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什么能成“名家”?路在何方

 hercules028 2016-10-19


 

当有能力拍出很多优秀的单幅作品之后,不少影友都会不满足于“见什么就拍什么”的怡情养性,而是想选定一个方向,一个专题去深入拍摄。因为这样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青史留名,当然也不影响怡情养性,不过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有了吃苦的决心,那就要选方向了,拍什么呢?世事洞明皆学问,拍什么都行。就看你对身边的什么方面感兴趣,肯钻研。拍你身边就够得着的更容易成功。比如著名摄影家王文澜拍的“自行车王国”,以自行车为出发点,拍了大量与自行车有关的照片,无论在北京,还是外地,心中明确了这个拍摄主题,他都会拍到与自行车相关的照片,有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密密的人群、有骑着自行车背着吉他的两个青年,有用自行车当梯子扒墙头的顽皮小孩,有边骑自行车边拉着手的情侣,有用自行车当牛用,拖着手推车的老农等(版权原因不便引用,大家可自己查阅)。如果说一张自行车还势单力薄,哪么一大组下来就够建了丰富而统一的“自行车王国”。

 

那么好题材是不是都被名家拍完了呢?时代在巨变,名家拍过的题材,也在巨变,我们可以再拍,还有许多更具时代感的新题材我们都可以拍。比如,拍“老龄社会”这个题材,你可以专门专注这个群体,从生活中大量的现象入手,深入表现老年人的种种生活状态。再比如“手机”,这个小物件的重要程度已经悄悄攀升到极高的位置,你每天用在它上的时间甚至超越了吃饭时间。

 

看看“摄影讲评”影友发来的关于“手机”题材的作品吧。 

 

千江水  摄  城市的一个废旧电器堆里,好像唯有她与手机的链接,才能让她感受温度。她一直对着手机在看,好像不关心外面的人来人往。

 

《等待中的默契》  今天在等车的时候同行的伙伴都默契的低头看手机,不远处一位大姐也和她们很默契。我开始思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的交点。(非常抱歉,作者微信名找不到了)


《一线生活》  听海  摄 

 

《专注》  水源 摄

 

这四幅作品都是不同作者对于“手机”这一题材的拍摄的结果,单幅虽然有点意思,但势单力薄,组合在一起,力量大了很多,但还不算特别丰富。我们再加进一幅以前引用过的非常优秀的佳作《聊天的地方》看看。

 


《聊天的地方》  周承伟      两代人之间相同而又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幅作品又扩展了手机这一题材,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假设这五幅作品都是一个人拍摄的,那就很了不起了,假设还有更多场景,更多有意思的场景,那就变成一个专题影展,甚至变成一本书了。

 

所以,今天我把《手机》这个题目放出去,看看谁感兴趣,谁能把它做成一个深入、丰富的专题。如果做好了,相信他就能成名了。

 

可拍的题材还有很多,你心中如果同时有两个或者更多要拍摄的题材,那么平时创作时就会目标明确,日积月累下来,很可能就会拍出很了不起的专题作品。

 

 

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