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影像:颅内「满天星」

 明月晴天1964 2016-10-06

编者按:@drharrison版主在丁香园神经版与大家一起讨论过3个经典病例,仅仅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你是否也可以诊断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病例呢?


论坛里经常有「满天星」的影像发布,站友们也都非常清楚主要病种有什么,那么这三个病例谁能准确说出诊断呢?


三个病例均已通过病理学、细胞学等手段确诊,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层面的T1、T2、增强相进行展示。从左到右依次为1、2、3。第三例患者因确诊的太快,没来得及安排增强扫描,本来想补做,患者也不同意。



阅完上述片子,各位心中是否已有诊断的大概方向?


先来看看站友们的讨论:


xingheng


都是「满天星」,但各有各的不同。没有临床表现和病史,只好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见解,勿怪。


第1例:各个病灶水肿程度不一,均有环行强化,T1中心等、稍高信号,T2中心低信号,考虑黑色素瘤脑转移,伴水肿明显的合并瘤卒中。


第2例:病灶明显新旧不一,信号不一,考虑囊虫。


第3例:病灶水肿太明显,强化都未做就能确诊,考虑还是转移瘤可能性大。


CTshuaige


病例1:两侧额叶是小环状长T1WI、长T2WI信号,周围见轻度水肿。脑干见对称性信号。增强扫描件脑干两侧额叶及小脑半球、右侧颞叶散在分布的小环状强化影,周围水肿轻。考虑脑结核,隐球菌感染不除外。


分析思路:没有病史及给出的层面可怜,只好连蒙带猜了。从给出的层面分析,小环状强化大小相似,散落分布,水肿中度,且累及脑干,病变分布以颅底区域为主,第一感觉是脑结核。


具体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确定,脑脊液压力是否明显增高,CSF的氯化物、糖的含量、有无肺结核、抗核抗体检测等。影像上与隐球菌感染难以鉴别。一般而言,隐球菌感染多有脑膜强化,CSF可以找到或培养到隐球菌而确诊。


病例2:基底节层面示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见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及偏心环状强化。诊断倾向:包囊虫病。


分析思路:这题有难度。淋巴瘤和包囊虫病都有可能,两者之间都有特殊类型。不过,从给出的层面分析,T2WI较高信号,偏心小环状强化,这点支持淋巴瘤。但从增强看,隐约有头节样结构,而且数量过多、过小。


从主观经验考虑,更支持包囊虫病。斟酌再三,还是遵循经验主义吧,加上这么明显的弥漫结节,而给出的脑室内却是相当干净,这点不支持淋巴瘤,因此,倾向包囊虫病。


病例3:基底节层面见两侧基底节区几枚明显环状T1WI、长T2WI信号,周围见轻度水肿。诊断意见:考虑感染类疾病,脑脓肿可能性大,寄生虫类感染不除外。


分析思路:基底节区大小相似的环状信号,周围轻度水肿,右侧较重。首先考虑感染类疾病,脑脓肿或寄生虫类感染。没有给出增强,给出的层面又少,从影像上有些迷茫。


只能从未做增强就能确诊推测,感染类疾病可能性大。从发生部位分析,基底节区的感染不太多见,此处由大脑中动脉供血为主,其他部位未提供,应该不是太典型,此处的感染是右侧牙源性感染?右侧颈部脓肿?


doow


各位大侠说的是,看病从临床出发;看片子从细节出发。


三个「满天星」不同之处:


分布:1为皮层下(额颞、小脑)、幕上幕下;2更为广泛,密密麻麻,无所不在;3皮层下以及基底节核团。


占位效应:1 略明显;2 无;3 明显。


水肿:1 明显;2 无;3 明显。


增强:1 结节及环形;2 结节及环形。


特殊征象:3 似乎有包囊和头节。


综上:1和2更像是血行播散的结果,1可能是转移瘤或囊虫,2可能是结核,3更像是局部移行播散的,考虑寄生虫包虫或者裂头蚴可能。


答案揭晓

感谢各位站友踊跃的发言,最终结果是:1. 结核性脑膜脑炎;2. 肺癌脑转移;3. 脑囊虫病。

首先汇报一下三个患者病史:


1. 青年女性,因头痛1月入院。未述既往其他病史,无家族史。无发热、午后潮热、盗汗、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腹胀腹痛等病史。查体营养不良,神经系统颏胸距3横指,余无明显异常。


