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 | 艳芳照相馆

 学海长流 2016-10-07


2016年10月6日

第[113]篇文章


艳芳照相馆

Meeting


艳芳拍人像 影台上会摆着七盏灯

一盏消除背影一盏衬托后光

侧光灯只为了给你轮廓光




如果你想显高鼻梁

这盏灯师傅就会相应降低一些

前边两盏大灯 会根据你脸部的需要而调节




小孩子拍百日照哭闹的时候

师傅会手持钱鼓 分散小朋友注意力

适时把握住瞬间 捏一下控制气囊的快门



摄影以前还有一个外号叫“摄魂术”

随一下“咔嚓”就会把人的魂魄掳走

照相技术在民间未普及时 人们对她好奇又害怕




艳芳照相馆记录了广州近代历史跌宕起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与此同时在广州惠爱路“省港艳芳照相馆”

一时之间只能用蜚声省港 顾客盈门形容当时盛况




“艳芳照相馆研究影像精益求精,以故近来营业情形发达,

凡本市各机关及团体摄影,多由该馆承办……

且总理暨廖仲恺先生遗像,以该馆之映片最为精巧,

非他影馆所能及者,特登报介绍……”

《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关于艳芳照相馆的报道




艳名虽在 芳华不再

昔日光景 不复当初




重大纪念节日到艳芳留影拍照

成为了广州街坊的一种时尚




过年吃完团年饭 就去艳芳拍全家福 再去逛花市

那就是完美的一年




引进自美国的柯达摇头相机后

多至上千人的集体合照轻而易举完成

在当时的广州能称得上是一项壮举


国父孙中山在永丰舰↑↑


全国第一家实现彩色冲印技术

“当时照相是比较讲究的,现在人们拍出来的照片比较平,

面目清楚就算了。但以前照相的曝光控制是比较好的,

对呈现肌肉、鼻梁、面目等的特征都是非常讲究的。”

老摄影师刘忠泰如是说



鲁迅、许广平、将经三合影↑↑


在《鲁迅日记》里确切记载到艳芳照相馆拍摄

“九月十一日,晴,下午蒋径三来,

同往艳芳照相,并邀广平。”




 拍摄好的黑白照从拍好到取相需等5天时间 

其间包括手工冲晒




要经过摄影 冲片修底片 晒片 修相

裁裱等6道工序

经历三次搬迁 地址在变工艺不变



在2016年的今天 广州这个现代化追求快节奏社会里

艳芳照相馆仍在坚持胶卷冲洗




北京路歌莉亚曾是艳芳照相馆的旧址

今昔对比下 是更具风情还是物是人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