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澍雨:没骨花鸟画概述(下)

 诗墨花语 2016-10-18



沈周 《蜀葵》



恽南田 《国香》



没骨花鸟画讲义(下)

文 / 阴澍雨


三、没骨花鸟画技法实例

下面选取一些偏于写意的没骨花鸟画作品做详细的技法解析,主要针对以写意为主攻方向的学习者。

明代院体画家中,孙隆的作品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传世作品很少,但在画史上却是绕不开的人物。一般认为孙隆的没骨法与前后代之间技法关联不明确,有关孙隆的师承、影响与传承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从今天的技法学习角度来看,其没骨法中有许多可以借鉴并发展的元素。孙隆的没骨法以写意笔法见长。但有时也会结合一些渲染技法,他的传世作品故宫博物院藏《芙蓉游鹅》就是很好的一例。上海博物馆藏的《写生册》则完全以湿笔点写的方式加以表现。在临写的过程中应体会其技法有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绢本的设色特点,控制色、墨、水的比例。绘画不是靠具体的理论数据来解释的,所以学习者应多体会笔墨变化的手头感觉。绢本不吸水,墨色会随水份流动,所以与纸本的水份控制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笔蘸有复色时,要使不同颜色在水的流动作用下融合得恰到好处。2、要在关键的结构处留出空白,仔细观察这几件作品,特别是的在鸟翅,石榴开口处等具有明确结构特征的地方,所以这些小空白即是反应笔意、笔势的痕迹,也是物象结构特征的体现。3、在半干的情况下趁湿加以重色、重墨进行点提、钩勒。因孙隆的没骨法设色较淡,要依靠极少的重墨强调结构。所以在水分未干时就要将重色点上,才能避免结出生硬的边界,同时要避免过多的水分积在绢上,适当地用干笔吸走多余的水份。



[明] 孙隆 《写生册之一》



[明] 孙隆 《写生册之四》


赵之谦的设色风格,潘天寿称之为“宏肆古丽”,主要体现在没骨花卉一类作品中。没骨法在前代画家笔下往往以清丽,淡雅为审美取向。赵之谦则一改没骨花卉清雅之气,多以浓重的纯色直接表现,而且尽量用多种颜色,从不回避红绿等强对比色。前代画家多用熟宣或熟绢,多见于恽南田以前的画家作品,而扬州八家多用生宣,又大多流于慌率,不够严谨。赵之谦却大量使用生宣,且又不失法度,这就对于水份的把握提出较高要求,赵之谦合理地控制了材料的性能,并通过水、墨、色融渗将生宣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其绘画语言得以丰富。



