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世人的言语,便是诗

 昵称37301069 2016-10-14
  蝉
  文/蒋勋
  夏天,我终于来到这海边。
  海浪一层一层翻滚,风带着咸腥的气味,沉重而潮湿,仿佛一匹布。
  有几个孩子在结着牡蛎壳的岩石间寻找海胆。
  (海胆是一种长满尖刺的球形生物,当地的居民取海胆的内部加鸡蛋烹调成可口的食品。)
  这个岛屿向南一边的村落,因为住民长久向外移居,留下许多空屋,人口稀少,已成一个萧条的社区。
  用骷髅石砌盖的房屋还是古老的式样。低矮的瓦片如鳞的斜屋顶,细小而严密的窗棂,在据说半年冬季严寒与狂风的气候下,建筑形式也变得像一个拉低帽檐、瑟缩在围巾衣领中怕冷的人。
  上了锁的木板门扉,中间留着很大的空隙,可以凑近了,从门缝中向内窥探,黝暗中摆设整齐的桌案椅子,仍然是有人起坐使用的样子。靠墙还摆置了神龛和祖宗祭祀的牌位,这已经移居到遙远繁华都市去的人家,神明犹寂寞地守护着旧日主人的厅堂。
  寂静无人的街弄中有几只肌瘦无力的猫、狗和孩子。孩子手中拿着一只空碗,蹒跚走来。
  “玩啊!”
  大约是这样的意思吧。
  那穿着黑色衣裤,头上绾着髻的妇人向我招呼。我不十分懂她的意思,她也并不在意我的回答。
  语言有时可以像诗,逻辑与文法都不合理,但是却是最精确的语言。
  真正的精确,有时并不是逻辑或道理,而是人与人面对面一杀那间的直觉。
  在希腊一个小岛上遇见过一个同样黑衣的妇人,她在街弄问和我聊了一会儿;我的朋友笑说那是古希伯莱语闪族语系的一种,失传已久了。
  但是,我记得不费力的明了她的问好。
  “从那里来?”
  “好美的风景啊!”
  “二个人吗?”
  “寂寞啊!”
  一些不连贯的独立的句子,使我想起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俳句”,“一只青蛙,跳进古井里”之类的。因为太简单,解脱了文法与词汇的逻辑,竟自成一种诗意,处处都是弦外之音。
  诗,常常只能记住一两个片段而不相干的句子,好像是记忆的废墟上偶然捡回的一两个意外,时空都错杂了,昔日曾经有过的繁华却是真的。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face
  Tandisque Son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ternels regards
  L nde si lasse
  手在手中
  面对着面
  我们手的拱桥下
  永远的凝视
  悠长的波光
  阿波利奈尔写米哈波桥的诗句。每到水边我都会想起,那断续的柔软的声音,是水波,是光影,是泪的流淌,是岁月与光阴,是凝视,是手与手的纠缠,是一切告别与逝去的缱绻。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这两句诗,前后都忘了,只记着这两句。反覆反覆在脑中来回,反覆反覆的读,读到破碎成了不可接续的片段,碎成了“人生”、“人生”,“有情”、“有情”,碎成了“泪”、“泪”、“泪”,碎成了“江水”、“江花”,“江水”、“江花”,波涛浪涌,连成一片,无穷的怅惘,千古的憾恨,只是一片泪与江水江花,无可如何的流去。
  一首诗,要被捣碎、拆散,分离成最小的片段,可以无限组合。解脱了文法、词汇的逻辑,成为可以反覆映照的镜片。交叠、融汇、错综,使语言解脱了理智的设限,入于冥想,入于无限,入于自由的空阔。
  “你从那里来?”
  “风景好美啊!”
  “一个人吗?”
  “寂寞啊!”
  这岛上的妇人与希腊岛上的妇人说同样的句子,我站在街旁倾听,这是世人的言语,这是诗啊!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