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六十四[完结篇]——游览季赫温

 济宁二中谭天宇 2016-10-23


 

20168月到了,我在俄罗斯的签证就没有多少天了。在这段日子里,我打算去一趟圣彼得堡临近的城市。因为以后再想来俄罗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去哪里好呢?我最后选择了此前一直想去但是未能去成的季赫温。这是一个地处圣彼得堡市东南方向、隶属于列宁格勒州的小城市,车程两个小时左右。

86日早上,我和秦艺芯、张彩虹便赶到了圣彼得堡的长途汽车站。汽车站就坐落在侧路渠运河旁边,离我们所处的宿舍很近的。在汽车站附近的一家小店里,我们用了早餐。正当我们吃早餐的时候,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圣彼得堡的夏季就是这样——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时我们还都有些担心,害怕这次预期中的旅行就此泡汤了。但是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没到二十分钟雨便停了。我们从那家小店里面出来,长舒了一口气,走到汽车站里面买票候车。没过多久,我们的车便来了,这是一辆能坐三十人左右的中巴车。

车开出了圣彼得堡市区之后不久,车两侧便显现出了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汽车中途停靠的唯一一站,便是拉多加湖畔的沃尔霍夫。这里距离笔者2014年秋季去过的旧拉多加不远,都在沃尔霍夫河的岸边。沃尔霍夫河是俄罗斯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为伊尔门湖的主要出水口,流经诺夫哥罗德,向东北穿过有沼泽的平坦盆地,注入拉多加湖。它是涅瓦河-沃尔霍夫河-洛瓦季河水系的一部分。汽车在沃尔霍夫稍事停留之后,继续前行。在经过沃尔霍夫河时,我们见到了河上的水电站,这座水电站规模颇大,它建于1926年,是苏联建成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季赫温苏维埃广场东侧的教堂

过了沃尔霍夫河后,汽车行进的方向由正东转向东南,中途经过了几个村庄和伐木场地,不过都没有停。中午十一时左右,我们乘坐的汽车到达了季赫温。我们在这座城市的中心下了车,这里是几条道路交汇的广场,名为苏维埃广场。广场的东侧有一座外观看上去颇为别致的教堂,几个洋葱顶做得好像蘑菇一样。它的外表呈粉红色,显得颇有些像童话中的建筑。

走过苏维埃广场之后不久,我们来到了一个湖泊边。湖泊的四周被辟为了绿地,种满了绿树与青草。湖泊的形状显得很是弯曲,如同一个巨大的U”字一样。我们沿着湖走着走着,秦艺芯说:“这个湖看起来应该像是河道的一部分吧,它的宽度并不大,可是形状却很是弯曲。”

“是的”,我看了一下说,“这个湖泊应该是牛轭湖。”

“什么是牛轭湖呢?”张彩虹问道。

我解释说:“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通常会产生一些弯曲。随着河水对河道的冲刷作用,河流往往会越来越弯曲。最后河流会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的部位径直流去。原先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形状如同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架在牛轭湖上的铁桥

现在的这片湖泊上有不少游人正在悠闲地划着船。这一天正值周六,而且天气还不错,有不少人全家外出游玩。我们过了架在牛轭湖上的铁桥,到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状地区。在这个岛屿上便座落着季赫温最为著名的景观——圣母安息修道院。这座修道院的四周垒着一座五六米高、外面涂成白色的砖墙。从这座修道院所处的位置以及它建有如此之高的外墙来看,当时的这里肯定不太平,否则不会需要如此考虑防御的问题。

我们商量了一下以后,决定先围绕着修道院在外面转一圈,随后再入内进行参观。我们走到修道院外墙脚下的时候,正遇上了十几辆婚车,有两对新婚夫妇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这座外墙漆成白色的修道院四周绿树成荫,加上有碧水环绕,天空中又有蓝天白云相映衬,实在是一处拍婚纱照的佳地。修道院四周建有一些单层的木头房屋,看上去也大都有些年月了。沿着修道院的外墙转了一圈,发现一处碑刻上面的铭文表明这座修道院建成于公元1282年,这个年代证明了我刚才的想法。1282年的这里正是罗斯的北部边界,瑞典与条顿骑士团对这里虎视眈眈。对于东正教修道士来说,这些信奉天主教、愿意“以火和剑来捍卫教皇陛下的权威”的邻居是异常危险的,而这里的牛轭湖及河流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高墙又使敌人难以攀爬而上。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修道院北侧的河流,这条河流有二三十米宽。夏季时的这里有不少青少年在其中游泳、戏水。这条河流的水也有些呈红褐色,原因大概是由于这附近也有铁矿。

