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一北宋青白釉梅瓶,彻夜把玩,如获至宝。 湖田窑自五代的青瓷白瓷的烧造,到宋代青白瓷,已是流传经年。 宋代制瓷工艺承前启后,完成了陶与瓷的更迭,为以后元明清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早中期的青白瓷的生产以及中后期规模化的影青瓷生产,创造了手工业工艺品级陶瓷制品质量和产量的世界纪录。其技术之精湛,规模之宏伟,即便是号称中国制瓷史上的高峰乾隆时期也难望其项背。湖田窑的技术,对中国陶瓷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几乎影响了宋以后的每一个窑口,比如元代时创烧了比元青花更为名贵的釉里红等。按照对业界的影响,湖田窑当之无愧应为制瓷龙头,但因种种原因,在排列大宋官窑座次时,被汝官哥均定挤出五名开外。 古人尚玉,举凡瓷器,类玉者皆为上乘,比如官、汝。 北宋早期,有饶玉之称的青白瓷被官府作为御用品高标准定制,促进了北宋陶瓷技术的发展。随着胎土提炼工艺的成熟,在湖田窑青白瓷的基础上,北宋中期创烧出了名闻天下的影青瓷。影青瓷除了具备青白瓷釉色淡扫蛾眉青的特点,还具有和田籽料般玉的透光性,一青一透是为影青,缺一不可。 梅瓶作为自唐代就存在的陶瓷制品,其功能认识至今难以统一。有说盛酒器,有说插花器,有说祭祀器,有说综合器。但无论如何,历代梅瓶都是所有收藏家追逐的重点。 北宋早期多为素烧瓷器,中期多见刻花,晚期至南宋增加了印花。宋代文化是内敛的,陶瓷艺术品是宋文化组成之一,于形于色于质于纹均深含韵律,有宋代哲学之美。 同类南北宋青白釉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遂宁博物馆各藏有一件。 闲话少叙,请掌眼这件馆藏级瑰宝: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婴戏纹刻花梅瓶(尺寸:高32.5cmX肩部直径20cmX底径10.8cm)。 1、器型 丰肩直口收腰,底足修胎,气韵内敛,北宋典型器。北宋湖田窑采用的是石灰碱釉,釉层烧造时流淌痕迹明显。 2、胎质 胎质虽细,也有淘洗不净之物,底足有细孔小隙。胎体较薄,份量较同体积明清瓷器轻,如图透光效果好,已有影青之特质。 3、釉色 釉质晶亮,宝光莹莹,如冰似玉,真个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轻抚梅瓶手感温润,湿手感明显。积釉处呈湖水绿,薄釉处呈牙白色。不规则开片,微观气泡稀疏,开片处和部分气泡内微生物痕迹存在明确,似那“悠悠岁月,欲说当年”。 4、工艺结构 梅瓶为分段制造,接胎明显,应分为口部、肩部接胎。肩部接胎处透光更明显,可见采用的粘接材料应为宋代常用之接胎粘结剂釉水类。内部手工盘压痕迹明显。梅瓶采用垫烧工艺,垫烧痕迹、火石红明显。 5、纹饰 纹饰为北宋典型婴戏纹刻花,相同纹饰青白釉梅瓶曾见馆藏及大拍。两个婴儿一个在正面一个在反面,游戏在缠枝叶间,构图精炼,繁而不乱,刀法纯熟,生机盎然。 透光性:高亮处为接胎处 大宋朝的繁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散落至今的诗书瓷画无不在述说着老祖宗有品味的生活。青白釉梅瓶,你曾经鲜花蔽日,还是美酒入怀?是登的王公紫金堂还是入的小姐香闺房?浸入那些细碎纹理里的,除了岁月,还有故事,还有味道,还有什么?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 本文梅瓶出自美国某乡村拍卖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