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西医综合复习 血液系统(二) 缺铁性贫血

 一舟烟雨远汉初 2016-10-05

 

月牙公众号原创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均由月牙团队内全国各高校相应专业研究生编写,融入了师兄师姐们独家的复习心得和应试理念。转载需注明来源,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继而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

在造血功能活跃的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

(一)铁的分布和代谢:


 



 

2、铁的代谢


注:体内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二价铁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经铜蓝蛋白氧化后,以三价铁形式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运输;进入幼红细胞后,与转铁蛋白分离后,被-------还原为二价铁,进而合成血红蛋白。简言之:二价铁吸收,三价铁运输,二价铁利用。当红细胞和组织中功能状态铁的需求满足后,多余的铁则以贮存铁的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中。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有:食物铁状态(肉食二价铁易吸收、素食三价铁)、胃肠功能(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和药物(如维生素C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1)铁需求增加:①婴幼儿青少年(偏食)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而影响铁正常吸收。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腹泻、慢性肠炎、Crohn病等)可影响铁在空肠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女性月经过多多见。


 

2、发病机制:

 


血红素的合成从早动红细胞开始,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

当机体由于上述病因出现铁元素供不应求时,首先,体内贮存铁会减少以补偿功能状态铁;但是,当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铁时,铁代谢指标会发生如下异常:

1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使得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相应升高。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增多。

2红细胞内缺铁:如上图所示,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导致红细胞胞质减少,从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同时,大量游离原卟啉(FEP在红细胞内积累,与锌原子结合成锌原卟啉(ZPP

3组织缺铁:组织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等。

 

(三)临床特征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如上一章节所述,贫血常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组织缺铁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与智力下降;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异食癖;毛发干枯、皮肤干燥;指(趾)甲缺乏光泽、易裂、重者出现匙状指

3)原发病的表现:消化道溃疡等所致黑便,女性月经过多等。

注:缺铁性贫血特异的表现:1)异食癖2)匙状甲3)吞咽困难,异物感,口舌炎4)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杂音)。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MCV小于80flMCHC小于32%Hb浓度降低),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增大(由于血红蛋白形成不足),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涂片: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有核老浆幼的表现(即细胞浆中的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粒系和巨核系正常。骨髓铁染色时,铁粒幼细胞15%最可靠指标,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如发病机制中所述,血清铁蛋白降低(首选检查),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FEPZPP增高。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26.5nmol/L最佳指标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贮存铁耗竭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①④⑤血清铁蛋白<>L(首选检查);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最可靠检查,确诊)。③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缺铁贫的是血清铁蛋白,确诊用骨髓铁染色。

2)红细胞内铁缺乏IDE: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①ID的①②,②转铁蛋白饱和度<>,③FEP/Hb>45ug/gHb,④但血红蛋白是正常。

3)缺铁性贫血IDA: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①IDE的①②③,②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成年男性 Hb<>L、成年女性 Hb<>L、孕妇 Hb<>LMCV小于80flMCHC小于32%)。


注:SF=serum ferritin,即血清铁蛋白

 

需与下列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无缺铁的表现: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如HbFHbAz增高,出现血红蛋白H包涵体等。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
       3
、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和骨髓铁增多。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4
、转铁蛋白缺乏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先天性者幼儿时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

 

(四)治疗

1、去除病因(最基本

2、补铁治疗:

口服铁剂:口服有机铁剂(二价铁)为首选,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谷类、乳类与茶会影响其吸收,不宜同服;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其吸收。

口服铁剂后,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血红蛋白浓度2周后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肌肉注射: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吸收障碍,可用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

 

(五)  预防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肝等;对青少年纠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对妊娠、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女性应防治月经过多;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