 
季赫温圣母安息修道院

围着圣母安息修道院的外墙转了一圈之后,我们接下来打算入内进行参观。这座修道院的大门不是直接开设在墙上,而是有专门的门楼。这种门楼也是充分考虑了防御的需要,若是对修道院结构不熟悉的人,很难直接闯入。门楼里现在开设了一家商店,主要出售圣像画、祈祷绳和修道院的修道士们自制的蜂蜜、草药茶等等。修道院的入口处是一座铁门,要同时用两只手很用力地推才能推得动,这是为了防止外来的入侵者烧门,因此大门全用铁制。

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了里面有两座教堂、一座小祈祷所和一座钟楼。中间的那座规模较大的教堂里供奉着全俄罗斯闻名的季赫温圣母像,我们先到这座教堂里进行参观。前来至此的游人络绎不绝,有单独前来的,还有组团出行的。组团出行的游客大多是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带领之下,还有专人进行讲解。我们跟着他们走入这座教堂。不知为何,在外面的炎炎夏日之下一进入这座教堂,温度就好像骤然降低了好多。这座教堂内部给人的感觉如同一个山洞,里面没有电灯,全靠烛光照明,在幽暗的烛光之下,一位东正教神父在诵念着祈祷词。在季赫温圣母像之前,人们排起了长队,等候着亲吻这幅圣像。

从教堂出来以后,我们又去了它旁边的小祈祷所。这座小祈祷所呈八角形,里面有两个水龙头,可以从这里接取东正教神父祝圣过的圣水。不少教徒带着各种空桶、空瓶去接取圣水。从这里出来之后,我们又到了教堂的钟楼。只见好几只大钟挂在高高的木头架子上,敲钟人通过下面拴着的绳子来控制钟声。这十几口钟齐鸣的时候,想必将会是非常壮观的景象。

从圣母安息修道院出来之后,我们接下来参观的是位于河对岸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故居纪念馆。季赫温河两岸的风光很美,居住在这里很有一种远离喧嚣、归隐田园的感觉。我们从前面的一座小桥上过了河,沿河走不远便见到了一座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塑像座落在花园里。在这座花园旁边便是他的故居纪念馆。这座故居纪念馆是一座并不算出众的二层木制住宅,外面涂着黄绿相间的油漆。

我们买了门票,入内进行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保留下来的一些十九世纪的家具,墙上挂着一些旧照片。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便于1844318日出生在这里。他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1856年在圣彼得堡加入海军军官候补生队,业余时间学习钢琴演奏、观赏歌剧及听音乐会。在圣彼得堡期间他认识了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四人,他们五人都很爱好音乐,并且在世界观与艺术观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点。他们五人所组成的作曲家社团称为“强力集团”,以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着手搜集、改编与研究俄罗斯民歌,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致力于民间创作的研究,不仅对他们的创作有了直接的启发,而且对以后整个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声乐和器乐作品中,力求运用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语言。“强力集团”致力于创作民间题材、祖国历史题材、面向现实的歌剧,标题形象鲜明的交响乐、各种器乐曲,通俗易懂的器乐小品和声乐曲。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探求着思想内容和音乐形式的结合、专业的艺术表现和音乐的平易朴素的结合、革新创造和忠实于民间创作的固有传统的结合。

 
 
 季赫温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塑像

1871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乐器与作曲教授。他培养了不少后来在俄罗斯乐团扬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写有15部歌剧,多部管弦乐,特别是标题音乐、合唱曲、室内乐、钢琴作品,歌曲和改编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赋不如“强力集团”中的其他作曲家,但在清晰和富于色彩的配器技巧方面却超过了他们,他的音乐被不少评论家誉为“沙皇俄国时代煊赫与壮观的集中体现”。

