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年多出1000小时!

 360读书文摘 2016-10-19

快节奏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很多人觉得碎片化时间利用价值不高,随意地浪费掉了。


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碎片化时间,它有几个特点:


特点1:出现情境多种多样


比如说在前往某地的路上,在等人等车等飞机的时候,在排队购物或者付钱的时候......碎片时间出现的情境多样化。


特点2:可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或书籍


因为时间零碎和所处环境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ipad、kindle等,或者随身携带的口袋书。电脑等较大体积的工具,我们往往不太方便使用。


特点3:虽然零碎,但是总量很大


碎片化时间虽然零零碎碎的,每一段时间都不长,但是累积起来,总量还是很可观的。一般来说,上下班通勤按一天2小时来算,吃饭排队按半小时计算,其它更零碎没有办法计算的时间按半小时计算。随便合计一下,我们一天被碎片化的时间至少有3个小时。


如果能把这些碎片化时间使用到位,我们每天就相当于比别人多出了3个小时有创造力、有收益的时间,一年下来就可以比别人多出1000小时!

 

其次,面对碎片化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来做些什么?





碎片化时间发生的场景主要是有三个,不同场景有不同的利用方法:


1、上下班路上:主要听课和思考


上下班的路上,身边的环境一般会比较吵,比较乱,如果你还要坐地铁或是公交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在平时上下班的路上,推荐大家可以:手机听课和思考


现在有很多平台,很多老师都在线上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根据你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手机里下载一些课程,在路上随时收听。




同样的路上半小时,你就比那些只会刷朋友圈的伙伴,多了一节课的知识和见识。


如果你是走路上下班,那么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步行,你很容易就能收获灵感大迸发。


所以推荐大家在自己长走的路上别让自己的大脑停下来,脑子里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儿,自己关注的领域,重要的人......统统想一遍,在心里绘出一个谱,等到了公司,你就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2、等人和排队:碎片化阅读的好时机


在等待和排队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大量的碎片时间。


中午吃饭,如果赶上饭点,等半小时很正常,下班同事朋友约吃饭,如果遇到朋友加班,等上1个小时也不奇怪。


像这样的排队和等待,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这时我们可做的事情也不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