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在跑马拉松时,我在想什么? || 国庆福利周

 耕耘钓月 2016-10-07



陈雪频/文


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马拉松是一项离我很遥远的运动。


我大学时也经常跑步,但从来没有超过5公里,毕业之后便放弃了这个习惯。42.195公里对我来说太远了,每次听说有人跑马拉松,我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居然还有人喜欢这样的运动?我印象中,跑马拉松的人都是那些体力超好,而且有些自虐倾向的人。我有很多理由不喜欢这样运动,比如说:我的足弓扁平不适合长跑,长跑会伤害膝盖,一直跑实在太无聊了……


马拉松的起源也是一个悲剧。公元前490年,在古希腊的马拉松镇,希腊人打赢了波斯人,为了把胜利的消息传送到雅典,一个名叫菲迪皮茨的战士从马拉松镇一直跑到雅典,到了雅典传达胜利消息之后就死了。听到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人生有很多乐趣,何必要选择这个高危险、很无聊的运动呢?


我重新开始坚持跑步是因为减重。因为不控制饮食,再加上疏于锻炼,我的体重最高时超过大学毕业时30多斤。当我决心要减重时,我先选择了去健身房,我的减重经历估计和很多人相似:一时兴起办了一张健身卡,请专业私教练习两个月,看上去有点效果之后便放弃,然后体重迅速回到以前的样子。这种感觉让人很沮丧,我的专业是管理,但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还谈什么管理呢?


的确,减重的道理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但要坚持并不容易。如果没有把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往往很难坚持下去。要坚持就需要有人监督,我后来请了一个运动营养教练,他给我制定了一个食谱,并要求我每次吃饭都拍照给他,并每次运动之后都给他“打卡”。两个多月下来,我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以上,结合器械训练和节食,我的体重下降了10多斤。


跑步会让人上瘾的。跑步时让人很专注,跑完后则很放松,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据说,跑步会让人分泌内啡肽,而这种物质会让人感觉很愉悦,这就是跑步让人上瘾的主要原因。刚开始习惯跑5公里之后,我会问我一下:为什么不继续跑下去呢?于是,我跑步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而且跑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当有一天我跑完10公里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半程马拉松呢?


去年5月,我尝试了第一次半马拉松。由于没有系统性地训练,我跑了10公里之后脚受伤了,然后一会跑一会走,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完成比赛。那次运动让我对马拉松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开始意识到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并开始使用专业跑鞋和装备。我有个微信群是交流跑步的,我会经常在上面请教跑步的问题,而且彼此监督打卡,这种习惯也让我认识了一些跑友。



我跑步也曾经走过弯路。我做事喜欢讲究“最佳实践”,也就是做事情对标那些最优秀的人,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跑步也是如此,为了练习正确的跑姿,我还特意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一个长跑教练写的,大意是长跑冠军的跑姿都是前脚掌着地。我开始照那本书练习跑姿,可能是不得要领,练习了几次之后,我的膝盖和踝关节就受伤了,没法再跑了。看来,“最佳实践”并非每个人都合适。


养伤期间,正好“百马大叔”田同生来交大演讲,我向他请教跑姿的问题。田同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以前的职业是咨询顾问,55岁才开始跑马拉松,目标是跑100个马拉松,目前已经跑了80个马拉松了,因此叫“百马大叔”。他听了我的情况后说:“那种跑姿适专业运动员,业余选手就不要为难自己了,按照你舒服的姿势去跑吧,只要不犯明显的跑姿错误,不要对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我开始按照自己习惯的姿势去跑,只是去做一些微调而已,比如身体保持前倾,保持跑步的匀速。田同生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再加上周围有几个朋友也开始跑马拉松,我也诞生了跑全程马拉松的念头。我尝试跑得更远更快,不断挑战自己的跑步距离和速度。经过不断地训练,我可以在50分钟之内跑完10公里,半马可以跑进1小时50分钟。我决定开始挑战全程马拉松。


