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中遇险,传奇机长挽救众生

 TVemu 2016-10-13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中,发生爆裂的飞机机壳。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中,发生爆裂的飞机机壳。

  于夫陶短房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号航班失踪后,飞行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飞机在空中遇到险情,机长处置危机的能力将决定上百人的生死。近年来航空界发生的几起成功迫降案例都表明,机长临危不乱、灵活处置才是化解危机的关键。

  水上迫降,英雄机长创造奇迹

  近年来最著名的成功迫降案例,恐怕要数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迫降了。2009年1月15日,这架空中客车A320型飞机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没想到起飞90秒后,57岁的机长萨利·萨伦伯格就向地面报告因为发动机吸入飞鸟,两台发动机都失去动力,并要求立即返回机场。机场方面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萨伦伯格发现飞机已经无法完成调头动作,也来不及飞往附近的备选机场紧急降落。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让飞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

  在萨伦伯格的平稳操控下,1549号航班在哈德逊河上成功迫降,机身大致保持完整,机上所有人员安然无恙。在疏散乘客时,萨伦伯格还两度检查机舱,确保没有乘客被困才最后一个离开机舱,表现出超人的冷静与责任感。事后美国媒体对他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英雄机长”的头衔实至名归。

  “哈德逊河奇迹”之前,世界上最有名的水上迫降,是1996年11月23日发生的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班空难事件。当天一架属于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67-260客机,执行从亚的斯亚贝巴博乐机场,飞往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机场的961航班任务。飞机飞到肯尼亚境内时,3名埃塞俄比亚人闯入驾驶舱,打伤副驾驶,强令机长转向飞往澳大利亚。飞机接近科摩罗岛时燃油耗尽,操纵系统大多失灵,此时劫机者在绝望中和机组人员发生搏斗。机长勒尔·阿巴特在心有旁骛的情况下仍然向全体乘客作了“穿上救生衣,千万不要充气”的正确指令,随后操纵飞机在离科摩罗岛加拉瓦海滩500米外的海面上迫降。

  飞机在着水后迅速断裂成3截并开始沉没,机上许多乘客此前并未听从机长指令,穿上救生衣而且充了气,结果他们被灌入机舱的海水挤到飞机天花板上,无法顺利从应急出口逃生。机上全部17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有50人生还,3名劫机者也死于非命,但机长和副机长却死里逃生。事后调查显示,正副机长应对正确,令部分乘员得以生还。

  飞机“开天窗”,机长上演“九霄惊魂”

  许多影片表现过飞机在空中遇险,机组人员与乘客乱作一团的情形。这种场面曾真实地发生在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上。这是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机,担负着往来夏威夷的希洛与檀香山的定期航班。1988年4月28日13时25分,243号班机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飞机上载有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13时48分,飞机爬升至7300米高度时,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爆裂,机舱瞬间失压,导致由驾驶室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被撕裂并脱离机体。机长罗伯特·寿恩施泰莫向后望时看到了可怕的一幕:原本应该是头等舱的天花板处却看见了天空。他立即联络附近的卡富鲁伊机场,要求紧急降落。

  当瞬间失压发生时,机舱服务员主管克拉拉贝尔·兰辛正站在第5排座位的位置,回收客人的杯子。她一下子被气流扯进机体的破洞,再被吸出机舱外。其他两名空姐表现出了巨大勇气,在受伤的情况下继续安抚乘客。机上乘客都以为机长死了,但他其实正在拼命设法紧急降落。十多分钟后,这架“开着天窗的飞机”安全降落在卡富鲁伊机场,堪称奇迹。在这起事件中只有兰辛一人不幸遇难,6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受伤,其中7人重伤,飞机机体损毁严重。由于这起事件极富戏剧性,日后它被拍成电影《九霄惊魂》。

  现学现卖,机长把飞机当滑翔机

  事实证明,在空中遇到危险时,机长除了要足够冷静,自身还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活学活用的本领。1983年7月23日,当加拿大航空公司143号航班遭遇危险时,机长罗伯特·皮尔森正是利用自己开滑翔机的经验,挽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当时该航班正在从蒙特利尔飞往埃德蒙顿的途中,皮尔森突然听到“咚”的一声报警声,这意味着两个发动机都没有燃料了。对于一架先进的波音767-200型客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情况。幸运的是机长皮尔森曾是一名滑翔机飞行员。他很快计算出要使这架波音767实现最大的滑翔距离所需要的最佳滑翔速度,并开始转向附近的温尼伯机场。这时大副毛利斯·昆塔尔建议不如滑翔到吉姆利空军基地,那里比温尼伯机场更近。但吉姆利基地当天正举行一个汽车越野比赛,基地里满是赛车、露营者、驾驶员和观众。

  皮尔森通过侧滑来降低高度,最后波音767重重地触地,前起落架支柱断掉了,但最后还是停了下来。赛车手们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显然缺乏准备,开始四散逃命。最后飞机停在距离他们不足300米的地方。机上61名乘客只有几名受到轻伤,而且是发生在乘充气滑梯逃生时。

  还有一个活学活用的例子,是2003年11月22日发生在巴格达国际机场的紧急降落。当时一架DHL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型货机被一枚肩扛式导弹击中,1分钟后机上的3套液压系统全部失灵。幸运的是,机长艾里克·根诺特对这种意外有所准备。此前不久,他参加了一个飞行安全论坛,听到美联航一位退休飞行员海恩斯的讲座。后者在飞行中,也遇到过液压系统全部失灵的情况,并琢磨出一套控制飞机的办法。那一课给根诺特留下很深印象,当险情发生后,他花了10分钟左右时间与机组成员搞懂海恩斯的技术,并操控飞机重返巴格达国际机场。尽管最后飞机冲出跑道,但迫降成功了。停稳后机组人员仓皇逃命,但救援人员却叫住他们——因为他们正处在一块没有标记的雷区中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