2. 老年女性,因行为异常1月余,加重伴意识障碍5天入院。病前1月有高烧病史,病情7月有旅游史(非疫区),否认传染病史,无家族史。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不自觉地抬起或摆动右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病程无低热、盗汗、胸闷、气促等病史。


当地医院头颅MRI示颅内多发病灶,按寄生虫治疗10天无改善。查体意识模糊,颅神经除吞咽、伸舌不配合外,余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余未见明显异常。脑膜刺激征未见异常。


3. 青年女性,因头痛1月余入院。先天性失明,否认传染病史,无家族史。无发热、午后潮热、咳嗽咳痰、盗汗等病史。查体体型消瘦,双肺呼吸音清。神经系统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4.5mm,右侧4.0mm,双瞳孔等圆,左侧对光反射迟钝,右侧对光反射尚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颈抵抗,颏胸距2横指。


病史上区分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好在脑脊液检查区别较大,分别是:1. 混合性细胞反应,2. 可见异型细胞,3. 嗜酸性粒细胞反应。


后续的辅助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诊断。额外说一句,第3例患者为什么诊断的快,原因是凡是怀疑脑囊虫病的患者,神经科大夫一般都习惯于摸下皮下、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俗称小腿肚),一般很多患者会有颗粒状异物感,这例患者就非常明显,拍片也证实了这一表现。

单从影像学上能否发现蛛丝马迹?


以下是我个人的分析,其中有些理由前面站友已经提到,分析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站友指正,共同讨论。


3例影像学虽然均呈「满天星」样表现,但其实仔细看还是各有特点的:


1
3例病灶大体相同


首先看T2WI,3例病灶均呈靶样表现,但每个靶还不一样,第1例和第3例,均呈「白靶征」,其靶的最外圈在T2WI上是高信号,而只有第2例呈「黑靶征」,其靶的最外圈在T2WI上是比周围脑实质更低的信号。


也许有站友会质疑第1例,认为也是黑靶征,但请仔细看,这个靶最外圈与非水肿的脑实质信号相近,说明这是脑实质。T2WI的「黑靶征」提示有慢性出血样表现,常由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引起。



2
3例病变部位仔细看还是有差异的


CTshuaige站友也提到这点,「从给出的层面分析,小环状强化大小相似,散落分布,水肿中度,且累及脑干,病变分布以颅底区域为主」,尤其后面这句「累及脑干,病变分布以颅底区域为主」写得太好了,这一类的病变我们碰到很多例,大部分最后诊断都是结核性脑膜脑炎。


当然凡事不能绝对,第2例患者脑干上就有一个小病灶。但第2例患者的主要病灶还是集中于两个部位幕上和幕下的小脑半球,借用一段别人的原文:转移灶可分布于脑的任何部位,由于主要通过动脉播散,癌栓易在动脉(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末梢滞留,因此幕上(5/6)的脑转移瘤较幕下(1/6)的多见。


幕上以额、顶和颞叶多见,占70%以上,幕下以小脑半球多见。其他少见部位有基底节、下丘脑、垂体、脑干、脉络膜丛、松果体、第四脑室、半月神经节、视或嗅神经等。


第3例相对来说更有特点,一般囊虫多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处,但分布于灰质核团是其相对具有特征性的一个影像学表现,第3例患者头颅MRI表现就像黑面侠医站友写的那样:此例更多累及底节区的灰质核团以及皮层,皮层的病灶环形完整,也未见典型「open-ring」征。


3
除了病灶以外的其他细节


结核性脑膜脑炎有个非常重要的影像学特征「presence of exudates」,在没有强化的头颅CT或MRI T1WI上即可看到,主要表现是「Hyperdensity in the basal cisterns」。


强化后有可能更加明显,以下是资料图片。第1例患者虽然没有这么明显,但也能看出基底池信号增高的表现。



此外第3例许多站友考虑同心圆硬化,没有把某个病灶切下来活检,的确不能否认这就不是同心圆硬化,但Balo脑脊液一般不会呈嗜酸性粒细胞反应。


此外bluebird01站友分析的也很有道理「至于同心圆硬化一般是局限白质内,而本病例则多是在灰质核团区」。所以我不倾向于考虑第3例是同心圆硬化。


总之,还是之前的原话,「临床上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给患者看病不能靠猜。而基本功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说读片,再比如说问病查体。我们的老前辈们哪里有我们这么多辅助检查手段,但一样诊治好了那么多患者,靠的就是基本功。」


本文来自丁香园论坛。


今日提问

核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包括哪3个?


回复「0507」可获取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