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意·新韵——谈金文书法创作

 北斗书斋 2016-10-11

CALLIGRAPHY




蒋维崧丨Jiang Weisong


来源:山东艺术


蒋维崧,字峻斋。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1938年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生前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顾问、九三学社社员。2006年7月25日1时39分,蒋维崧先生因治病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92岁。


▲ 晚年的蒋维崧先生在创作




古意·新韵——谈金文书法创作


蒋维崧


金文,指的是中国古代(商、周)青铜器铭文所使用的文字。过去也有称作钟鼎文的,那是用钟和鼎两种器物来代表铜器。汉代人还有“大篆”这个名称,据说是周代史官所编字书用的字。因为它早于秦代的篆书,所以把它叫作大篆,而把秦代篆书叫作小篆,以相区别。按通常习惯,钟鼎文、大篆、金文,所指相同,虽然这不是严格的说法。


写字,在古代本出于实用,在应用中新体取代了旧体,旧体退出实用领域,也就渐渐消失了。金文就是早己退出实用领域的一种书体。


直到宋代,由于铜器出土很多,兴起了考古之学,出现了好几种摹刻铜器铭文并加以考释的书,可是当时写篆书的人写的还都是小篆,大书法家米芾偶尔也写点篆书,字形大体上取之于古书里保存的所谓“古文”,而不取真实可靠的出土古器物上的文字。再过了几百年,直到清代后期,随着金石之学的大兴,这才有人注意到金文,把金文引进到书法之中。


为什么过去写篆书的只重视小篆呢?推想起来,原因是:一、小篆有汉代人所著的权威性字书《说文解字》,历代被当作篆书形体的根据;二、小篆字数多,《说文解字》就收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足以用来书写长篇文字;三是小篆有流传的秦刻石,相传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所书,因而被人所推崇效法;四是唐代出了一位篆书大家李阳冰,写过好几种碑刻,影响深广,后人名为宗法秦刻石,实际上是仿效李阳冰,以李的碑刻拓本作为学习资料,不难取得。


晚清书家见到的铜器多了,古文字考释进步了,于是在看惯了的小篆之外,以仿效金文来求篆书的新面貌。所以说,用金文来创作书法作品,历史很短。


正因为写金文的历史短,故而金文书法可供开拓的余地就比别种书体为广。现在写金文既要保留古意,还要加进后代发展了的笔法,以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趣味。这样,就不妨说是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新境地。


研究晚清以来金文书法家的得失利弊,利用现代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推进金文书法创作,是今天的事。


现在从事金文书法创作,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吴大澄时候,初写金文,不免受小篆的影响,笔道粗细一律,字形端庄有余、灵动不足,没有注意发挥毛笔的性能。我们知道,一部书法发展史,重要的一点就是笔法日益丰富,隶书的书法比篆书复杂,楷书、行书、草书的用笔方法又比隶书进步。


我们如果改变小篆那种线条粗细一般、结体务求均匀对称的形式,让用笔有变化,字形有动态,就可能得出新的效果。本来,书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字势飞动,而字形生动,固然靠结构,而更重要的还在于笔画有轻重起伏。凝重中而有灵动,灵动中显出自然,应该是写金文追求的一种境界。


第二,初期写金文,限于当时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没能注意区分字形时代的先后,往往一篇之中既有西周早期的字形(如“父”字作,有肥笔;“宝”字作,上面的曲笔转折是方的,其中的“贝”还带着象形意味),又有晚周笔法圆转的字形,甚至夹杂着战国时才出现的形体。打个比方说,一位女士的穿着,集三十年代、六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服饰于一身,显然不相协调。现在古文字研究进步了,不仅可以区分器物的时代先后,如哪些是西周早期的,哪些是中期、晚期的,而且多数可以考定其所属的王朝,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研究成果,尽量使一篇中的文字不杂乱。虽然书法是艺术,不是从事考据,但是为了一幅作品中艺术风格和谐,在这方面加以注意还是必要的。


第三,现在发现的金文,总字数并不多,写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诗文就往往有好些个字是金文中所没有的。以往的书家都不免按照小篆用偏旁拼凑出的字来补金文之不足,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滥用偏旁拼凑,乃至照楷书来改造,这就容易产生流弊。为此,写金文的书家先要具备一些文字学的知识。


第四,运用古文字书写作品,难免要利用工具书。像容庚先生主编的《金文编》就是一部金文字典。要注意的是,即使像《金文编》那样审慎的字书,其中也没能区分出字形的早晚,这就需要多临一些铜器铭文,熟悉字形的时代。再有就是有些过了时的工具书,如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等,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所考释的字不少已被后来的学者纠正了,不能凭信呢。中国国内有的人写金文用错了字,就误在运用过时的工具书。这两点也是靠自己具有文字学知识来避免失误。


以上说的都不免粗浅,请同道们指正。


(此为蒋维崧先生一九九三年赴日举办书法展期间发表的演讲)






蒋维崧书法篆刻诗作选


丨金文临作


▲  臣卿鼎铭本(左)、蒋维崧临本(右)


▲  方鼎铭本(左)、蒋维崧临本(右)


▲  作册般甗铭本(左)、蒋维崧临本(右)




丨篆书作品 


▲ 《楚辞·九歌·湘君》句:“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 《易经》句:“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 夙夜不懈



▲  陶潜《归去来辞》句




丨行草书作品  


▲ 临王羲之尺牍


▲ 白居易、杜甫诗句集联


▲  录陈与义诗


▲  录李白诗


▲  录苏东坡题王逸少帖诗句




丨篆刻作品


▲  蒋维崧


▲  蒋(押)

  

▲  煮字


▲  至大至刚


▲  亦与之为婴儿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名是无穷寿


▲  箤乎太山不足为高


▲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丨诗作选 



黄君璧画伯三峡归舟图为谢旨实先生题



东坡论诗有妙喻,相马视精遗其粗。

天机冥合绝蹊径,持以论画良无殊。

关仝荆浩久不作,时史媚俗工涂朱。

黄君笔力轶前哲,丹青寄慨非要誉。

罗浮故山阻烽火,放笔却写归帆图。

轻舟孤驶穿巫峡,断壁千丈愁猿胡。

滩声奔激恍在耳,想见运指风雷俱。

谢公宝此千金如,心悬彭蠡身巴渝。

出卷示我嗟赏久,横流何处容吾徒。




为郭世清题画三首(选二)


林下醉魂久寂寞,石间饥雀自盘桓。

多君一管风霜笔,付与华堂起夏寒。


朱朱白白两三枝,坐对寒英讽楚辞。

明艳更无萎绝恨,故应粉本胜东篱。




***


责任编辑:崔洪涛

校对:罗天宇  吴浩

美术编辑:侯明洁


90%读者继续阅读:


扯淡,楷书=基本功?

米芾手札精品集(高清附释文)

教育部关于书法教育总体目标及内容最新方案(附内容)

草书同形异字辨别表(草书学习必备收藏)


书法屋
一个提供多层次的书法阅读平台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289165816@qq.com

转载:请联系后台|微店:点击后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