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劝业场--张鹏

 老北京的记忆 2016-10-11
百年劝业场
修缮前的北京劝业场

踏着大理石的台阶,走进前门大栅栏廊房头条17号这座瑰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当如宫殿一般的内景呈现在眼前时,会让人情不自禁惊叹它跨越时空的美感。著名的北京劝业场,经过数年修缮,终于在今年国庆前夕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场馆正式亮相,对外开放。当年老北京最新潮时尚的商场今后将计划建成为一座前卫的艺术文化中心。

静静伫立的罗马柱和玻璃天花板似乎是一段过往岁月的见证者,让人追忆那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时光。这里曾经摆满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这里,可以挑选亮丽的货物,可以去新建的空中大戏院听心仪的京剧,还可以去游艺室打一盘台球,或者就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散步……百年前,这个被称作“京师劝工陈列所”的地方,开创了中国文化商业展示的先河。物换星移,从最初单纯的文化展示到中国商业文化的汇聚场,劝业场这座百年老建筑凝聚了多个时代北京人的繁华记忆。

历经百年变迁,三次遭遇大火,六次改名换姓,劝业场和这座城市一起经历了兴盛与沉寂,如今,它如同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

1 百年前是展销“国货”的场所

追溯北京劝业场的前世今生,还要从100多年前开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它便是“北京劝业场”的前身,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北京劝业场的第一块精神基石源于1898年的维新变法。在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劝业”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图强的希望。它第一次给老百姓树立了“国货”的概念,从北京劝业场当年的盛景中,可以看出当年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1933年,北平国货陈列馆宣传《中国国货暂定标准》,曾将国货分为七等,第一等是 “国人资本、国人经营、完全本国原料、国人工作”,而其中第六等为:“国人股本、借用外款、国人经营、大部分外国原料、外国技师”。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鼓励民族资本发展,鼓励工业生产,但并不排斥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在那个时代,提倡国货的确如一剂强心针,给予了中国经济以强大的信心和鼓励。

当时,“国货”的概念已包括“鼓励发明、提倡专利技术”内涵,并具有“中外合资”理念。不少民族产业纷纷打出了“自信中国造”的旗帜,很多人更是直接放言:“买的不是国货,而是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劝业场的兴盛可以说是一种民心所向。虽然在建成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遭遇三次大火,劝业场的人气不降反升,与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劝业场这座巴洛克式的小楼,是1923年重建后的建筑,一直保留至今。它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沈理源先生。

沈理源精通欧式建筑理念,劝业场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商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内部纵深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沿回廊设开敞式商店。顶层以大型玻璃天窗采光,体现了现代大型商场共享大厅的空间观念。外装修为巴洛克式,以壁柱、窗套、圆拱形山花和阳台装饰立面,尽显华丽与高贵。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印象中,那种如梦如幻的美丽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劝业场前后两门,正门在廊房头条,比较宽敞,但我觉得没有后门漂亮。后门立面是巴洛克式,下有弧形的台阶,上有爱奥尼亚式的希腊圆柱,顶上还有拱形阳台,欧式花瓶栏杆和雕花装饰,包子褶似的,都集中在一起,小巧玲珑,有点儿像舞台上演莎士比亚古典剧的背景道具,尤其是夜晚灯光一打,迷离闪烁,加上从前门大街传来的市声如乐起伏飘荡,真是如梦如幻。”

劝业场是当时最先进的商业建筑,也是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在劝业场度过的快乐时光,成为很多老北京人的集体记忆。

2 老北京最时髦的大卖场

劝业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最时髦的去处,因首设箱式电梯、游乐场、开敞式卖场。陈宗藩先生这样评述北京劝业场:“层楼洞开,百货骈列,真所谓五光十色,人目迷。”这样的售卖和陈列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商铺,接近于国外的被称为“mall”的大卖场,甚至有人称它为“mall”的鼻祖。

老北京人描述这里的情景:一楼售卖日用百货商品,《论说精华》、《尺牍大全》等应用书籍;二楼卖文物和特艺商品,还有苏湘刺绣和几家画像馆,肖像画家是王美沅、贾墨林等人,门口悬挂大幅电影明星画像有胡蝶、袁美云等;三楼是几家照相馆、理发馆、镶牙馆、广告社,还有弹子房、乒乓球社等,夜里灯火辉煌,笑语不绝;四楼则是一个叫“新罗天”的剧场,经常演出评剧。无论你站在哪里,楼上楼下一目了然,熙熙攘攘,人影幢幢的,有些像是过年逛庙会的感觉。整个劝业场就像一只编制精致又巨大的鸟笼子,人们就像笼中的鸟来回地飞,琳琅满目的货物就像花枝缤纷地招摇。

