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宝赏珍在香港

 昵称22998329 2016-10-15

有人曾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不管此论在思想、文化方面是否成立,至少在艺术方面是不准确的。香港是个观赏文博艺术品的绝佳之地。上至商周青铜重器,下至当代新潮艺术,可供观赏的珍宝不仅风格各异、蔚为大观,而且一年之中还能换上好几茬,足以让人大饱眼福,大呼痛快。可以说,香港在文博艺术方面充分综合了资源丰厚、环境优雅、观赏便捷三方面的优势,由此带给市民大众寻宝赏珍的享受,确实为国内其他城市所难比拟。


香港地面小,历史薄,本地产出的文博资源极为有限。形成今日之局面,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物流通达,即使珍贵文物也可自由便捷出入;二是资本汇聚,自然吸引大量作为商品的文物艺术品;三是文化交融,东西方文明在此风云际会,五色生辉;四是历史触发,经此返国的英军士兵曾在港岛“荷里活道”变卖掳掠的中华珍宝,由此竟开启了香港的文物艺术品行业。几经时代更迭,今日香港已变成全球最大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和集散地之一。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香港哪里可以看到美好的文物艺术品吧。



拍卖预展


没错,拍卖预展是香港能看到最多艺术品的地方。特别是每年春秋两场拍卖季,各大拍卖行纷纷亮出看家本事,争夺彼此风头,也正是我等大饱眼福的时节。时间上,春拍一般紧邻清明假期,秋拍则在国庆前后,不知是不是为了争夺出手越来越大方的内陆买家。


地点上,各拍卖行都有自己的地盘:最财大气粗的苏富比会包下香港会展中心的一整层,保利则占据旁边的君悦酒店大厅,嘉德经常会在太古广场万豪酒店,邦瀚斯则在太古广场一期写字楼上,佳士得一般就在中环历山大厦的公司所在地。展品数量繁多,苏富比2016春拍有超过3000件各类拍品,其中文物书画超700件,现当代艺术超600件。其他各大拍卖行一般也有上千件。展品种类丰富,从传统的书画、玉石、青铜、陶瓷、家具到现当代油画、水墨、雕塑、装置艺术,应有尽有,而且作为收藏品,多为养眼的赏玩之物,颇值一观。


拍卖预展的观赏环境一般都整洁优雅,土豪如苏富比,会为拍卖的明式家具专门搭起庭院书房的布景,观展体验足与博物馆媲美。唯一不及博物馆之处就是陈列不够科学系统、缺乏详尽文字介绍,不那么容易汲取知识。但是,能够贴近观赏、甚至亲手把玩价值连城的文物,足以弥补这样的缺憾!在文物古玩展厅,都会设置多处服务台。只要你想看哪件拍品,把号码告知职员,他就会帮你取到台上,可以细细展玩。


这里要提醒一下,古玩有个“不过手”规矩:不能从对方手里接东西,必须对方放在台上,你再从台上拿起;看毕之后,也是轻轻放回台面,再请对方收回。如果是大件器物,职员会请你到更宽敞的桌旁坐下,再取来供你观赏。


理论上讲,所有看预展的人都是潜在买家,所以职员服务都尽心尽意,我们观赏也可理直气壮。有次带夫人去保利预展,看到一架非常精美的战国青铜编钟,旁边放着一个小木槌。好奇地问可不可以敲,职员竟然笑答:“可以呀!”于是夫人很happy地拿起小槌敲了一曲……《小星星》,然后满意地走了……话说回来,这架最后拍了140万港币的编钟,声音真的非常清脆悦耳。




各大拍卖行每期春/秋拍都会有一件或几件压轴拍品,价值连城,万众瞩目,即使放进博物馆也堪称珍宝。能够近距离观赏这样的宝贝,确乎是一种幸事,因为数日之后,它们就会落入不知谁的私人收藏,再难得见。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一是保利2015秋拍的清代《金陵图》,这是一件与《清明上河图》相仿的风俗画巨作,曾编入石渠宝笈,堪称国宝。保利专门为它订做了一个长长的玻璃展柜,把画卷尽量舒展开。我去时人不多,于是可以一节节细细赏读这11米长卷,看那400多个鲜活的人物在郊野市街中徜徉。再想想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上,那争看《清明上河图》的人山人海,真是幸福感爆棚。



