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听课随想之五)

 hankagou 2016-10-11

                        教什么?怎么教?

                                     ——听课随想之五

案例:

   下面记述的是一节四年级科学课——“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的教学流程:

一、引入。

   1、呈现上节科学课上一个小组的研究报告——“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产生声音?”,全班交流。时长大约2分钟。

   2、教师演示:尺子放在讲桌面上,露出桌面外的长短不同,用手下按尺子再放手,让学生观察产生声音的不同。时长大约2分钟。

   3、情境引入:学校食堂、走道上安装的“噪音测量仪”,为什么一走近发出声音,测量仪上面的数字就发生变化了呢?

师生交流:声音震动引起测量仪上的数字发生变化

    质疑:如果测量仪安装在月球上,有人在旁边大声喊,测量仪上的数字会有变化吗?

    引出:声音需要空气帮着传播。

二、展开:

   (一)探究活动一

    1、(呈现)猜想:空气如何帮助我们传播声音?

    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发现产生了波纹,证明声音是以“波纹”的形式传播。

    师举例:小青蛙跳到水中,波纹向四周扩散。

    2、全班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波纹)

(二)探究活动二

    1、(呈现)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猜想:声音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师让生举例说明,学生有困难。

    生:手拍水的声音(注:此例不能说明问题。能听到手拍水的声音,只能说明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不能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说明学生并没有想明白“验证猜想的方法”。)

    师演示:把一个开着的收音机装入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入水中,仍然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三)探究活动三

    1、师: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哪个最清晰?有依据吗?

    随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师板书:假设1、假设2、假设3(学生的想法三种情况都有)

    2、师生交流试验的设计方法后,学生小组探究,并填写试验报告单:(1)你的假设是什么;(2)试验结果是什么?(3)你有什么新发现?

    3、全班交流,由于实验条件和试验方式的粗放,试验结果千差万别,学生意见不一。

    4、师让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和教师一起做试验的示范,讲试验的注意事项。(滞后,应放在小组探究试验前进行)

    5、引导反思:结论是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最清晰。可是我们的试验结果却五花八门,这是为什么呢?

      生的回答照例五花八门,师说明“有干扰因素”。

三、应用拓展:

   1、引申:借助工具听一个人的心跳声,有什么好办法?(生:用听诊器)

   2、质疑:能否做一个听诊器?

    (呈现)拓展试验:固体物质传声试验测试,包括:你的假设、试验设计、你的结论

    (下课)

思考:

    1、探究活动是指向“结论的得出”?抑或其它?(为什么而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具体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知道“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更清晰”。科学结论的得出一定是在非常精细的试验环境下,排除了各种干扰变量,经过多次精密试验才获得的。仅靠课上粗陋的试验材料和环境是无法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学习的目的更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哪个是目标达成必须的?(教什么?)

    教什么一旦确定,怎么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内容切忌“广而浅”,宜“精而深”。应该围绕这节课的核心目标“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比通过气体或液体传播更清晰”,设计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从上述案例可见,“探究活动三”与核心目标的关联性更大。

    3、以怎样的路径展开教学?如何知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怎么教?)

    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之“形”,更要渗透科学探究之“神”。组织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为:一、提出或生成问题;二、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三、收集证据,形成解释;四、交流和评价。这几个环节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要素。这其中既有学生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对问题的自由行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也有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包括教师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重建:

    一、情境引入。

    呈现学校楼道或食堂的“噪音测试仪”图片,引出问题:从测试仪旁经过的人发出的声音能引起“测试仪”上的数字发生变化,为什么?

    引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了“测试仪”,才能测出声音。

    引申: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飞船里,航天员是如何交流的?别人说话能听到吗?(增长见识)

    二、探究活动

    1、基于问题提出假设

    (1)质疑:声音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吗?

    (2)引出猜想:通过哪种介质传播最清晰呢?

    2、自主设计试验方案

    讨论:试验步骤、试验方法、注意事项等。

    在相关环节,可适当安排“师生示范”。

    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和评价

    介绍科学家们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结论得出所经历的严谨试验论证的过程。

    三、应用拓展

    介绍试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如医生用的听诊器等),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