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半还能功倍?看人物素材如何72变!

 长沙7喜 2016-10-11


如何将人物素材的价值最大化?

如何让素材积累最高效?

本文告诉你!让你读到一个人物事件,就能够在10个场景中用到,让素材也能“72变”! 


你的作文是不是在通篇说理,缺乏例子,读起来枯燥无味?你的作文是不是一味地抒情,而缺少论证,使得文章没有深度?为何写作文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写完一篇就好像用尽了活跃的脑细胞?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素材积累不足,以致在表达的时候没有合适的语言来描述内心的感受。通过后台读者的留言,我们也了解到,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发一些人物素材的文章,我们也都一一予以回应,或是私信推送,或是作为主题文章发布到公众号上。


可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哪怕我们提供100条人物素材,大家的做法往往都是花上几分钟看几条,然后点击手机右上角收藏,内心会有种满足感和充实感,仿佛收藏了就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事实往往是:收藏了就很少再看了。


可能读者会有疑问,那我能怎样?难不成需要把所有素材都背下来?这肯定也是不现实的。


要说人物素材的积累,读人物传记是最好的方式了,当你读完一本人物传记,仿佛就像经历了伟大人物的一生,他们的喜悲,他们的顺逆,都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印记。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何况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们背负着课业和升学压力,通过读大部头人物传记来积累素材,可能有些缓慢,像是一场长跑。


今天我们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如何将人物素材的价值最大化,如何让素材积累最高效。让我们读到一个人物事件,就能够在10个场景中用到,让素材也能“72变”!


1

在单一人物中寻找多个闪光点


一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可是......可是也不能“一个例子打天下”,这肯定不够用啊!多看一些人物当然好,但是可能精力不足,看太多人物记忆上也会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人物身上深入了解,找出多个可以作为论据的事件。


爱迪生“城会玩”,猫咪摩擦起电!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都在为科技发明而奋斗,他几乎将整个生活都奉献给了发明。与朋友共进晚餐或者交谈时,只要有灵感,就会掏出厚厚的笔记本,立即记下并勾勒草图;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也有不少趣事,他曾用铁丝拴住两个猫,用力在猫的脊背撒谎那个揉搓,进行摩擦生电的实验,结果被猫抓了手。喵星人快被“发明大王”玩坏了!


【点评】

一般来说,用来描述专注、敬业,我们都会以刻苦努力的事件为主,比如爱迪生一生记下的3400多个本子。而这个猫咪摩擦生电的故事,非常有趣,让人耳目一新,同时突出了爱迪生对发明沉醉其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他专注的神情,也能想象他被猫咪抓破手的滑稽。



为成功,失败千千万万回


爱迪生对于科学,对于真理的追求,接近完美主义。“白炽灯”是他最著名的发明之一,这一伟大发明的背后,也有着诸多不易。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先后试用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完美的答案—日本竹子烧成的炭。他对成功和失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点评】

有的时候数据也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上文中的“1600”“6000”是相对容易记住的,运用形象记忆法,我们可以想象爱迪生头顶上有一个数字6,今后再提到爱迪生的勤奋、敬业,就可以用数字来体现啦!


被打致聋,胸怀似海


爱迪生在列车当报童期间,在自己的行李架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又一次化学药品着火,引起车厢巨大恐慌。列车员非常恼怒,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他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就是这一耳光,导致他终生耳聋。爱迪生没有怨恨,反倒时常说感谢那位列车员,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静下来,不必读者耳朵去搞实验了。”这样的胸怀着实让人佩服,也更让我们体会到爱迪生“嗜实验如生命”的精神。


【点评】

我们知道爱迪生非常聪明,有创新精神,这些多是关于他工作能力的描写。可是,“感谢列车员”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不仅仅是因为能力,更是因为他闪耀的人性光辉。



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爱迪生小时候总是爱问为什么,类似“为什么2+2=4”这样的问题,让老师抓狂,认为他是“低能”,拒绝再进入学校。于是,他就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在12岁时,他到列车上当报童,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列车在底特律要停几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看书,风雨无阻。同时,他在行李车上建了一个实验室,一旦有空就立马开始研究实验。81岁时,他还从野草中提炼出了橡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间给了他巨大的回报,爱迪生一生取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成果最多的科学家。

人物素材选自《名人走,我也走—72位名人的人生道路》P9-P11


“爱迪生”的素材故事均选自《名人走,我也走—72位名人的人生道路》,书中用三页纸的篇幅,描述了爱迪生伟大的一生,短小精悍,内容却很充实,其中包含很多标志性的事件和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爱迪生。利用这短短的一篇人物介绍,我们提炼出四个小故事,体现四种品质:专注投入、不畏失败、心胸宽广、珍惜时间。你看,你对“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不是又多了一份了解?头脑中的素材库中是不是又多了一些积累呢?

