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姓名与字号的用法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0-15



 姓: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基本上是由父母起的。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周、秦、两汉时期,起名单字多于双字。到了唐、宋以后,取多字名多起来,但是皇帝除外,因为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讳,所以还是单字较多,易于避讳。宋以后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兴盛发达,人口增加,很多宗族理法形成,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所以明清以族谱命名影响很大。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可以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唐宋以后,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字”可以是成年之后由尊长起的,也可以自己起的,或朋友赠与的,“字”往往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

  

号:号也叫别字、别号,一般由自己起,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朋友起的,也可能是崇拜者起的,这些人觉得直接称呼“名、字”不礼貌、不够恭敬。有号的人不仅是高文化,而且往往社会地位也不低。古代不仅男性有“号”,杰出的女性也会有“号”,比如李清照就有号“易安居士”。作家的笔名也属于号,由于号可自取和赠与,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

来源:新浪星座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