今年9月17日的北京马拉松是我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因为半马成绩尚可,我还曾幻想过或许能全马跑进4小时。但资深跑友告诉我:全马要比半马难得多,真正的挑战是从30公里以后开始的,对于第一次跑全马的人来说,后半程配速肯定会下滑,因此希望我能前半程放慢配速,以求安全完成比赛。既然任何成绩都是PB(个人最好成绩),那就不用追求速度,安全跑完全程就算成功。


我之前最多也就跑过25公里,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撞墙”,我想应该能跑完全程。为了达成我的目标,我的策略是前面25公里把配速控制在每公里6分钟左右,后来则尽力而为,能跑多快算多快,能坚持跑完全程就可以了。事后看25公里确实是我的一个极限值,过了25公里我的小腿开始抽筋,但拉伸之后还是能跑起来。到了30公里以后,我的大腿肌肉开始酸痛,持续跑开始变得困难起来。我意识到,“真正的马拉松”开始了,而我还需要再坚持12公里。


我想到了村上春树在《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中那句话:“痛苦不可避免,承受是一种选择。”我在30公里以后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当我周围有人开始放慢了脚步,我脑子里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别人也在走了,我也走走吧。这种念头如此强烈,其实从30到40公里,我也的确是跑一段走一段,那个时候的配速开始严重下滑,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来。


我希望我当时真有坚持,但实际上我并没想那么多,只是不停地迈步而已。就像网络上那句真假莫辨的小李子的名言:“我哪懂什么坚持,只是苦熬而已。” 40公里以后,我发现又能跑起来了,就这样跌跌撞撞,我用了4小时48分钟完成了第一次全程马拉松。这个成绩比我预想的有些距离,但能安全完成比赛,达到预定目标,我已经很满意了,等着10月底的上海马拉松创造更好成绩吧。


讲完了我的故事,再来熬点“鸡汤”:我从跑马拉松中领悟到了什么?


秦朔朋友圈的作者和读者中有很多人都是企业家和管理者,而且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长跑,甚至马拉松,这是为什么呢?我并不认为这些人是因为马拉松是一种潮流而跟风,他们都是一群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希望通过长跑完成和自己身体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超越。比跑得有多快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安全跑完了全程,并超越了自己的过去。秦朔朋友圈曾发表过的《男神来了,他说要能吃能睡能跑步》、《同一个清华校庆,和小马哥一起长跑》、《和你一起跑,秦叔今日亮相上海马拉松哦》等文章都在提倡跑步以自我修炼。


马拉松是一个人生的隐喻。这是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但真正的含义不在于如何设定目标,而在于如何克服困难。马拉松在30公里以后就像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困难时刻,那个时候能不能熬得住,将决定你未来的生活。确实,在困难面前,有很多理由会让你放弃,但只有当你坚持下来,你才能超越自己。人生充满各种意外和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得以让人完成成长和蜕变。



我的观察,跑马拉松的人通常有几个品质:第一是目标感强,善于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步步为营;第二是非常自律,他们的生活规律比较健康,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情绪和精力;第三是意志力很强,能够忍受长时间枯燥的训练,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这些品质对于创业和经营企业都是适用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高管选择了跑步。


我问过很多人,跑过马拉松之后有什么改变?其中提及最多的是他们比以前更自信了。这种自信不是因为征服了什么目标,而是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了。我也有类似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让人着迷的原因吧。


秦朔朋友圈一周年了,他们总是在提倡正能量。我写了这篇“马拉松”,希望所有朋友都有一颗坚强的心面对生命中的沉浮。



作者为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人兼CEO


我们将在今天发送的两篇文章的留言中抽出5位幸运的读者,送出雅丽洁芦荟补水悦享水润/保湿套盒5份



这个十一假期如此不平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三因癌症68岁去世,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也在盛年44岁时过世了。所有创业中、奋斗中、努力中、发展中的朋友们,身体要健康是唯一正确的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