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品赏析】陆俨少国画作品欣赏(十六)

 昵称30598236 2016-10-05

陆俨少国画作品欣赏(十六)



 四山云起图  镜心连框 1990年作


山 水  水墨纸本  立轴 1990年作  


听泉读书图  水墨纸本 (22.4万元,2010年7月西泠)


杜陵詩意圖  设色纸本 1991年作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陸儼少最喜歡唐代詩人杜甫,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杜詩,或亦稟性相近,筆墨多有鬱勃之氣。”當年陸儼少避難四川,“入蜀前行李中只帶一本錢注杜詩,閑時吟詠,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經杜公點出,更覺親切。”(《陸儼少自敘》)。杜詩給予陆俨少這么多“點撥”,它如同一根文化長索,將陸儼少手中那管不朽的畫筆與杜詩以及蜀江山水緊緊地栓在了一起,以至陸儼少用了大半生生命去演繹也沒有畫完,而他一生中的許多代表作品即由此而來。

    《杜陵詩意圖》作于1991年,為其晚年妙筆。此所謂“杜陵詩意”是指杜甫永泰元年(765)十二月一日所作三首七律,題目即為《十二月一日三首》,此為第一首,作詩地點在云安即今四川云陽縣,地處川東長江沿岸。三首詩的主題是描寫“安史之亂”後離開成都身處漂泊境地的杜甫思歸不得的感受。雖然作詩時節正逢臘月,但是夔蜀之地冬天暖和,才一入冬即如見春,萬物復蘇,農事亦忙,這讓漂泊在外的杜甫起了思家之念。這恰恰與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陸儼少攜家眷在四川避難時的情形相仿佛。相類的遭遇,共通的情感,甚至連身體狀況都為肺疾所累(杜甫一生為肺疾所累,陸儼少也因常年肺疾而至哮喘)的相同命運使陸儼少的畫筆與杜甫的詩歌非常容易聯通,這是陸儼少一生畫下大量杜甫詩意圖的重要原因。

    這幅《杜陵詩意圖》與他的許多直幅構圖的山水作品不一樣,沒有險峻的山峰,而是截取一段江水以平遠構圖營造既深且闊的畫境,其目的正是為了準確體現詩意和承載杜甫的歸家之念。陸儼少以其最擅長的勾水法作精心描繪,在濃墨勾勒的礁石的襯托下,水天蒼茫,風景廣遠,左岸一隊縴夫背牽馱船,逆流而上,極目遠處,更有人形雁陳款款南飛,正所謂“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這是杜甫的詩眼,也是陸儼少此畫看似平淡實為着力的地方。何謂“百丈”?舊時四川人背縴,因岸邊多石,縴索易折,故將竹劈成六瓣,用麻繩連貫作成篾纜,是名百丈。陸儼少作古人詩意圖,態度嚴謹,如此佳作,出自晚年,尤可珍貴。


云山访友  镜心 设色纸本 1992年作

    款识:壬申十月,八五老人,陆俨少画。 钤印:陆俨少(白文)、宛若(朱文)、晚晴轩(朱文)

    这幅作品创作於1992年,时值陆俨少八十五高寿。此时陆俨少做画更加注重画面整体的气势和神韵,追求笔墨的精神而不屑於笔墨面貌之变化。尽量做到笔墨的简率突出,从而使画面的韵味十足。晚年的他在那得来似乎太晚而益觉可珍的晚晴轩里,安闲自适,但这并没有使他滋生艺事上的半点懈怠和满足。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意对自身作深刻的反省,决意再作一次否定之否定的变革。改弦易辙,更新画风。陆俨少为了这艰辛而神往的目标,他尽力摆脱娴熟的笔墨技法,摆脱国画圈子里常有的喜旧厌新的偏见,摆脱名位这类累赘和负担,力图揉进丰厚的生活底子和感受,并提炼为自我的主观意念,抒发自己苦尽甘来的一腔激情。陆俨少晚年喜欢近乎抽象的笔墨,并且主张一图之中抽象和具象毫不冲突,是相得益彰的。有了具象而其笔墨韵味决不因此减去抽象效果。一幅成功的山水画在形体上是具象,而在笔墨上是抽象,这样笔墨才有独立的欣赏价值。

    此图画家就是采用近乎於抽象的笔墨,大面积铺设,笔姿潇洒而灵动,墨色湿润而沉稳,加以映衬呼应的留白,加深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悠闲自得的行人为画面平添几分幽静恬淡的情趣。这种连续成片的铺陈性运笔,可使画家的笔下携带情感,随着运笔速度的变化,笔端便很自然地流露出笔姿风情。


片石山房  手卷 1992年作


山水册页  設色紙本(十三開)


古今人物山水册  册页 (十二开) 设色绢本 (825万元,2005年9月上海崇源)


连环画“青眉”原稿  册页 (六十二开选二十四开) 水墨纸本 1952-1955年作 (201.6万元,2007年12月西泠)

    “青眉”连环画原稿是陆俨少先生五十年代的作品,完全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写成,其白描线条功力挺劲,简洁传神,令人联想到先生山水人物画所展现线条魅力。此套原稿是作者目前仅见的完整的早年人物画珍品,其价值不可估量。


春风得意图  1945年作


 柳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款识:一九六二年十月,写於上海市庐湾区政协,陆俨少。 钤印:陆俨少印(白文)

    陆俨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画了大量的人物画,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有画古代文人高士的,种类很多。这对一向以山水画创作为主的陆俨少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现象。1961年陆俨少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不久就为浙美院长潘天寿先生所发现,调入浙江美院任教,这对於刚刚摆脱政治阴影的陆俨少确实是一件好事,向美术院校靠拢,人物画的创作更多地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此画作於1962年,画面上画了一株苍劲古老的柳树,树下一位高士席地而坐,神态专注,凝视着前面的一张文稿,好像是在低声吟诵着自己刚刚写完的一篇辞赋。高士的形象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来,画家抓住了对象的主要特征,给予个性化的表现,通过对人物脸形、表情、动态、服饰的精心刻画,着意突出了高士的孤高冷傲。1962年是陆俨少创作的高峰时期,一百多页的《杜甫诗意册》在浙江美院展出获得好评,这张高士图也创作於同年,应该是陆俨少人物画中的力作!


洛神图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