[清] 赵之谦 《花卉册之四》


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册》,从款识中的“己未四月”可知是赵之谦早期的风格。可以看出以下特点:其一强调对于前代优秀传统的继承,每一页都在题跋中注明了其艺术渊源;其二对于自然物象的描绘,力图准确生动,将花卉自然灵性的传达作为首要追求;其三用笔设色等技法的选择都尽可能与对象特征相适应,故而笔墨严整,很少有放纵处。这些特征题跋内容中可以得到印证。在菊花一开中题道:“南田翁丛菊图凡十余种,变化超妙,怎能规仿?偶摘数枝,临其大概,冥心索意,形秽甚惭也,撝叔识。”这其中可以明确地看出赵之谦对前贤的推崇,同时言语中表达了对菊花“超妙变化”的造型追求。再回到画中的技法来分析,不同品种的菊花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法,对于花瓣的翻转变化,叶子的阴阳向背都细致描绘。虽然笔墨由于客观造型因素的制约,没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空间,但这类花卉作品对于自然生意的表现仍是花鸟画史上的典范,在今天的花鸟画学习中仍不失为优秀的范本。另一开罂粟花中所题:“罂粟花千态万状也,意想图画所能仿佛,写其大意亦自其恣,撝叔。”也体现出赵之谦对于罂粟花自然意态赞叹,以及对生动造型的渴求。其中《罂粟花》一开是生纸作没骨的代表,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每一片花瓣与叶子的边缘有很多白点,这是在控制水分防止冲融中形成的,这些白点的作用至关重要,也正是有意地“留”与“躲”使水份的流动得到限制,以明确造型结构关系。生纸的选择又使勾筋点提的方式得到了变化,胭脂色的花瓣在半湿未干时勾花筋,全干后再以重色点细瓣;紫花、朱花、黄花都是以同类重色在单干时勾花筋,使花筋自然地渗到花的色彩中;而墨色花则等全干后勾花筋,以金粉勾勒,故作细笔以求若隐若现的效果。发挥材料工具的特性,又在严谨的法度控制下,造型、色彩、空间得到最佳的表现,这是赵之谦没骨技法的高超之处。《葫芦》一开,最前面的主体—葫芦造型完整,以汁绿画出,葫芦后面以同类重颜色画叶,前后四五层物象重叠,不留空白,精准地留出边缘形态,主要通过颜色的色相与深浅互相映衬,将前后关系交待清晰,以达到丰富的效果。赵之谦的没骨法在花鸟画的进程有重要的作用,其继承了传统没骨法严谨的风范,取其刻画入微,描写物象生动意态的长处,以生宣作画参以墨色变化,严格控水分以表现多层次的物象结构,用浓色、纯色呈现出古雅、朴厚、浓丽的总体特征。这极大丰富了没骨法的技法形态,并将这些没骨技法元素融入写意形态做好了技术准备。



[清] 赵之谦 《花卉册之一》



[清] 赵之谦 《花卉册之三》


任伯年作品是初学花鸟画最适合的临本,原因有三:其一是任伯年的作品用笔较为简单,初学容易上手,比较容易将精力放在造型规律上。其二任伯年作品题材丰富多变,可以通过临摹,掌握较多的各种结构特征的花卉、草虫、禽鸟的造型规律。其三任伯年的作品并无过分的求奇求怪的个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带给学习者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任伯年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没骨技法的元素,通过临摹可以学习写意风格与没骨画法的关系。《花鸟册》是生宣设色,钩点结合。特别要注意钩叶筋的水分,笔头不可过干,又要趁湿钩画。相比而言任伯年没骨法用笔较为利落,这在他的绢本作品中可以印证。任伯年喜欢用留白、衬托的方法表现观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以任伯年会将简单的题材对象表观得更丰富。但一定要注意,尽量加以概括,减少用笔的数量,因为在任伯年基础上不可再添加过多,不然就会拖沓多余,变得很繁琐。



[清] 任颐 《花鸟册之三》



[清] 任颐 《花鸟册之四》


四、没骨花鸟画技法在写生创作中的运用

没骨技法具有一定的的特质与适用性。 以没骨法画鸟,在历代画家中很少见,只有孙隆,唐志尹等人,这是由于技法的局限性所致,没骨法不可能在表现复杂的羽片关系时,强于工笔勾染的方式。也就是说以一遍画成,不是勾勒的方法不可能表现出鸟类丰富的羽色与结构关系。而对于纯色的大型鸟类,如鹰、雁之类,又没有水墨写意法更为直接,且更具表现力。所以没骨法以花卉为主要表现对象,这在历代的绘画作品中已经被证实。那么在没骨花卉作品中,同样存在题材的适用性原则,不是所有花卉都能够、都适合以没骨法表现。对于大型花卉,如牡丹、荷花、芙蓉大多采用渲染的技法突出花头特点,这在恽南田、华新罗的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对于小型花卉,如桃花、海棠是没骨法长于表现的题材,有众多优秀作品传世。对于某些小型花卉,蔬果而言,没骨法特别适合表现,比如紫薇,特别适合没骨表现,这在恽南田的作品中可常见到。 



唐志尹 《花鸟册》(局部)


