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75期)

 陈鑫医师 2016-10-08

杨某,女,15岁。

病已1周。初病发热,呕吐,泻利,头痛,恶寒,曾治疗无效。以前所服方剂多以小柴胡汤加减,服后月经适来,病更加剧。

现症见:呕逆不止,腹痛硬满,面赤,烦躁,仍感头痛,恶寒,手足僵冷,脉细而欲绝,舌淡紫。

拟方****加味。

上方服后,次日来诊,呕逆全止,肢已转温,面赤,烦躁、腹痛均减。续处以***汤。

服第二方后,诸症悉除。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大柴胡汤;麻黄加术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戴某,女,27岁。

壮热不恶寒,身痛项强、烦渴引饮,已十余日。脉洪大,舌质红,苔厚腻。前医曾用小柴胡汤未解。

症属湿热羁留于太阳、阳明二经,应开太阳气机,清泻阳明,使邪从外解。方用《伤寒论》桂枝汤与白虎汤合方化裁。处方:桂枝9g,葛根12g ,生石膏15g,炒知母6g,粳米9g,甘草6g,烧生姜3片,大枣3个。

白虎汤能清金保肺,峻泻阳明独盛之热。桂枝去芍药汤解肌表之邪,使之从太阳而解。葛根为阳明经药,具解表、退热、解毒诸作用,配桂枝发汗解肌,引邪外出。

服一剂,热稍退,余症如前,又增胸闷,干呕,口苦,自汗,大便不通。此阳邪陷里,当用表里双解法。改用《伤寒论》大柴胡汤。处方:炒柴胡9g,法半夏9g,炒黄芩6g,炒枳实6g,炒杭芍6g,大黄6g,烧生姜3片,大枣3个。

此表里两解,攻内解外之方,仲景用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病”之证候。服一剂,便通烦定,胸闷、口苦解除。但热未全退,周身关节疼痛,舌苔仍腻。

可知因湿邪太盛,阻滞太阳经络所致。当以除湿透络为主,方用《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苡甘汤。处方:麻黄绒6g,杏仁9g,桂枝9g,白术15g,苡仁15g,甘草6g。

方中,麻黄发汗,桂枝解肌,杏仁利肺气,甘草和中。因其湿盛,故用白术燥湿,苡仁渗湿。服一剂,身痛全消,热退身凉。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金匮要略》: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