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城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扬州市西北蜀岗上。城址分为子城和罗城两部分。两城毗连,子城在蜀岗上,称牙城,即衙城,为官衙聚集处。罗城在蜀岗下子城的东南,又称大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现存子城址、土垣。
春秋时吴王夫差始筑邗城,历代相继修筑,隋唐时已扩建至蜀岗下的平原上,成为仅次于京城的繁华商业城市。城址分为子城和罗城两部分。两城毗连,子城在蜀岗上,称牙城,即衙城,为官衙聚集处。
罗城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城内分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包砖砌筑的南门遗址外有瓮城,城墙局部残高3米。
小城又名“子城”,是利用隋代宫城重加修筑而成的,是当时的衙署区,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辟有4座城门,城墙遗迹清晰,范围走向明确。遗址内还发现有唐代木船、古河道、桥梁以及佛像、碑刻等大量遗迹、遗物。
这处扬州城遗址就在扬州大学门口,在石塔寺菜场巷口。扬州城从汉广陵城开始,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整体城址却始终没有变迁,而是不同时代层层叠压其上,这就特别彰显出它特殊的历史价值。
扬州城遗址地下丰富的蕴藏,它们有些已经在建设中被蚕食掉,有些则还沉睡在地下。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高宗赵构以扬州为“行在”,扬州知州吕颐浩被任命为兼职户部侍郎,旋又升为户部尚书。建炎二年十月赵构于扬州诏命“扬州浚隍修城”,吕颐浩主其事,调动国力,以都城形制,用大砖修砌,史称“宋大城”。略呈方形的宋大城,设有四门。东门遗址200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不仅唐、五代、北宋、南宋遗址叠压关系清晰,还发现北宋州城的门道。
 扬州城宋代东门遗址 扬州城东门远眺
  城门前宋代的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