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语文课堂少了真正的阅读?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6-10-20

几乎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会否认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将自己的语文课腾出一两节来给学生阅读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现象?是语文老师固执,还是语文老师糊涂?都不是。主要是语文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课本不能不教,而且还得花大量时间去教,专专心心去教,认认真真去教,什么期中考试,期末统考,都得考,而这些内容如果上课不认真讲,学生不认真听,不认真训练,就可能考不好,这里不是说课本不重要,而是语文老师的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课本上面,至于学生的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可能只是课堂的文章讲解,或者平时考试的阅读题目,有一部分老师也认为即便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也未必能够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要知道语文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当务之急得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抓牢,考试成绩应付过去,别让家长和孩子着急。这也是情有可原。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是对不起学生的,特别是在能够帮助学生且学生也愿意接受的情况下。

不过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在如此情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心里都明白,这是纯粹的应试,尽管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但这样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语言表达,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阅读,只不过我们的语文课堂的阅读要么是讲解课文,而且是纯粹分析课文,并不完全是那种阅读欣赏,而且更多的时候这些文章会被语文老师肢解了,缺乏一种整体的阅读,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之中是很难体会到阅读的愉悦感和美感的;另外一种阅读是每一次的阅读题目的讲解,这种阅读似乎也跟纯粹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读,按照考试题目来读,尽管这也是一种阅读,这种阅读基本上是不可能带给学生阅读的美感与阅读的享受的,更多的是考试的煎熬与折磨。

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就不能从小学就开始开设阅读课,至少从三四年级开始读那些经典的作品?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从小就让学生读阅读产生兴趣?这种阅读教学当然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阅读,选择一些适合且自己兴趣的书籍,相对宽松与自由地阅读。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而且有时间阅读,他们的语文水平又怎么会不提高?

为什么我们花了十二年的时间教学生学习语文并没有真正培养起我们学生对语文的的兴趣,也没有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的确是我们中国语文界应该深思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