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高考模拟作文试题二十题及写作导引4

 江山携手 2016-10-16

    16.材料作文:当厄运降临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他过完21岁生日之后,他不幸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从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语音失常,不能与人直接交流。但残疾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他的雄才大略驱走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阴影,征服了全体美国人的心,最终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成了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海伦?凯勒以她超常的意志战胜了盲聋哑的残疾,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女性社会活动家。

  被誉为“湖南张海迪”的李丽1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再没有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创办“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五年时间温暖了八万颗冰冷的心,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他们都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厄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读了这几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在材料范围之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在成长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厄运。面对厄运,有人束手无策,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一蹶不振,也有人勇敢地面对厄运,开始了新的人生,创造出新的辉煌。针对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从以上几个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他们的身体被命运抛弃,但他们的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关键。如果写议论文,论点一定要明确,议论一定要新颖,深刻;如果写记叙文,选材应生动感人。

    17.话题作文:宽与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后记中写道:“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这段话对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都有指导意义。

  请以“宽与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中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生活中充满辩证法,当你选择人生之路时,有时看上去很宽的路,在你走了一段之后会发现,这条原来认为宽的路并不一定是阳光大道。相反有时表面看上去是一条窄路,走起来比较艰难,但下决心走了之后,发现越走越好走。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失败和挫折,就相当于是在窄路中行进,继续走下去,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要正确认识人生,认识逆境,认识失败与挫折。

  宽与窄它可作多方面的比喻和联想。这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写作空间。宽与窄,可以写实的路,但更多的是虚的。宽和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宽和窄还可引申表面宽而实质窄,反之也可以,因此要透过表面抓住实质;还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构思,因为宽与窄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鲁迅到南京学洋务,在当时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是“窄”,但鲁迅走出了“宽”;又比如,在当时学医就是“宽”,但鲁迅弃医从文,又选择了“窄”,而这“窄”却使鲁迅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18.材料作文:抓住问题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了一天又看到袋鼠跑到外面来了,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寓言故事的主旨一般是讽刺性的。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管理员一味加高笼子而不知关好笼子门的故事,讽刺了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核心和根源去解决的错误做法。根据这个主旨,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材料的内涵: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围绕这个主旨展开论述,提出观点: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抓关键;抓住关键,轻松解决问题;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解决问题;扼住问题的咽喉;从实际出发等。

  19.命题作文:品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品位是一张标签。告诉人们你是谁,你要什么以及你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品位是一张通行证。它引领你呼吸时尚的空气,触摸流行的脉搏,融入与你气味相投的社交圈。

  你对品位如何理解,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呢?请根据你的领会和思考,以“品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何为“品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物品的质量。”延伸到评价人的层面上,意思是人骨子里所特有的东西。它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自然。品位体现为人潇洒的风度,有见地的思想,优雅的谈吐,得体的衣着,高尚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识,非凡的鉴赏,谦逊的举止。

    有了上述理解,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你既可以肯定它,论述品位的好处,品位的重大作用,因为好品位都在影响和指导着人行为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否定它,分析品位的弊端、品位的危害,如你的品位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自我形象,盲目而不切实际地追求品位,无异于东施效颦;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你必须具有与他们一致的品位。既可以写自己的品位,也可以写别人的品位对自己的影响。可以立意为“背起品位的行囊”,分点阐释:品位像喜欢耳提面命、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品位像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随波逐流。最后总结:有了品位的行囊,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也可以由品位想到生命的品位,并由此谈及生命的价值,写出一定的深度。也可以反面立意如“制造品位”,抓住典型,为某位为官者制造品位,显现自己的高雅。既合题意,又合文意,用一两组精心设计的镜头充分暴露为官者的丑陋嘴脸,使文章内容充实,讽之有据。有了这样“真实的虚构”,作者的情感自然也在其中展露无遗。

  20.话题作文:文化现象的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每当情人节、圣诞节来临之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是火暴的场面:商场、酒店、KTV人满为患,用“爆棚”形容远不过分;情人节玫瑰花香飘满天,花价也随节日不断攀升。然而,一项面对青少年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显示,竟然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

  2.从“端午祭”申遗到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从号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到汉字申遗,韩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中国再也不能沉默了,他们说汉字是中国的,不是韩国的,表示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上现象呢?请以“文化现象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给了两则材料。细究这两则材料所针对的集中对象是“文化现象”。第一则着重谈了“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关注的巨大反差。第二则着重谈中国人反感韩国拿中国文化申遗,要维护汉字的“所有权”。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洋节为什么越来越火暴?洋节的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在写作中,首先是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不可想当然,要针对这种文化现象反思,写作的时候只要围绕其中的一点展开就行。其次是要辩证地看待文化现象,既要看清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也要看清其不足消极的一面。在议论说理时,用词要准确,造句要合乎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武断片面地将上述文化现象简单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我们可以有以下反思:①中西节日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必然,面对节日的碰撞,我们需要“兼收并蓄”,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大量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民族文化新的繁荣和发展;②人文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民族的失落和沦陷,是整个社会的异变和悲哀,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民族,要想实现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保持长久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③这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是不是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引导的缺失?洋节充满青春活力,节日休闲狂欢更是青年人的首选,而传统节日留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不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就是烧香拜神。节日送礼,是很多参加工作的人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情,传统节日一到,人们就不得不张罗节日送礼的事情,甚至有借钱送礼现象发生,传统节日往往被人戏称为“灾难日”;④对于民族文化,以珍视的态度来对待远比“中秋”“端午”申遗更有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载体,是民族之精华,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的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来支撑;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已经迫在眉睫,中华民族不能患上“民族文化缺钙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