2

在“老”例子中挖掘新意


请问“达·芬奇画鸡蛋”有几种用法?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到佛罗伦萨拜师学画,为了训练他的基本功,老师让他日复一日地画鸡蛋。我们经常把这个故事当做是勤奋努力的例子来用。这个例子和张海迪、马云等也算是人人熟知的例子了,如何不让老师觉得“审美疲劳”,如何在“老”例子中找到“新意”呢?我们来看看三个文段示例,它们都用到了“达·芬奇画鸡蛋”这个事例,但却是从不同角度论述的不同主题。


甘愿潜心学习的精神


很多人说学术研究是“坐冷板凳”,艺术创作又何尝不是?达·芬奇在学习初期日复一日地画鸡蛋,没有画过一副完整的画,也没有像样的成果来展示,有的只是他对艺术的完美追求和对绘画学习的耐心,甘愿潜心学习基本功,这种精神也转化为了坚定信念,支撑他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点评 

这里的角度就是“潜心学习“的精神,也可以转化为“踏实”“耐心”,基本上是类似的意思,如果是这些主题,都可以用这个例子。

我们在此就突出的是“画鸡蛋”过程中的孤独,无人喝彩,这样的

环境下达·芬奇依然非常踏实,没有受到外界打扰。



尊师谦虚的优秀品质


达·芬奇自由天资聪颖,5岁时,就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令在场的大人们赞叹不已。可以说,他从小就伴着赞美和鼓励长大,但他并未养成狂妄自大的性格,当老师让他日复一日地画鸡蛋,面对看似“苛刻”的要求,达·芬奇并未生气恼怒,而是认真谦虚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诲,意识到这其实是训练基本功的方式,尊重老师的同时,也抓住了人生转折的关键点。



点评 

我们来分析一下,达·芬奇追求极致完美,就是一种工作态度,你可以说他认真,说他耐心,说他敬业,说他专注......这其实就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对一个事例进行多种解读,这样举一反三,是不是一个例子就可以多用了?


对艺术追求极致完美


达·芬奇是中外著名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蒙娜丽莎》神秘优雅,《最后的晚餐》深刻传神,《岩间圣母》形象逼真,他被恩格斯誉为“巨人中的巨人”。他之所以能画什么像什么,拥有这样的荣誉、这样的地位。是因为他始终用一种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达·芬奇到佛罗伦萨拜师学画之初,老师让他日复一日画鸡蛋,开始他很不解,在听到老师教诲之后,意识到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眼手一致”,随心所欲地表现任何事物。他非常受启发,365天,360个角度,他对着鸡蛋画了一年,两年,三年......所谓“细节之处见真章”,对于一个鸡蛋达·芬奇都能达到这种极致的认真、透彻地描绘,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就这样,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也突飞猛进,艺术手法完美到让他的老师自愧不如,放弃了绘画之路,转走雕刻道路。



点评 

我们来分析一下,达·芬奇追求极致完美,就是一种工作态度,你可以说他认真,说他耐心,说他敬业,说他专注......这其实就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对一个事例进行多种解读,这样举一反三,是不是一个例子就可以多用了?


通过“达·芬奇画鸡蛋”这个例子,我们延伸出了三个论述的角度,这三个角度都是从一个微观切入点来展开的。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人物事例,不能走马观花,提到“达·芬奇”不能仅知道他画了好多鸡蛋,后来成名了,这种相对肤浅的积累,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我们要把握住一定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能够让素材在我们手中灵活转换,应用在不同主题中。

(人物素材选自《名人走,我也走—72位名人的人生道路》P1-P4)

《名人走,我也走—72位名人的人生道路》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浓缩的人物传记,读完之后,就能了解中外72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每一篇人物素材篇幅都在3-4页,读起来没有沉重感,零散时间就可以看一篇,对于日常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好处!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本书的内容,请点击http://shop57917711./,现在购买还有8折优惠哦!



(仅为目录部分内容)

以下内容也很精彩

高中生获奖作文丨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下场

看动画,快乐作文丨怎样写一种你喜爱的动物

描写秋天的100个美段,致热爱秋天的你

语文从90分到130分!她的“3个提分秘诀”看完很受益!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一篇让所有评委都拍案叫绝的秋景作文

温馨提示

 小编私人微信号:liubinxia998或luckysunnylove,欢迎添加好友进一步交流!

《作文指导报》创刊于1985年,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1—0086,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会报、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