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原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系列文章《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的状况、问题与建议》的第三篇。 三、关于民间收藏的地位 过去,我们曾说民间收藏是藏宝于民,是对国家收藏的补充。现在看来这种一般性的估计,已经远远不足以体现民间收藏的现状、价值与地位了。 不只一个机构估计说,我国民间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在一亿人上下。如果说,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收藏有古文物艺术品,那就是一千万人;如果这一千万人每人收藏一件至十件,那就是一千万件至一亿件。 目前的情况是,收藏古文物艺术品在几件、几十件、几百件者可说不计其数;收藏几千件、几万件甚至十万件以上者也大有人在。所以说,民间收藏古文物艺术品有几千万件至上亿件之多,民间收藏总量超过国家收藏,恐决非言过其实。 就铜器方面说,民间藏夏商周三代各式青铜礼器、用具,春秋战国的各种青铜礼乐器、兵器和日用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错金银青铜器具、青铜编钟、镈钟、铜车马、车马饰具、青铜人、铜瑞兽、摇钱树、铜鼓、青铜面具以及大量的巴蜀青铜器;尔后,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类铜制和铜鎏金兵器、铠甲、冠饰、器具,各式铜造像和鎏金铜造像、礼佛用器、文房器具等等,可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许多青铜制器型器物在过去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博物馆也不曾有过收藏。实际上,各种陶器、瓷器、玉器、石造像乃至书画收藏,也都莫不如是。 如民间收藏的陶瓷器中有相当大数量的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有元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瓷器,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瓷器,以及许多新品种、新器形、新色彩和新纹饰等。它们不仅大大地补充和丰富了国家收藏,而且填补了一些空白。
同样,一批批新石时代玉器如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特别是以齐家文化玉器为代表,被台湾学者称之为“华西玉器”的大量玉器玉雕,史前至商周以前的以三星堆文化玉器为代表的大量巴蜀文化玉器玉雕,以及它们上面琢刻的大量的、数以千计的玉石文字、文章,不仅为考古发掘所不见,而且这些新发现提供了大量新资料,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它们对于中国上古史,特别是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学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石器,卷龙,1985年吉林农安左家山出土) 再如,一批批大型北魏、北朝鎏金铜佛像和北魏、北朝大量石造像的发现,已经在改变着学术界对中国佛教文化和北朝时期造像,特别是北魏时期造像艺术的已有认识。 (图片来自青花雅舍) 如果将民间收藏品同国家和地方馆藏品相比较,不仅在同类藏品中有许多娇娇者,是上品、稀罕品,而且有许许多多品质极高、极为重要的新品种。 它们的品类及其内函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资料价值,足可以改写一些学科、一些专业的发展史(如陶瓷史、玉器和玉文化史等),甚至足可以改写中国文化史,并大大地丰富中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这是近三十年来社会为我们业界和学术界创造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十分值得相关业界和学术界赶快调整思路,抓住它,重视它,并认真研究它。你只要真正深入民间收藏和民间收藏品的实际,你就会知道这些说法,绝非耸人听闻。 这方面已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以至广大民众所知悉,更不用说这些年来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的地位和所占份额了。 我以为,我们必须认识古文物艺术品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中国古文物艺术品又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无与伦比的中国古文物艺术品,一定要有新认知、新思路、新作为。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民间收藏和民间收藏品,它就是一种“收藏经济”、“艺术品经济”,对古文物艺术品而言,它就是“古文物艺术品经济”!伴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而发展,我们应当看到它的巨大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