南方的桑树多曲折变化,经过人工修剪后,以生长枝叶,供蚕食用为目的,桑果生长数量并不多。在实例作品中,对于桑叶的表现,有意强调其叶子造型特征,然后以同类重颜色钩筋,再留出水线,进行晕染,分出阴阳向背。桑果的画法可以参照宋人花鸟纨扇中工笔画法,然后用重颜色点醒强调,突出饱满成熟的特点。



阴澍雨  课徒画稿《桑果》


蔬果为没骨花鸟画的常见题材。在诸多历代大家中,皆有名作传世。比如沈周写墨菜;金农画萝卜;恽南田画佛手等等都是没骨技法的代表样式。以没骨画法表现绿萝卜,先以汁绿复以石绿色,画主体部分,在根部加入白粉,自然渗化,在水的自然流动中使水、色自然融合,半干时再加入重色强调表面质感,全干后,再辅以重色皴擦,以表现萝卜皮上粗糙质地。用点簇笔法画叶,大小点组和。全干后钩筋,既要表现页筋的前后交错关系,又要钩得松、活、生动。最后用重色钩根和须,表现出特点的同时,加强画面的线条变化,使绘画的各种元素丰富起来。



恽南田 《花卉册》



恽南田 《海棠》



恽南田作品局部



恽南田作品局部



阴澍雨  课徒画稿《萝卜》


不难看出,在历代的没骨花鸟画作品中,有大多数作品是写生作品,极尽物态生意,这对当前的花鸟画写生是一个启发。目前来看,外出写生的各类形式中,没骨写生仍然是效率最高的一种,能比较快捷地记录对象的特点,较丰富地收集素材。有时以写意法写生,在取势,造境上都能有较突出的效果,但往往不够深入,在写生稿基础上整理,进行创作会无法继续。而繁杂的白描写生,又往往距离写意创作十分遥远,不能充分地转化,花了多余的时间,做了无用的功夫。所以没骨写生是非常便捷有效地搜集素材的一种方式。对于艺术语言的概括与提炼,没骨写生往往会将点写、复染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经常会激发出出乎预期的效果。下面三幅图为笔者绢本写生作品,可作为参照。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 绢本水墨  35×35cm  2009年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 绢本水墨  35×35cm  2009年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 绢本水墨  35×35cm  2009年


寻找创作语言的方式,应尽量多地加以实用。 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特别的,不用于其它形式的地方,由于与其它形式语言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只有尽量多地掌握它,才能使我们在这个时代丰富自己,成为真正对时代有贡献的艺术家。尽管我们不一定以专攻没骨花鸟为目标方向,但对于没骨花鸟的学习研究对花鸟画创作仍然是十分有益的,往往会受益终生。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 )



阴澍雨 《没骨花卉写生册之六》 绢本水墨  41×35cm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之五》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之八》


阴澍雨 《没骨写生册之十三》


阴澍雨 《风平处处香》 纸本设色  133×130cm  2006年


阴澍雨 《写生豆花》 绢本设色  78×58cm  2013年






  我自读本科开始,就一直将没骨花鸟画作为研究对象,早期的创作工细、严整。2002年起我到中央美术学院跟随张立辰先生攻读研究生学位,主攻写意画,没骨画得少了,更注重写意表现,我对于没骨花鸟画的认识也在张先生的引导下有了更深的理解。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后,参与的教学活动逐渐增多。在教育部2013届张立辰中国画博士课程班、高研班的教学中,我承担了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没骨花鸟画课程中,我慢慢地梳理自己多年学习的经验,整理出这份讲义。由于这门课程是在我《美术观察》编辑工作之余完成的,所以并不够深入,我想随着教学经验与创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对于没骨花鸟画的研习还会持续进展下去。

  此文收录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笔墨传承张立辰教学四十年文献·中国画主干课程教学实录》一书,为便于微信阅读,删节后推送,此为下半部分。

澍雨记





(史论研究专题)

点击下方图片,浏览详情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