我们进入的下一间展室里放着一架钢琴与几排椅子。这架钢琴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音乐时所用的,上面还摆放着一本五线谱。在房间的一角还有一台传统的留声机,上面正在播放的唱片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大作《天方夜谭》。这部作品完成于1888年,翌年于莱比锡首演,此曲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最后一部纯交响乐作品。能在作曲家的故居纪念馆欣赏到这部佳作,意义非凡,我们找了椅子坐下,仔细聆听着。

这首乐曲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译为《一千零一夜》)。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岛国,那里的国王名叫山鲁亚尔。有一次,他偶然发现自己的王后和宫女奴仆们背着他嬉戏玩乐,就怀疑王后有不贞的行为,把王后杀了。从此,他厌恶妇女,要对所有的妇女进行报复。他决定每天娶一个女子,过了夜马上杀掉她。老百姓受到这种威胁,惊恐异常,纷纷带着女儿逃走。可是国王还命令宰相每天送一个女子进宫。宰相找遍了全城,没有见到一个女子,生怕被国王问罪,忧心忡忡地待在家里。他的女儿山鲁佐德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为了拯救所有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进宫的当天晚上,她讲了个情节十分曲折动人的故事,引起了国王极大的兴趣,因此第二天没有被杀。此后,她每夜讲述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故事里面又套有故事,每个都十分奇特,一直讲到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幡然悔悟,不再虐杀妇女,同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用交响乐完美地阐述了这个故事。第一乐章的开头有一段阴郁的旋律,用铜管奏出。使人充满了压迫与紧张感,它象征着山鲁亚尔国王。接下来有一段非常优美的、由小提琴奏出的旋律,它象征着《天方夜谭》中讲故事的山鲁佐德,这段旋律在每个乐章中都有出现。随后的一段旋律好像是船只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上,它所描绘的是《天方夜谭》中最为精彩的一则故事——辛巴达的故事。乐曲中描绘着他驾船乘风破浪,勇闯印度及斯里兰卡海域的航程。第二乐章由巴松管引领,描绘《天方夜谭》中的卡兰达王子之形象,道出了故事中的这位王子广传伊斯兰教之决心。第三乐章以扣人心弦的旋律作为开端,它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王子与公主堕入爱河,公主为情人送上一段引人遐想的阿拉伯舞蹈。第四乐章为乐曲的尾声,在这个乐章里山鲁佐德记起山鲁亚尔国王的威胁,讲出了一个悲剧故事。故事的一开首描绘热闹的巴格达节日景象,后来则讲到了逃亡海上的一位英俊的骑士,他所坐之船在海上经历了惊涛骇浪,最后船毁人亡。故事结束之后,小提琴再度奏出山鲁佐德之主题,引向平静优美的结局——山鲁亚尔国王为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打动,两人最后成为终身之夫妻。《天方夜谭》乐曲的基调是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与此时西欧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大相径庭。它反映出俄国知识界心目中的中东与远东形象——充满了奇异的风光、惊人的美景与英雄事迹。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从军时有过航海的经历,到过俄罗斯以外的很多地方,他的这些经历为他创作《天方夜谭》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在这里欣赏完了这部音乐名作之后,我们又顺着楼梯爬到二楼进行参观。这座梯子很是陡峭,我们爬的时候都十分小心翼翼。二楼是仆人们住的地方,这里的陈设显得简朴得多了。里面仅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屋顶也显得很是低矮。走到房间的阳台上,可以看得见缓缓流过的季赫温河与远处的圣母安息修道院,风光确实很优美。

参观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故居纪念馆,已经是下午三时许了。我们找一家小饭馆吃了饭,随后到季赫温火车站坐火车回了圣彼得堡。在俄罗斯留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外出旅行,就这样结束了。

随着笔者在俄罗斯留学生活的结束,《留俄手记》这一系列日记的连载也至此告一段落了。从2012年能够坚持至今,实属不易,这也是与各位读者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在《留俄手记》的最后,特地向读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