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戴复古 玉被称为灵物,自古以来都有圣洁的标签配着它,在古时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对玉器都是赞赏和美誉。然而玉器的平民化大众化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那么就让我们从石器时代开始了解玉器的发展。 石器时代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被分为了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我们的老祖宗还刚刚知道肉还是熟的好吃,还不知道工具的使用。靠打猎为生的他们,渐渐的发现木棍和石头很好用,当他们的需求增加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好的工具来为他们服务,这时,他们开始改造现有的工具,新石器时代就此来临。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孕育阶段,我们的老祖先们从用石头打石头造就使用器到后期的红山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玉器的广泛使用。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只能说是石器,这些都有其使用功能并且不具备玉的特质,那时候的石器表面粗糙,石性较重,器物上有很明显的加工痕迹,这一点是现在工艺没有办法仿制的。距今6000年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和田角闪石玉玉斧,这是发现的较早的一件和田玉玉器。之后距今5500至4000年,在我国形成一条弧形玉器带,北起内蒙古赤峰市,经过辽西、辽南、山东、江苏、浙江,南起广东曲江。这里是我国原始社会玉器工艺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中以雄浑质朴的红山文化玉器和秀美不凡的良渚文化玉器为杰出代表。
红山时期 最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地处辽宁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中,出土了玉玦、玉匕、玉凿及管状玉玦八件玉器。它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玉历史又提前了2000年。距今已有7000~8000年。 红山文化出土了一批包括龙和与龙有关的各种动物图案为题材的玉器群,而装饰用的小件玉器则发现甚少,也没有琮、钺、璋等礼器出现。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饰玉类:动物形玉类又可以分为现实动物和幻想动物:现实动物如玉鸟、双龙首玉璜、兽形玉、玉龟、鱼形坠、玉鹗等;幻想动物如兽形玉和玉龙、兽形玦等。几何形玉饰有: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方圆形边似刃的玉璧、双联玉璧、三联玉璧、棒形玉等等。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玉雕龙,此件玉饰玉质呈碧绿色,体卷曲,形似“C”字,吻前伸,嘴紧闭,鼻端平齐,双眼突出,额及颚底皆刻细密的方格网纹,颈脊长鬣上卷,边缘斜削成锐刃,末端尖锐,尾向内弯曲,末端圆钝,背有一对穿圆孔,可供穿挂用。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动物造型,风格质朴而豪放,表现手法中的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线刻等已日臻成熟。 造型有时代性。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如红山玉器的动物造型,既生动,又拙朴、豪放。现实仿制的红山动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总体上拘谨、呆板、无生气,难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韵,很难模仿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纹饰是一个时代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信仰的产物。如能掌握各个时代的纹饰特点,便能比较准确地认定其年代。红山玉器表面多光素无纹,除玉龙额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网纹和表现兽头眼部、牙齿的细阴线纹外,一个常见特点是压地线浮雕、凸弦纹、浅浮雕或称打洼,即在平面玉佩或圆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匀称的凹槽形纹饰,也称瓦沟纹。有些压地浅浮雕若隐若现,眼视不甚清晰,手摸感觉明显,凸弦纹在多数红山玉器都会见到。器物雕琢工艺,是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红山玉器的工艺,主要是各部位的过渡自然,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状,有的孔中部交接处出现错位棱台,也有的是对面蹭磨而成光泽无螺旋纹的孔,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艺上多两面加工,内外边缘成刃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重要的晚期新石器文化,最初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距今约4000~5000年。
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大体是南自浙江的杭州湾,北跨长江到达苏北的海安,东至上海,西到南京附近的宁镇山脉。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在造型方面除璧、玦、管、珠、环等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的装饰品外,还出现了鸟、鱼、蝉、蛙、龟等动物形态的立体雕刻品。 良渚文化玉龟 良渚文化 玉鱼 良渚文化中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制玉工艺已于石器工艺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或阳线、平凸或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雅拙的风格。 良渚文化 玉镯 良渚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玉琮
在装饰方面,一扫前代朴实无华的光素传统,出现了云雷纹、鸟纹、蛙纹等繁密精细的装饰花纹,其中以多种形态出现的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最为重要。良渚文化玉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以“两眼一嘴”为特征的所谓“兽面纹”,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这种“兽面纹”或繁或简,变化多端,它以其狰狞而怪异的色彩和对后世纹饰(尤其是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巨大影响。
良渚玉器气势雄伟,讲究对称均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其表现手法以阴刻线为主辅以淡浮雕,并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难度很大的手法,饰纹已采用立体纹、地纹、和装饰效三位一体,称为“三层花”,即第一层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然后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最后再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如良澳玉器的兽面纹常以单(双)阴线刻的圆圈象征眼睛,两眼之下 用淡浮雕出路呈长方形界,其上增配桥状隆起,似如鼻梁,少数在员下阴刻出嘴部;或再以弧线勾勒出脸庞,嘴部有探牙者易呈圆角长方形,有眼睑和鼻梁或额,无徽牙者,易呈蒜头形,无眼睑和鼻梁或额。纹饰着重强调图像头部结构;尤其是以图纹为中心刻画出具、牙齿成图时多采用正视投影。为解决背面平面形象的呆板,设计者匠心独运地采用两个侧面表现立体图形的方式,将原本单调,呆板的背面形象表现得面目狰狞、变幻莫测,令人惊然而惊,称其为“狰狞的美’或‘狞厉的美’,是很恰当的。 龙山文化时期的玉器
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的。距今年代约3500~4000年,它的下限年代较晚,有可能已经跨到我国历史上的夏代,是高度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 鹰纹兽面纹圭 出土了许多玉石装饰品,鸟形或鸟头形玉饰成组随葬,为以后商代大量盛行动物雕开创了先例。出土有玉斧、玉锛玉刀、玉凿、玉璇玑等。我们从龙山文化出土玉器的造型、纹饰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特点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质,并不仅仅只具有装饰的意义,说明它与当时宗教思想有关,这种以某种生物为崇拜对象的现象正是原始图腾的特征。
在玉材和制作方面,已发现的玉材有透闪石、阳起石、角闪石、蛇纹石、水晶、玛瑙、石英和松石等多种材料。仍以治石的工具和工艺琢磨玉器,但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上留下的碾磨痕迹,足以说明用于制玉的旋转性工具原始砣机已经发明,其功效尚低。 在鉴别方面,看器型,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太过复杂的造型和过于规整的图样是值得我们怀疑的,还有那些过于夸张的样式都是要避免的。看工痕,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制玉的工具愈发先进,我们要注意在玉器的雕刻和孔道中是否有现代制玉的痕迹。看色,不管是沁色还是玉的颜色都要看,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在好的玉都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的沁色【详见文章那些决定了古玉给我们的颜色—沁色(专业好文)】。 其他时期玉器小赏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你的每一次转发, 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很认可! 你的每一条留言, 都是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