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之美:结绳

 【点石成金】 2016-10-04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华文字是一门至情至性的艺术,胸臆、性情、喜怒哀乐和所有与书写者有关的精神和物态都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于笔下尽情地流淌出来。这是一种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心手双畅的状态和境界,岂不快哉!这也是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下不朽的精神:那是力量与速度,是宽广与包容,是坚毅与不屈,是我们应该传承的、千百年类不曾被岁月侵蚀的中华文化!


结绳

我想象着出土的一根绳子,

上面打了一个“结”。

那个“结”,

可能是三十万年前,

一次山崩地裂的地壳变异的记忆,

幸存者惊魂甫定,

拿起绳子,

慎重地打了一个“结”......


据说在没有在没有文字以前,最早记事是用打结的方法,也就是教科书上的“结绳记事”。

现代人很难想象“结绳”怎么能够“记事”。手上拿一根绳子,发生了一件事情,害怕日久忘记了,就打了一个结,用来提醒自己。

我很多职场上的朋友,身上都有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事。我瞄过一眼,发现有的人一天的记事,分成很多细格。每一格式半小时——半小时早餐汇报,半小时见某位客户,半小时瑜伽课,半小时下午茶与行销专员拟新企划案,半小时如何如何——一天的形成记事,密密麻麻。

手写的记事本这几年被PDA取代,或直接放在手机里,成为数码的记事。时间的分格也可以更细,细到十分钟,一刻钟一个分格。

我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记事,忽然想到,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如果用上古人类结绳的方法,不知道一天大大小小的事要打多少格结,而那些密密麻麻的“结”,年月久了,又将怎样分辨事件繁复的内容?

大学上古时的课,课余跟老师闲聊,聊到结绳记事,年纪已经很大的赵铁寒老师,搔着一头白发,仿佛有感触地说:”人的一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好记,真要打结,几个结也就够了。”


治学严谨的史学家似乎意思到自己的感触有些不够学术,又补充了一句:“上古人类结绳记事,或许只是记攸关生命的大事,例如大地震、全日食、星辰的陨落......'

我想象着出土的一根绳子,上面打了一个“结”。那个“结”,可能是三十万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壳变异的记忆,幸存者环顾灰飞烟灭尸横遍野的大地,幸存者惊魂甫定,拿起绳子,慎重地打了一个“结”。那个“是不能忘记的事件。那个”结“,就是历史。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三十万年,那些曾经使人类惊动的记忆,那些上古初民观察日食、月食、地震,星辰移转或陨落,充满惊恐的“结”,早已经随时间岁月腐烂风化了。

在上古许多陶片上还可以看到“绳文”。绳索腐烂了,但是一万年前,初民用湿泥土捏了一个陶罐,用绳索的网状织物包裹保护,放到火里去烧。绳索编制的纹理,绳索的“结”,都一一拓印在没有干透的、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绳文就永远固定,留在陶片表面上了。我们叫做”绳纹陶“的时代,那些常常被认为是为了“美丽”、“装饰”而存在的“绳文”,活血就是已经难以阅读的远古初民的“结绳记事”,是最初人类的历史,是最初人类的记事符号。我用手抚摸着那些凹凸的绳结留在陶土上的痕迹,仿佛感觉着数十万年来人类的心事,里面有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有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能感觉得到“美丽”

选自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一笔点,高峰坠石,是中华文字的力量与速度。

一笔横,千里阵云,是中华文字的宽广与包容。

一笔竖,万岁枯藤,是中华文字的坚毅与不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