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金华猪

 宛平2008 2016-10-15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又称 金华两头乌和 义乌两头乌 ,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型美观,蜚声中外。金华猪除在浙江有广泛的分布外,曾销往北方的辽宁、内蒙古、山东,南方的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市。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原产东阳的画水、湖溪,义乌的义亭,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它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饲料种类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密切关系。据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公元265-316年)陶猪和陶猪圈考证,早在1600年前这一带的养猪业已相当发达。相传在古代就有“家乡肉”的腌制品,尔后演变成火腿。随着火腿远销,金华猪也随之扬名。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尾巴较长,比较直,头部和尾部的毛发一般是黑色,体部为白色。 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又称"两头乌",是全国地方良种猪之一。本世纪60年代起饲养范围渐次扩大到省内外。金华猪皮薄骨细,肉质鲜美,肉间脂肪含量高,其后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金华猪产仔多,母性好,泌乳量大,哺育率高,繁殖性能好。 有关部门从70年代末开始采取金华猪的保种措施,由金华猪场、市农科所和农试站、东阳良种场按照大、中、小三个类型有计划地开展选育工作。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著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金华猪——中华名猪(23)

    金华猪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吸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能可持续8~9年,终生产仔20胎左右,乳头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猪在70~80日龄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性成熟。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即可配种生产。
    金华猪适应性好,耐寒耐热能力强,耐粗饲,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缺点是体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长较慢,后腿不够丰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