放学的学生,青年男女都会到劝业场消闲取乐,有竹枝词流传:“放学归来正夕阳,青年仕女各情长,殷勤默数星期日,准备消闲劝业场。”

京城百姓喜欢逛劝业场,文人雅士也经常光顾。鲁迅和他的朋友许寿裳、陈师曾、齐寿山、二弟周作人都没少逛劝业场。当时二楼有家叫“小有天”的福建馆,鲁迅日记中记述过在小有天的聚餐。

鲁迅在1912年9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晚饮于劝业场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钱稻孙、许季黻在座,肴皆闽式,不甚适口,有所谓红糟者亦不美也。”1913年4月27日又写:“星期休息。晚社会教育司同人公宴冀君贡泉于劝业场小有天饭馆,会者十人。” 鲁迅先生日记里还有不少他和朋友、同事逛劝业场买东西的记录。劝业场可谓雅俗共赏。年近八旬的北京文史研究者潘恭先生回忆小时候在劝业场度过的快乐时光。“我很小,八九岁。跟大点的孩子跑,从广安门开步走。到虎坊桥,过马路,奔东北。走五道庙、李铁拐斜街、观音寺,到煤市街往北,走到头,廊房头条,劝业场到了。进南门,活动开始。楼梯下、摊位间捉迷藏,横冲直撞乱窜,招惹来呵斥、臭骂。胆子小的,老实一阵儿;胆儿大的,不管不顾。跑上三楼在电梯口聚齐儿。笑得前仰后合,累得呼哧带喘。坐电梯到一楼,再坐电梯上去。往返两三回,过够了瘾,满足了。出南门,往西走。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原路回家。”

肖复兴先生也留下了类似的回忆:“我从小就住西打磨厂,五分钟的路程,过前门大街往西,进西河沿,就到了劝业场的后门。所以,我是那里的常客,买东西是其次,主要是玩儿。放学之后,或是星期日,溜到那里,楼上楼下的疯跑,躲在大柱子后面、各个店铺里,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那里是我的免费游乐园。”

3 新罗天剧场名角荟萃

早期的北京劝业场外观

劝业场从北京的大型商场变身为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中心,其转折点就是1940年万子和在此兴办新罗天艺场。

万子和是个地道的北京人,热爱京剧,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交往深厚。他既是华乐戏院的老板,又在西长安街新新大戏院任经理,是京剧名伶马连良多年的合作伙伴。

当时,劝业场为了今后发展,在原来三层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又在楼顶开辟了屋顶花园。万子和在四层租用了83个摊位,改建而成“新罗天”的剧场,包括魔术杂耍场、书场、相声场、天宫球社和能容纳500名观众的剧场,并附设茶座和零吃摊等,每到夏天还在楼顶增加露天杂耍。

道教里三十六天最高一层,称之为大罗天,号称天玉清境,剧场取名新罗天蕴其美意,唐诗人王维曾有诗“大罗天上神仙客”,来这里看戏的人就应该都是神仙客了。十余年间,劝业场留下了众多名伶的身影,余音绕梁,为这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文化印记。

肖复兴先生当年因囊中羞涩,无法到新罗天看戏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记得那时候,游艺场和新罗天都还在,但由于兜里没钱,没进去看过戏或曲艺。听说游艺场曾经是架冬瓜演滑稽、郭筱霞说梅花大鼓、郝寿臣说相声、连阔如说评书的地方,现在看来个个都是了不起的角儿;新罗天白天是鸿巧兰等人演评戏,晚上刘宝全说京韵大鼓。鸿巧兰那时候和喜彩莲、小白玉霜号称京城评戏三大角儿,那时候的鸿巧兰正是风华绝代的好年华,要扮相有扮相,要嗓子有嗓子。刘宝全一人单挑整个舞台,和白天的大戏抗衡,更是足见当时他的魅力。可惜,我都未能赶上。在我和小伙伴们在他旁边疯跑的时候,滑稽演员韩兰根专门从上海来,在那里演出过《钦差大臣》的话剧。后来看到一个材料,说新罗天剧场能容纳500个观众,想这不就是今天红火的小剧场吗?”

