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种不甜的高糖食物: 1、浓缩果汁 浓缩果汁与原果汁相比水分减少,体积至少减少到原果汁的一半,营养素密度增加,喝一口顶两口,同时含糖量也至少升高了一倍。 2、三合一咖啡 它口感香浓又冲调方便,但香浓背后是大量的糖和油脂,有的含糖量高达70%以上,一小袋三合一咖啡就可能含十几克糖。如果你一天喝三五袋,精制糖的摄入量就接近于建议的上限了。建议将速溶咖啡换成原味咖啡。 3、酸奶 酸奶本身是健康的食物,也有许多天然寡糖、益生菌,对肠胃保健有帮助,不过要注意的是,当优格标榜它是低脂的时候,通常就会增加糖量来补偿甜味及口感,1份优格的含糖量,可能就相当于5片巧克力饼干。 4、街边豆浆 上班一族常常是随手在路边小摊档买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就解决了早餐,豆浆还温乎乎的呢?那么现在告诉你,这个豆浆不能给你带来太多营养,还会让你胖起来。豆浆是健康营养的早餐,但是,加工豆浆时,正常的做法是每公斤黄豆兑4公斤水,而小作坊却每公斤黄豆兑10公斤水,这样加工出来的兑水豆浆几乎与白开水无异。为了增加口感,他们势必会在其中加入大量的白糖。若有若无的豆味和甜甜的口感,成了你的健康杀手。 5、番茄沙司 番茄沙司除了番茄泥外,还会添加糖、盐、增稠剂、增鲜剂等。虽然其中的番茄红素含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高的可达30%以上,一般的含糖量也有15%~25%左右。 6、能量棒 健身人群在运动前后吃能量棒可迅速补充能量、促进肌肉修复。不过拿能量棒当零食可不是好事,能量棒主要是为运动人群设计的,它的碳水含量高达70%以上,且基本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精制糖。 7、速冲糊粉 超市中的速冲糊粉也是含糖大户。因为单纯的谷、豆等磨成的粉口感不佳,甚至有一种五谷杂豆特有的“土腥味”,因此,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速冲糊糊类食品中往往会加入很多糖来调整口感。有的产品中的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购买时一定要多注意。 8、酸味零食 山楂、话梅等本身有机酸含量丰富,口感较酸,加工中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适宜。有的山楂片中的糖含量高达70%~80%;而话梅的中的糖含量也不示弱,一般排在配料表第二位,仅次于梅子。 9、红烧肉、鱼香肉丝 很多人做菜喜欢用糖调味,尤其是餐馆里的厨师更是喜欢大量用糖提味,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此外,一些市民喜爱吃的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二、怎样识别哪些食品含糖,哪些不含糖? 很多尝起来并不太甜、名字也没有相关信息的食物也是储糖大户。如面包、话梅、酸奶和调味酱,一般的白面包100克中含有10~20克左右的白糖,这还不算其本身的淀粉含量。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酸奶的制作配方是100克牛奶配10克左右的白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低脂和无脂食品并不代表无糖。一些低脂或无脂食品往往会加入糖分以改善其单调口味。例如低脂或无脂酸奶。哪怕是市面上广为流行的“无糖食品”,其中添加的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虽然小于白糖,但研究表明,每克也会产生2.4千卡的能量,比葡萄糖每克产生4千卡的能量只低一点。因为木糖醇的价格远远高于白糖,不少“无糖食品”中甚至同时添加木糖醇和白糖,这种造假行为极易误导消费者。 所以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人在购买的时候要仔细察看包装上的营养配料表。有机糖和可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比精制糖危害性要小。尽量少选用添加了甜蜜素、糖精、安塞蜜等高效甜味剂的食品。较为健康的为低聚糖和糖醇类食品。 三、糖尿病人应该按食物升糖指数的高低选择食物: 个体对食物中糖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主要与食物的升糖指数有关。而升糖指数的高低,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食物的种类 如米饭、馒头和面等都是我们平时常吃的主食,所含的糖属多糖;红糖、白糖及牛奶均含双糖;水果所含的糖属于单糖。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而双糖和多糖只有经机体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2、膳食纤维含量 膳食纤维含量越多,升糖指数越低,如小麦麸皮中的膳食纤维比小麦粉中高,故麸皮的升糖指数就比面粉要低。夏季大量上市的西瓜升糖指数较高,患者应尽量少吃;而青苹果因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升糖指数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选择。 3、烹调方法 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升糖指数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例如,稀大米粥和赤豆大枣汤等,升糖指数就相当高,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和喝糖水差不多”。 但是,糖毕竟是热能很高,营养很少的食品。研究证实,长期或经常食用高升糖指数食物,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高;而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平稳控制,也能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患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食物要合理搭配,可在均衡饮食原则下,多选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并采取合适的加工方法,同时要避免因长期一味食用低升糖指数食物而导致营养失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