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私是有意识和非有意识一切物质本源的核心

 忘忧无草 2016-10-18


自私是什么?:""是指自己;""是指为了自己。自私是天生具有的本性,任何物种个体要生存,就必须要利己。如威尔逊在《新的综合》一书中,甚至将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基因也说成是自私的。威尔逊承认基因既无意识,也无情感。他是将任何生物体表现的有利自身、且以损害其它生物体为代价的客观行为统称为自私


人作为高级动物,有思想意识,个人的利己行为不可能像水不思索就向低处流,不可能像鱼有诱饵就咬钩。选择去行为个体考虑的是得到和失去是否在正收益范围内。任何人的行为,乃至其它一切行为,只要不完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只要其中存在行为者本身的意识选择,行为总是要符合行为者本人的某种意愿、欲望、情感和价值观念。


人是聪慧和诡诈的动物,在利己思想进行时,先要隐藏在利他和无私的光环之中。人之利益非常关系复杂,所以人能够为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往往需要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欲取之以李,需先投之以桃。为了利己,人可以先利他,为了损人利己,人亦可以先利他,这两类行为,从远观动态的利益关系上仍是为了利己,使得能够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存在大公无私。


有一种人,他们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以他人利益、人民利益为重,不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或是生命以维护他人、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图利,一心为他人,甚至是人类的解放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这种毫不在名利上利己的人,图的是心中的信仰,信仰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若对他利己之说存在,那就是他灵魂得到净土的价值高于实际的名利。是一种高尚的自私利己行为。


总之自私是人的本性,就像动物的本能,不可泯灭,人活着就有自私之心,也是活着的根本。事实上表现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时,人才可以被称为自私,但是人受到外在条件的束缚,诸如生产力、道德、法度等的限制,不得已故不表现于外,可是没利己行为不代表没自私之意识。


有部分思想家人士认为自私是万恶之源,其实不然。但自私作为人的本性,是活着即存在,是人和人的群体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如:资本家的“蛋糕理论”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如果分配给工人的太少,工人在后续工作中就没主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那后续创造的财富效率就低,相反多给工人,并建立奖励机制,那么就能刺激今后的财富创造的更多,那么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所得到的就越多,同时工人得到财富也越多,这就是对人的自私本性的充分利用。我国建国初期的农村公社“大锅饭”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力低下,最终主动改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劳动越多,自己得到越多,结果国富民强。这也是对民众自私的本性的充足利用,使之能够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产生主观的能动性。故而人之自私本性是人类物种发展的源动力,但源动力使用驾驭不好就会出现“万恶”,就像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一样。群体驾驭自私本性的方式不外乎:一种是强制,甚或强制到失去人权程度;另一种是双赢、多赢关系制度;再一种就是改变信仰,使得信仰高于一切名利的价值。对于普通个人而言如何掌控自私本性,做到不办违法的事,少做缺德的事就足以了;智者个人自私本性洞悉天道,而“处无为之事”,利来利往取之有道。


以上部分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成文目的仅作人性本源的一家之言的探讨,搞清人行事的思想本源,以便人们更好的溶于社会群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