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笑来:为什么我笃信“慢道理”

 三余无梦生 2016-10-20

版权声明


由李笑来分享于 2015 年 11 月 9 日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首先,请注意我的措辞,“笃信”。“笃信”不是一般地相信,而是不可能动摇地相信。“笃信”与宗教信仰还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宗教信仰是基于恐惧的相信(不信可是会下地狱的)—— 当然这也是宗教的根基,没有对地狱的恐惧,就没有对天堂的向往。我这里所说的“笃信”,是基于理性的相信,基于理性的,不可动摇的相信。

大家当然知道我写过一本《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全书就一句话:

一切都靠积累。

相信积累就是个慢道理。

顺便说一句,从 2013 年开始,这本书的稿费变成公益的了,我每年都把这本书的稿费捐给北京大学。也就是说,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百分之百公开在网上,而印刷版获取的收入,我都捐给了北大。

这里面还有个事儿,我其实最初的时候不是想捐给北大的。因为北京大学是全国最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理论上是最不缺经费的。我最初的捐款目标现在我就不能说了,可以说的是,我的助理王秒同学给那个学校打电话,问捐款程序应该怎么走,结果对方第一句话是:

你为什么要捐钱,你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对方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理所应当的,可王秒愣住了,因为我没跟她提到过这事儿,然后她意识到,她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只好把电话挂掉的事实,使得她更像骗子了。回头王秒来问我,有点儿委屈,可我也愣住了,因为我没想过这事儿……

我决定不捐给那个学校了,然后换了五六个,竟然是一模一样的情况,都是开口就问:

你的目的是什么?

隔了几天,王秒跟我说,问了十几所学校,只有北大的答复是:

好,那我们先把捐款专用账户发给你,转账之前,也可以来我们这里聊聊……

于是,这笔钱只好捐给北大了。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

回来再说那本书的主旨 —— 积累。积累就是个慢道理。因为这种道理只能靠耐心去陪伴时间才能够获得实践。这种道理的典型特点是“知易行难”。

我相信认识我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我是个践行者,不是个说空话的人。我那么写了,是因为我那么做了。说实话,我就是不愿意出去装大师,否则,在中国,讲成功学,谁都讲不过我,那些讲成功学的大神们,都是说的,我是做的,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我是闻一多先生说的那种“做了再说的人”,而不是“说了也不一定做的那种”。

人们会这样评价:

嗯,笑来有毅力,嗯,笑来对自己特别狠。

诸如此类。

真的嘛?我总觉得自己没啥毅力,真的,比如永远不可能早起……最近起床越来越早,我只觉得那是我不再年轻造成的;再比如,我怎么努力也戒不掉烟,好不容易好像戒掉了,过段时间就复吸,一旦复吸,那就肯定比上一轮抽得更多……

我对自己狠吗?

不,我对自己特别好。我总觉得,要是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够好,那就没谁可以爱他了。不是吗?我是个上厕所小解之前要洗手的人,有些朋友看到很奇怪,嗯?不应该是便后洗手吗?我告诉他们,做人嘛,要对自己好一点。

所以,在我看来,什么“对自己狠啊”,什么“有毅力”啊,都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我比别人有更强的耐心。其实耐心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习得可积累的能力;没有耐心,就不可能理解慢道理;相信积累是慢道理,所以,没有耐心,就不可能积累。如此看来,积累也是一种能力,至少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耐心真的是可习得的。群里有不少已为人父人母的朋友,告诉你们两个培养孩子耐心的诀窍,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但不告诉你你可能还真的不知道:

第一个:带着孩子养花种草。

第二个:从今天开始自己开始学习修炼,让自己变成一个超级耐心的人。

为什么要带着孩子养花种树呢?因为这是需要时间的事情。不是把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天就开花结果……每天要去浇水,但除了那土被浇湿了之外,你可能好长时间看不到任何变化。但终于种子发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感觉上是很神奇的。要看到开花,要看到结果,通常需要耐心等待更久……这种经历,这种体验,是未来做任何事情有耐心的起点。