另外一件也来自保利,是傅抱石先生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在保利香港总部巡展。展厅全黑,仅画作被射灯照亮,更显得笔墨淋漓,古意盎然。


博物馆


香港博物馆很多,观展也很便宜,一般普通门票10元,特展20元。长期在港的话办一张“博物馆通行证”,50港币半年,100港币一年,可以无限次观看7家主要公立博物馆包括特展,再实惠不过。


香港本地文博资源单薄,但博物馆的常驻藏品还算不错。除了香港自身历史文化方面的展品,多数藏品是香港收藏家的私人捐赠,虽然规模较小,但门类完整,也不乏精品。但是香港博物馆最为可观之处,是它从世界各地邀请引进的特展。


香港文博单位特别重视与海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化外部资源为己所用的功夫炉火纯青。所办特展,不仅展品规格高,而且布展极为专业用心,善用文字、灯光、音效、影片等多媒体手段深挖展品承载的专业、历史、社会知识,加大展览的纵深性和观众的收获感。我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所看的“敦煌——说不完的故事”、“汉武盛世”、“皇村瑰宝”俄罗斯宫廷文物展、“海上雄狮——罗马海军与庞贝古城”展等,都感收获良多,不虚一行。


香港博物馆另一个值得内陆同行学习之处,就是每一次特展,都会编印出版极为详尽精美的展览画册。画册会收录所有展品,文字介绍甚至超过展览本身,既可作为资料存档,也能让游客为错过的展览弥补遗憾,把喜欢的展览永久收藏。


收藏家


此处列出收藏家,并不是说可以随便去他们家里看宝贝,而主要是出于对老一辈香港收藏家的敬意。以“敏求精舍”成员为代表的香港老一辈收藏家,多是实业起家,然后将毕生经营的财富用于收藏这个奢侈的爱好。


敏求诸公值得敬佩之处,一是收藏与研究并重。他们收藏不是为了投资滚利,而确系出于兴趣。兴趣有侧重,收藏领域也各有专攻。于是不仅藏品自成体系,蔚然可观,而且藏家也成了专家,为相关领域的文物鉴赏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智力财富。


第二点更令人敬佩的,就是敏求诸公的公益心。收藏名声在外,常有文博机构慕名求借藏品,他们往往慷慨借出。而临近晚年之时,为了避免毕生所藏作烟云散,他们宁愿选择悉数捐出。香港艺术馆的“虚白斋”书画,“长青馆”明清珍玩,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以及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大部收藏,都来自老一代收藏家的捐赠。


然而岁月不饶人。敏求一代收藏家逐渐老去,却未见后起之秀继承他们的收藏和坚守。以明清家具知名的“攻玉山房”,其藏品已在苏富比开拍。



敏求成员每五年举办一次藏品特展,去年的55周年展延宕至十二月才得以开展,以“日昇月腾”为名展示明代文物,美轮美奂,宛若天鹅之歌。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买了一本特展画册。不知道五年之后,年满一甲子的敏求,还会不会再开一次特展。


艺术展


最后一个寻宝赏珍的去处,就是五花八门的艺术展了。艺术展主要是现当代艺术的领地。虽然苏富比近年致力于引进以东南亚为主的当代艺术,在拍卖中开拓市场,但大众似乎还是更习惯在艺术展上观赏和购买当代艺术。每年春季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就是最重要的舞台之一。门票200元左右,可以看的东西据说很多。但是,因为我基本看不懂当代艺术,所以从来没有去过……只能暂存此目,供喜欢当代艺术的朋友自己去填补空白啦!


结语


古人有云:“金石鼎彞令人古”。寻宝赏珍,不仅是满足耳目之娱,更是触摸历史文化,探访古人情怀的精神之旅。时光变迁流转,但对美的追求永存。当面对一件令人神往的文物、艺术品,想到千百年间,有多少人曾跟你一样怦然心动,自己的生命似乎也通过这样的联系,变得丰厚充盈。香港是个好地方,就凭这满目的艺术珍宝,也值得驻足,值得留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