开始,不适应,觉得自己实在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这种刻意训练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思考的习惯,能够更快速和高效地处理会上提出的各类信息。

但,这个过程一定是很痛苦的。

比如部门的P姐。她不仅是坐在犄角旮旯的人,还是那个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人,即使被点了名,也是说“我没有什么想说的”。

在几年的接触里,P姐被贴上了两个标签,而且是绝对公认的:

一是“好人”;

二是“坑队友”。

好人固然是对其品质的正面评价,但是坑队友这件事对于职场来说真的是大忌。一次两次可以,但次次如此不靠谱,职场路上凶多吉少。

其实,总结起来,她最欠缺的就是主动思考。总是跟着大家人云亦云,输入的信息无法进行处理,看起来她好像在听,但“雨过地皮湿”,没有思考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不善于主动思考。

5、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

这些天,不仅要上班开会,还要想方设法怎么向教授们请假。

请假短信编辑了半个小时,但就是不敢给老师发出去。担心会不会人家不同意,会不会影响期末的考试好成绩,会不会直接被人家拉进了课程的黑名单,最后硬着头皮终于发出去了。

焦灼了2分钟,老师回复了:

“没问题,有机会再交流。”

心里大石瞬间落地。

或许我们内心焦灼无比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内心的过分恐惧让自己陷入深深地焦虑。

前几天,一个研究生同学问我,中秋节了想给领导送点特产,但又很担心,不知道是不是合适。那天晚上在领导家楼下转来转去1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没上去。

我给不了建议,但说,换位思考一下,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过几天他回复,发快递把东西寄给了领导,领导还回短信说不用破费,谢谢!

瞧,在不逾矩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的。只是看自己是不是跳出某一个舒适区。

与其躲在后面一直承受焦虑,还不如干脆跳出来,拜托纠结,把这件脑子里一直盘旋的事情给办了!相信我,通常情况下,办完这件事之后,你会有重获新生的感觉!

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不懂得通过前行,破除焦虑。

6、

我相信,那些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很多时候坐的并不舒服,甚至如坐针毡。

其实,需要做的仅仅是:闭着眼睛,向前一步。逼自己一把,看上去痛苦,但远比躲在后面折磨自己要幸福得多。

不信,试试?

六丈日子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觉得本文不错,zan一个呗

向后台回复“体测”可以估算自身身体锻炼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