为什么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里养动物其实很不好呢?因为猫啊、狗啊什么的,很可爱,但它们是有“即刻反应”的,你叫它,它就过来,你给它拿吃的,它就摇尾巴…… 孩子么,什么都是被环境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更喜欢有“即刻反应”的事物,安静不下来。

想让孩子有耐心,那父母自己就得是有耐心的人。过去我教书的时候,常常发现成绩差的孩子就是缺乏耐心造成的。于是我会耐心给他们讲道理,讲道理的过程中,孩子总算听懂了,然后父母来接他,出门开车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拼命按喇叭,甚至忍不住破口大骂其他的车…… 你觉得那孩子能真的学会耐心吗?

你看,人与人之间,在耐心这个能力上有着巨大的差别,通常都是很小的时候开始分化的。而绝大多数人对此全然不知,任凭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只能看到差异却不知道从何做起,无奈得很。

有耐心这个能力的人,才能理解那些慢道理,践行那些慢道理,最终慢即是快。YC 创业课里其实也运用这个逻辑。Paul 总是提醒创业者,要去做个小的 Niche Market,在一个小圈子里集聚势能,用耐心等待爆发的那一刻。可是大多数人在起点上就是没有耐心的,听到这种道理对他们来说是肯定没用的,顶多是听起来有道理而已,至于做嘛,他们是万万做不来的。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几个重要的慢道理。

(一)凡是所有人都必须耗费时间精力才可以做的事情,我们都不怕

这其实是巴菲特的思想,不是我的原创。巴菲特说,从 A 点走到 B 点,你穷,只能走过去,你有钱,就能开车过去,你更有钱,就能乘飞机过去…… 所以,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博弈,是有捷径的事情。做这种事情意义不大,在这种事情上,有钱更重要,所以得去赚钱。什么事情值得做呢?就是那种无论是谁,都只能耗费相同的时间精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对巴菲特来说,去投资标的公司实地考察就是这样的事情。当然,许多年后,巴菲特再光顾某个公司,所受到的待遇,其实是他之前多年积累的结果。再比如,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健身,其实也是这种事情。不管你是谁,反正得花时间,这事儿没啥捷径。所以,我们这种人就不怕了,因为最终谁的耐心更大,谁就不会被落下。

(二)凡是积累有效果的事情,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很多人说我不断跨界,其实那是他们的看法。我自己知道,自己从未跨界。从大学毕业到今天,22 年了,我其实做的永远是一件事情,将来也是一件事情:销售。

我大学学得是会计,没好好学,也没学好。说起来都是个笑话,上大学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好好学这门手艺的说辞是,我一个大男人,整天数别人的钱,多没出息!等到大四去长春一汽实习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不对,数钱的是出纳,会计干的不是这个……唉,年少无知啊,无知无畏啊,反正就是各种傻。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只好去做销售,直到今天。在沈阳的三好街上,我卖过盗版光盘,再后来批发硬件,这是销售。父亲大病,我卖掉沈阳的公司,回到老家陪他,在小城里开了个电脑公司,还是销售。钱花光了,不够用了,到新东方应聘,开始当老师,一口气教了七年,这还是销售 —— 我的前老板俞敏洪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开学校教英语,他呢,除了把英语教好,还免费贩卖梦想,这是巨大的附加值,所以,我这种销售出身的人,在那里如鱼得水,并不奇怪。父亲去世之后,我开始辞职,两年后离开新东方,开了个留学咨询公司,你看,我还是销售 —— 我们公司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的,这种销售是有功力的人才能做到的。

