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短三百米的一条街,藏了一个世纪的老成都

 感觉在呼吸 2016-10-19






说起成都的老街道,你会想到哪里?宽窄巷子?还是龙王庙正街?或者是你从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某条街。

 

可是,没有哪里能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条300米不到的小街相比。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这条街地处市中心,却少有人经过。这里的好多房子存在已经上百年,却少有人见过。这里的建筑可谓成都中西文化交融的现实写照。

 

它叫:四圣祠北街。成都市二医院旁的一条小街道。


来,看看漫成都镜头下的四圣祠北街


 


四圣祠街的得名,是因为清朝这里的路口有一座祠庙,供奉着孔门弟子曾参、颜回、子路、子游这四位圣贤之人。祠庙早已不复存在,街名沿用到了今天。

 





而这条街道上,有5处建筑被列入了《成都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说到四圣祠北街,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基督教恩光堂,位于四圣祠北街17号。

 




 

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初名英美会福音堂,1933年改名为四圣祠礼拜堂。1891年,加拿大英美会对华传教,已经在华传教多年的资深美国籍传教士赫斐秋和加拿大传教士何忠义夫妇、司徒芬孙夫妇、启尔德医生夫妇、赫尔等一行9人,成为该会来华的第一批传教士,于1892年初到达四川成都,他们在四圣祠买下一片菜地,1894年建立了存在至今的四圣祠礼拜堂。一年后,1895年毁于反教风波(成都教案)。次年又重建。1900年义和团事起,堂再次被毁,又再次重建,可容300人。

 

 

现在的恩光堂,典型德国巴伐利亚风格建筑。是由加拿大传教士兼建筑师苏继贤设计的,成为了他本人的代表性建筑作品。这位苏继贤有个别称,苏木匠。在成都,苏木匠设计的修建的建筑可是大名鼎鼎,1925—1950年期间,苏继贤担任华西协和大学建筑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图书馆、钟楼、牙医科大楼、化学楼等建筑。你可以通过漫成都往期报道《百年华西老建筑》去了解。








恩光堂的地基,还很有来头。当年修建教堂时,成都的老城墙不断被拆除,当时的政府低价将城砖卖掉了,恩光堂的地基大部分就是用的这些明朝城砖打造的,教堂百年间至少经历了两次地震,都没有震垮。


 




教堂的旁边,还有一所学校,四川神学院。

 




 

 




 

恩光堂对面,围墙内有一栋三层小楼,旁边有一颗上百年的巨大银杏树。这里便是成都市基督教教会旧楼,建于清末。








曾经作为二医院幼儿园,也被作为医院的设备科使用过。青瓦灰砖,木地板、木门、木楼梯一切都透露着历史的味道,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这样的气息。

 






由于恩光堂去年底刚刚进行整修,未完全开放,所以现在的基督教教会旧楼被用作了临时过渡点。

 

 

 








 

说到四圣祠街,就离不开成都市二医院。

 

同样是在1892年,就是那几位传教士,在修建教堂的同时,租用了四圣祠北街12号的民房建立福音堂、创办西医诊所,名为四圣祠福音医院,这座诊所式医院也是川西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西医医院。

 





1914年,这家医院成为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后更名为仁济医院。1949年由解放军晋绥军区民众医院接管,1950年组建为川西第二医院,1952年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隐藏在二医院几栋老楼背后的这栋西式小洋楼,建于1907年,也被挂上了“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牌子,名为“四圣祠医院”。曾作为二医院的制剂楼。现在这栋小洋楼的外立面正在进行维修。

 





西式小洋楼的地板和房梁都是木制的,地板下方有隔层,通风防潮。木制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一旁的扶手也已被摸得发亮。

 





 



 


四圣祠北街12号的门牌有点凌乱,几处门口都挂着12号。在恩光堂对面,顺着12号的门牌进入,经过一段小路和老式宿舍楼。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栋3层洋楼。

 





木制框架、青砖外墙,尖尖的房顶和拱形的阁楼窗户,大树掩映,隐藏于闹市中。老牌子上挂着四圣祠北街12号第三幢的木质牌子。现在的一楼外面,搭起了红砖房,依然是二医院的宿舍,有居民居住。

 





从第三幢的左手边小路往里走,还有一栋三层洋楼,木质牌子上写着“四圣祠北街12号第二幢”。虽没有第三幢那种阁楼窗户,但门口的巨大银杏,同样反映了这里的岁月悠长。

 





这里有一座水塔,据说建于1952年,当年承担了二医院的供水,市中心现在恐怕已经看不到水塔了吧。

 



 






 

四圣祠西街,现仅存不足100米。这一段街道的一边,隐藏了多个典型的川西四合院。过去被二医院建筑及围墙所挡,所以在武成大街上看不到。现在地铁的修建,让这一条老街道,这一段老房子显现了出来。

 





这条街最近比较出名,是因为一件事——谢无量旧居“之争”

 

●7月5日,成都市房管局拟对包括四圣祠西街44号“谢无量旧居”在内的24处历史建筑设保护标志牌。

 

●7月6日 四圣祠西街44号院老住户郭先生称,自己多方考证“暂未发现谢无量有在此居住过的痕迹”,申请“暂缓挂牌”。

 

●7月8日 曾在四圣祠西街36号院住了52年的封玉芳反映,谢无量没有住过44号院,而是跟她住一个大院。而疑似谢老寄出的信封的图片,地址是四圣祠西街36号院。同时,一张1955年的“产权证”也表明,四圣祠西街36号附3号是属于谢无量。市房管局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表示,将重启“谢无量旧居”的核实工作。

 

 





而在四圣祠西街与北街交汇口,还有一家糖油果子比较出名,名为“小时候的糖油果子”。不同于现在大家普遍吃到的糖油果子,芝麻不多,外皮较硬,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你还没有去四圣祠北街溜达过,强烈建议看完这篇内容就去那里看看吧,去寻找一段时空的烙印。


   

美编:H7

图片:乱舞、逍遥

视频:逍遥




漫成都的小编客服微信来了!

想与我们进行更直接的互动和交流吗,

就请扫码关注起来吧~



漫成都已受邀入驻以下平台,每日内容同步更新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