北京“魁德社”传人于小章的父亲是著名三弦艺人于少章,上世纪40年代中期曾在新罗天演出,他在这里不但收获了名声,还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也算一段新罗天的佳话。今年70岁的于小章回忆:“我父亲在新罗天的俱乐部表演,那时候我母亲正红在二楼的画室学工笔画,师从宋吉祥,给慈禧画过像,也是溥仪的老师。两个人在劝业场见过几面就认识了,才发现互相住的也不远,交往了一段之后,两家就提了亲,也算是自由恋爱。”

诚如肖复兴先生所言,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北京劝业场当年盛景一时无两,对人们的生活自然也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它汇聚了具有时尚、人文气质的本土力量,表达了人们对富强的向往。

4 几经更名依然红火

北平解放前夕,由于物资匮乏、市场萧条等多种因素,劝业场面临重重危机。1949年初,劝业场还曾一度关张。1949年后,随着时局逐步稳定,劝业场渐渐恢复了活力。当时进驻劝业场经营的铺户达到178个,涉及17个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65人。

1956年公私合营后,劝业场成为国有商场,主要经营珠宝玉器、金属器皿、丝织品、刺绣品、棉麻织品,同时出售日用百货、皮货、五金电器等。

此后的劝业场依然有过它的辉煌时代,肖复兴先生甚至表示“我觉得,新中国成立前后,是劝业场最发达的时期。”那时候,首善第一楼没有了,青云阁沦落了,京城四大商场,便只剩下劝业场能够与东安市场抗衡,相比较,劝业场的体量没有东安市场大,但多了一点儿洋味儿。

“在我记忆中,劝业场虽然几经更名,还依然是红火的。那时候,我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我还专门到那里给他买过衣服之类的东西,其中还买了一双出口转内销的小皮鞋,羊皮,式样新颖,见到的人都问哪儿买的。我告诉他们在劝业场。那一阵,那里卖出口转内销和罗马尼亚进口东西很流行。”

1975年,劝业场被改为“新新服装店”,后来又改为新新宾馆,改变了其长期维持的商业形态。劝业场以“新新宾馆”的身份存在了20余年,周围交织的电线,陈旧的霓虹灯招牌给这座瑰丽的老建筑平添了沧桑,令人叹惋。2011年,新新宾馆停业,劝业场开始了全面修缮。数年隐藏在工地的尘嚣和高大的遮挡牌背后,劝业场将会以怎样的面貌重回人们视线?

记者了解到,这次为北京劝业场重塑形象的是自法国的杜地阳(Jean-Marie)、铁凯歌(Etienne)、丹尼尔(Daniel)三位当代建筑大师,他们接过这座古老建筑的修复重任,重塑北京劝业场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精神。

修缮后的北京劝业场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共为五层,地上四层为展览空间,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南北80米长,高18.82米,内部纵深方向设三个中庭,四周为三层回廊,屋顶设有巨大的玻璃天窗,空间宽敞明亮。

昔日的“新罗天”将代之以古典风格的小剧场,为国内先锋话剧与实验戏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为戏剧家提供迸发灵感的表演空间。今后,这里还将进行艺术品拍卖,召开富有艺术气质的品牌发布会,通过展览向世人展现科技进步与文明成果的典范,再次成为中西交互的实验场。

正如对北京劝业场怀有深厚感情的肖复兴先生所期待的:“建筑的生命在于历史,同时也在于现实,希望重现的劝业场不要仅仅走商业开发的路,而要将其本身具有的文化意义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回眸百年劝业场,作为“老北京”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片段,它描摹出几代人对于“中国制造”的深厚情感。重生之后的劝业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情怀,还有文化、历史的传承与创新。劝业场走过的这条路,也许正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难之路。

补白 北京劝业场大事记

修缮前的北京劝业场

■1905年 “京师劝工陈列所”建立,展览工业品为主,销售部分商品。

■1908年 劝业场遭遇第一场大火,馆址暂移广安门内大街路北。

■1912年 “京师劝工陈列所”归属于民国政府工商部管理,将它改为商品陈列所。

■1918年 再次失火后重建。

■1920年 重新开张。

■1923年 第三次失火后,政府无力修复,将其抵押给北洋军阀魏连芳,由他出资复建。这次重修的建筑留存至今。

■1928年 改为工业部国货陈列馆,馆址迁至前门箭楼。

■1936年 国民政府将其划归北平市政府,原址重修,正式更名“北京劝业场”即“北平国货陈列馆”。

■1949年 劝业场改为产销结合的个体经营场所,汇集22个行业,180多个货铺,吃、穿、用、玩俱全。

■1956年 改为国有商场,主销珠宝玉器,金属器皿,纺织刺绣,棉麻织品和土特产,同时出售日用百货、皮货、五金电器等。

■1970年 改为信托商店。

■1975年 “劝业场”改为“新新服装店”,后改为“新新宾馆”。

■1995年 劝业场原址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 劝业场旧址作为“大栅栏商业建筑”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 新新宾馆停业,北京劝业场开始全面修复。

■2016年 北京劝业场重开门户,成为新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来源:www.takefoto.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