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嘉佳:如果温柔可以摆渡人心,我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

 花开若相惜lu 2016-10-04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张嘉佳



对于张嘉佳的印象,我一直停留在文字上。自己也是个写文章的人,一度固执地认为如果每个读者都能通过读到文字把一个写作者的形象想象出来,那才是对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褒奖。


于是乎,我一直没有刻意地到网上找过张嘉佳的照片,在我心里,能写出这般温柔文字的人,一定是个敏感、深沉又带点忧郁的暖男。


然而,当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张嘉佳的时候,他的样子颠覆了我所有的想象。


前几天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点映上,当一个满头白发的男人领着一众主创入场时,我有点迷惑,张一白不长这样啊。乍一看去,我还以为这个男人是影片的制片人,没想到竟然是张嘉佳。


2012年,结婚不到半年的他,钟爱的女人爱上了别人,同期父亲病重,30岁出头的张嘉佳一月白头。


我不由得想起了《食神》里方丈说的话:施主他一夜白了头情深意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见施主他痴心一片……


张嘉佳总是用文字治愈人心,但医者不能自医,他得过两次忧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把药片当零食吃。于是他踏上了一条400多天的环球之旅,想开后的他曾说:人在绝望里,反而有了希望。因为除了希望,你一无所有。


也正是这次旅途,他带回了33个让千万人哭中带笑、笑中有泪的睡前故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这更是张嘉佳人生中全新的开始。




靠写字为生的人对于80后的作家有一个通识性的看法:他们身上有一种反叛的精神,代表人物不外乎韩寒和郭敬明。


韩寒,一个出生于1982年的上海郊区的男孩,近二十年来,围绕他有太多太多的是非。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到当赛车手拿冠军,再到博客上那个把笔杆子当枪杆子针砭时弊……媒体对于韩寒的评价大多是“叛逆、个性、有见解”。


郭敬明,则更擅长用小说去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在《小时代》里,他写到:“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在《幻城》里,他写到:“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作为新一代的“反叛者”郭敬明更喜欢用文字表现他的骄傲和自信。


然而,当韩寒和郭敬明率先开辟的反叛成为时下主流之后,同是80后生人,直到10年代才蹿红的张嘉佳却有着和大多数作家截然不同的一面。面对反叛的反叛,是一种温柔,一种用柔和的“真善美”去感动万千少女的真诚。


他笔下的爱情,正如同他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到的那样: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柔软却不矫情,简单但是直击人心。是啊,我们想要的爱情不过如此。


曾经有网友给了张嘉佳这样的赞誉:任何人矫情装逼灌鸡汤都不可忍,除了张嘉佳。


张嘉佳自己也笑称:其实,我从不给人灌鸡汤。鸡汤这东西是教你笑着面对伤害过你的人,而我觉得,痛恨你所痛恨的,笑着面对受伤的自己,这样就好。




爱情故事多是写给女性看的,作为擅长写爱情故事的作家,郭敬明似乎很懂女人。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夏至夏未至》,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小时代》,郭敬明一次次地用年轻女性的第一视角去表达故事,这也赢得了无数女粉丝的喜爱。


韩寒则是更加希望去了解女人,了解最真实的女人,所以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堕落又孤独的女子,比如《后会无期》里的苏米。韩寒希望通过和笔下人物的“对话”去完成对女性面貌的探知,然而这种探知并不能代表韩寒就一定了解女人。


其实在我眼里,张嘉佳最会俘获女心,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点映上,我的身边坐了不少姑娘,她们既不是杨洋的粉丝、更不是邓超的迷妹,她们和我说,自己是冲着张嘉佳来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却说自己一点都不懂女人,不过他身上却具有一种对于女性反直男癌式的关怀,不断地向周遭送出最柔和的温暖。这也是为什么坊间曾传出过:“张嘉佳边写边哭,女粉丝边看边哭”的说法。


张嘉佳对自己的评价是:有人说我的三观太端正,说你三官端正一个人凭什么啊?我说我其实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下来,我变得三官端正之后,我才能一下子被这么多人喜欢,因为我的生活态度就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讲真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才能写出让普通人喜欢的故事,曾经有读者说:在满世界都张牙舞爪的生活里,张嘉佳用最让人向往的纯情书写了人们渴望的热爱、梦想和深情,还有不能得的遗憾,怎么会不受欢迎?


是啊,张嘉佳就用这样一种最讨喜的方式从所有人的世界里路过了一下。




张嘉佳不仅用故事路过了你的世界,他还想用电影继续这样一段旅程。


他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定义为“一部电影,七种人生,所有人的爱情”。


没看过的人,难免觉得狂妄,看过的人才明白电影道尽心酸。


张嘉佳曾经在采访里透露:拍电影,剧本写了两年,两部戏同时进行,因为劳累,做过手术还抢救过好几回,头发愈发白了。


是啊,这样的人又怎会狂妄。回过头来再去想这部电影,我们谁没做过陈末,认死理地觉得相爱就必须是一种相互的义务?我们谁没做过猪头,爱人想要什么,拼了命也要给。


我们谁没做过幺鸡,面对意中人,不敢说更不敢做,只敢默默守护。我们谁没做过小容,认为除了爱情,合适更重要。


……


一部电影,映射了世间爱情。




张嘉佳说:我为什么很庆幸自己在三十岁成功,就有现在这样的社会地位。如果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就有现在的成就,突然从一个小众的作家,变成一个全国最大众的作家,然后名利皆至,那我后面的几十年可能感受不到生命中那么深刻的体验。或许我就变成一个纨绔子弟,泡泡妞,喝喝酒,然后去跟人家飙车,然后现在我可能已经废了,我可能到30岁,到40岁写的东西,永远只停留在20岁的水平。所以我觉得,其实人生这么去过也是有它的道理在,挺庆幸的,回过头来看,都是财富。


希望这样的大器晚成能够保有张嘉佳全部的真挚,如同他写下的那句我最爱的文字: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低调而又真诚。


其实说到底,文字和电影所为的,皆是摆渡人心。




《你在终点等我》 王菲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片尾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