离开新东方前,我写了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非英语教育类书籍,卖的并不比《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差(当然现在更好),我不卖,也有人买。什么叫不卖呢?其实我是把内容完全公开的,你可以不买啊!但还是有很多人买,不仅买,还买很多送给朋友,你看,不卖,却卖得更多,奇怪吧?再后来,我为了做在线教育,去学编程,认识了那个 Ruby 社区里几乎所有的高手(他们后来大多数都被我拉出来创业了),学会一点点皮毛之后,做了个 Knewone,卖新奇酷产品的,你看,我还是销售。

再后来莫名其妙发财了,开始做投资,发现自己还是在销售。跟公众想的并不一样,在伟大的创见面前,投资人是弱势群体 —— 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说这事儿。所以,有钱有个屁用,你得把自己的钱卖出去啊!我知道我还是那个销售,我知道怎么把自己的钱卖出去,而且花很长时间研究怎样才能卖得更好。你看,我长期以来做的事情,其实非常专注的,跟看起来的不一样,我是个有 22 年经验的销售,你说我是不是专家?

所以,当你决定做一件什么事儿的时候,一定要想,我这些付出,在将来是否有用?判断在将来是否有用的方法呢,是往回看,看看过去做的事情,再看看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重合?是不是在借助积累的力量?做有积累效应的事,这样才能集聚势能,早晚爆发。

(三)敢于学习,就能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这个意思是说,要先把学习这件事儿学好,然后再学什么都好办了。

为什么我们不怕学习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一切无论是谁都必须耗费时间精力才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是不怕去做,因为这里拼的只有自己的投入,没有其他变量,没有什么捷径。

我总觉得学习这事儿,跟游泳差不多。其实这是谁都能掌握的技能,但对那些不敢下水的人来说,这是完全没办法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非常吓人的说法,比如这个: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

所以,敢于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所谓的学习难,真的是幻觉。这世上绝大多数技能,都是能学的,都是刚开始难。说难也确实难,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大家不妨回头看看初中课本、高中课本,在十年后二十年后,你是想象不出来为什么当时觉得那么难的,等你意识到那些东西竟然那么简单,你会发现找借口都很不好意思了……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呢?又有多少人早就因为觉得自己笨而真的变笨乃至于笨到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呢?

跟大家讲个我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物理,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没学好。等到都三十多岁了,有一天读一本书,读到那个学科之所以叫“物理”,是严复先生翻译的,因为 Physics 是“万物之理”…… 我当时就被打懵了……

活在世上,万物之理怎么可以学不好嘛!我真的是重新把高中教材拿出来细看的,边看就边惭愧,这么简单的东西,当时咋就觉得那么难?!

学习的方法论,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自己多年积累出来的,其实只能我自己用,讲给别人根本没用,说实话,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没教会。

但我也一直认为,很多重要的技能,只不过是需要一个正确精准的起点。启动了之后,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你看,学英语,就一个字的起点:用。

获得高潮,对女生来说,就一个字的起点:挤。

对理财这个事儿来说,其实还是一个字就够:攒。

开车,想要安全,也是一个字就对了:慢。

对学习来说,其实也是只要一个字就够:敢。

而且,学习这事儿,满足第一条:

它是所有人都必须要耗费时间精力去做的事情,没有捷径;

同时也满足第二条:

它就是有积累效果的。

学会一样东西,在将来学另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会起作用。所以说,学习是最划算的 —— 我们指的不仅仅是教科书里的学习,是指一切生活中用得上的技能的学习。

(四)敢于分享

我在公共号里发了一篇文章,《分享是一种能力,连被分享都需要实力》,说了几个事儿:

  • 分享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实力;

  • 分享的定义是:拿出自己的好东西传播出去;

  • 人的基本观念影响鉴别能力。

在这里,我再深入一点,因为我们的这个《共同成长》社区,就是个以分享为核心的社区。我们为什么要分享呢?

