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勿忘爹娘

 红谷斋主人 2016-10-09

《家范》卷四·子上·四

 

——中国的家庭观念

 

古之祭礼详矣,不可遍举。(祭,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肉,右边的“又”字是手,下面是桌子。把肉摆在桌子上,供其享用就是祭。“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礼记·祭法》]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追悼的仪式就是祭。如何祭祀?《礼记》中的《祭法》、《祭仪》、《祭统》都有详细的规定。)孔子曰:“祭如在。”君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逝者,真的有灵魂吗?逝者真的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吗?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人死去,依附于身体的灵魂也就不存在了。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隆重的祭祀故去的亲人呢?主要是怀念、追思。你心里有逝去的亲人,亲人就在;你心里没有逝去的亲人,亲人就不存在。所以对待逝去的父母亲人,就像没有逝去一样,祭祀的时候,就像亲人还活着一样。)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斋,戒洁也。”[《说文》]“戒,警也。”[《说文》]。《庄子·养生主》说:“怵然为戒”。“斋戒”是祭祀前,整洁身心,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房事等,一系列从心灵到外表的调适,“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礼记·祭仪》]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古人把死去叫做归,归就是归宿,是一个人最终必须去的地方。刚逝去亲人,是痛苦的,悲哀的,亲人已经逝去,一味地痛苦,是不必要的。用酒食招待逝去的亲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要快乐;祭祀之后,亲人归去,所以又陷入悲哀之中,故哀。)外尽物,内尽志;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也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古人祭祀在宗庙进行,现代人叫宗祠。三日斋戒之后,就要准备好祭祀的用品,包括器皿的齐整,牲肉的洁净等等,内心要充满着诚意。走进祠堂,俨然看见亲人就坐在那里;走出祠堂的时候,好像还能听到亲人说话的声音;出门之后,好像还能听到了亲人的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一句话,至亲的相貌,声音,爱好,习惯,都不能忘记。)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斋斋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由于敬爱,所以亲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心里;由于很真挚,所以耳目中能清晰地显现出亲人的音容笑貌。父母亲人活在自己心里、浮现于自己的眼前,怎能不去尊敬呢?所以祭祀的时候就非常恭敬,非常愉快,殷勤周到地摆设祭祀的食物、酒浆、果品等等。《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其大略也。(这里引用的诗歌是《诗经·大雅·抑》中的句子,意思是:神灵无处不在,不可预知,因此要好好地祭祀先人,修养身心。好好做人。)

孟蜀太子宾客李郸,年七十余,享祖考,犹亲涤器。人或代之,不从,以为无以达追慕之意。此可谓祭则致其严矣。(太子宾客,唐代始置,“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上》]“上齿”就是年龄大的人。五代十国时期孟知祥所建“后蜀”,又称孟蜀。太子宾客李郸,年已七十多岁了,祭祀祖父时,还亲自洗涤祭器。祭祀,别人不能代替,有心祭祀,就要亲历亲为,就要虔诚,就要真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干净的;不一定是最显眼的,但一定是亲人最喜欢的。祭祀是严肃的事情,不是闹着玩的,心里没有,不如不祭,别装那个样子。)

《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说:你的身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给的,子女不能随意毁坏,这是最大的孝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但是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的生命连着父母的生命,你的命运连着父母的命运,动不动就拼了,动不动就伤害自己,这是在向父母捅刀子;至于吸毒轻生,荼毒自身之类摧残自身的勾当,以及玩世不恭亵渎生命的恶疾,就是在要父母的命。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是疾病,不是不可抗拒的原因,那就有个前提,就是为国为民,否则就不要意气用事,就不要对自己不负责任。)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了,他对弟子们说,你们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足,是不是还好好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人要得善终,这就是曾子要教育弟子们的,非常重要的一课。对待自己的身体,也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毁伤。因此“启手启足”成为善终的代称。)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乐正子春,春秋时鲁国人,曾子的弟子。他的脚受伤了,数月不出闷,在家养伤,脸上带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足伤好了,还有忧伤,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惟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天底下,人是最珍贵的生灵。爹娘给你一个完整的身体,你也该展示给爹娘一个完整的身体。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出门时是完好的,回家后依然是完好的,父母放心、开心,没有忧虑。叫父母放心就是孝,叫父母无忧就是孝。父母看着你身体壮壮的,精神好好的,还有比这个更高兴的事情吗?)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你伤脚了,父母为你担忧;你弄破哪里了,父母为你担忧;哪里弄出毛病来了,父母的心悬在半空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该婚不婚,该嫁不嫁,你说你是孝子,不是欺人之谈吗!)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出门不要忘记家里还有老父老母盼你归;说话不要忘记家有老父老母盼儿不要惹是非。)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开车谨慎驾驶,避免车祸;走路不走狭窄不平的路免得跌跤;登高不上危险的山崖;乘船不离开航道乱走,不能危害自己的生命,别开口惹祸,别奋不顾身,别自取其辱,别危害自己,断送性命,使白发父母经受难以承受的伤痛,这就是孝。)

 

中国人讲究孝道,其中之一就是不要忘记父母双亲,父母在世,不能忘记父母,时刻孝顺父母,时刻把父母记在心上,出门不要忘记自己有爹娘,避免危险;说话、办事不要忘记自己有爹娘,不要惹祸;走路不要忘记自己有爹娘,避免摔跤;登高不要忘记自己有爹娘,避免意外发生。你的生命与父母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你的命运与父母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你就是他们的希望,就是他们的命,就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唯一的支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爹娘给你一个完整的、健康的身体、有活力的身体,你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出门时是完好的,回家后依然是完好的,父母放心、开心。叫父母放心就是孝,叫父母无忧就是孝。父母看着你工作好好的,身体壮壮的,精神好好的,还有比这个更开心的事情吗?

即使父母逝去了,也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春秋两次祭奠亲人的节日,即清明与冬至,意义在于表达不忘记逝去的先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人死去,依附于身体的灵魂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先人不能忘记,逝去的爹娘不能忘记。活着的人始终心里有逝去的亲人,亲人就活着;心里没有逝去的亲人,亲人就死了。孝子按时祭祀亲人、追思亲人、怀念亲人,睹物思人,音容笑貌,生活习惯,谆谆教导,都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就像亲人还活着一样。祭祀是要虔诚,要真诚、要庄重,不是闹着玩的,也是不能代替的,必须亲历亲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