首先,我们有能力分享

这个社群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相对来看更有能力分享的人。这个社区是收费的社区,而且收费还不低。微博上有人评价我说,“你缺那一点钱吗?” 我懒得解释,最终也许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可能是他们完全没机会知道)事实与他们想象得完全不同。高收费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过滤掉伸手党。生活中,一定要想办法过滤掉伸手党,我们没有必要跟他们接触,识别出任何一个伸手党,你要马上在脑子里告诉自己,接下来,绝对不要在这种人身上花费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这是延长我们宝贵寿命的重要手段,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生活罢。我们的社群,过滤掉伸手党,那么这个群体相对来看就是更有创富能力更有创造能力的群体,这些人都是相对更有能力分享的人。

其次,分享能够帮助我们成长

我以前在博客上写过这方面的事情。分享是一种很重要的成长手段。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是真的把我的想法免费分享出去,但对我来讲,那个过程是我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那个过程中,我的很多之前将信将疑的观念被凝固下来,被提炼出来,被筛选出来,所以呢,实际上,在那个过程中,我自己的收获可能比被分享的人多很多。这是实情。

我也反复提到过这个例子。在学校里,排名第一的学生通常喜欢跟大家分享;排名第二的并不愿意分享,为什么呢?因为排名第一的人在不断回答同学提问的过程中,相当于“被迫考虑全面”,“被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地托到第一的位置的,所以他懂得分享的好处。而排名第二的呢?那可真的是全靠自己才走到这个位置 —— 当然不愿意分享了。当然又因为他不愿分享,别人也懒得跟他分享,所以,走到第二,已经不错了 —— 尽管会很累很累。

再次,分享是有效社交

外界对我个人的误解很多。《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者群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但其中的一段文字被断章取义取了一个标题:《放下你的无效社交》倒是流传颇广,被各种大号转载,我自己能够统计的阅读量已经绝对不低于三千万了。这使得很多人觉得我好像是不社交的人……

但苍天作证,我是个特别擅长社交的人,或者换种说法,我有一套方法比较高效率地社交。大家熟知的 knewone,就是一个我社交的产物,我从 ruby 社区里认识了李路,我在苹果店认识了沙昕哲,我把他们拉在一起。这个群里还有冯晓东,他也可以作证,我是那花费时间精力在我所欣赏的人身上的,在我们合作之前,我们见面频率并不高的,两三个月一次,但交流质量都非常高,等有一天他做出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合作基础。

与外界想象得不同,我其实很重视社交。我在构建我的社交网络的时候,有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每一个节点有多大的分享价值?我将来还会专门花时间做专题分享,“我是如何进行有效社交的”…… 我创建现在这个社区的目标和原因也与此有关。在这里,人们交了钱进来之后,会费只是个门槛,进来之后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每个人交了钱进来,然后把自己的收获和费用对比,那么这个社区就成了个推销的社区,根本不可能长期维系长期存在的。我的目的是让有一定质量的人不断分享,就一定会产生下面要提到的现象。

最后,大面积共同分享会产生聚变

大量的人长期分享,一定会擦出火花,一定会产生各种今天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结果。这也是我个人长期创造 Serendipity 的一个实践总结和延伸。

为什么我今天会突然插进来一个分享呢?是因为这个群的人数增长的太快了,207 人,我们却只有过一次分享。快也许是好事,但我是相信慢道理的。我觉得我们这个社区一定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慢慢成为我们所希望的那个样子。

而且呢,骨子里我并不相信“一定要把所有的精英都拉进来这个社区才会怎样”的。我相信的是,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下,大家都在分享,大家都在成长,都在努力,于是在众多的节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意外的好运。

解放全中国的那一票人,就是从长沙那一片出来的,难道那一片的人的平均智商就一定比天津那一片的人高出一大截吗?我不信。只是因为那样一个群体在那样一个时间、那样一个节点做了那样一件事情。一群人在做一个恰当的事情的时候,顺势而为,这一群人与势同存,于是才产生了那样一种现象。

所以,我们这个社群也一样。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成长的方式是正确的,可能每个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一定会普遍比外界的人快出许多。这就是我创建这个社区的理论根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