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事儿】没有洋针之前,针市街叫什么名?

 汐钰文艺范 2016-10-23

针市街是老天津知名度相当高的一条街。据天津市红桥区档案馆副处级调研员刘儒杰介绍,当年这条街上并不都是卖针的,而是分布着众多的客栈、药厂、染料庄、银庄、票号等,各店铺以经营批发业务为主。


既然如此,这条街为什么以“针市”命名?在被称为“针市街”之前,这条街是否还有其他的名称?王宗发在红桥区房地产管理局工作多年,针市街曾经的样貌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天津最早的针是从广东运来的,当时被称为“洋广货”。这些针有的来自海外,有的是仿造的,其中质量最好的,是德国货。世昌洋行在针市街设行销售的,正是这种质量上乘的德国洋针。久而久之,这条街就被称为针市街



在很多人的描述中,针市街是和世昌洋行的洋针联系在一起的。


当年,世昌洋行的洋针非常有名。文史研究者张诚说,他曾听老人们讲过,新中国成立前后天津有个卖针的老头。此人一米八九的个子,每天按时从窑洼到堤头,然后经西沽到西于庄等地,一边走一边吆喝:“老世昌的洋针——达文嘎啦(音)。”


“后面几个字,谁也听不出是什么,大概是这个音。人们在屋里听到他的吆喝,出来时已不见人影,当你追到胡同口时,他已经转到后边的胡同去了。他之所以走这么快,我估计并不是因为没人买离开,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固定客户。老世昌的洋针质量是最好的,价格也贵,一般人买不起。”张诚说。


世昌洋行是1860年天津开埠后进入天津的第一家洋行,代理德国十几家企业的业务,包括燃料、电力甚至军火,洋针只是其众多业务中并不那么起眼的一项。


在张诚的描述中,中国早在北宋时就发明了针,《天工开物》中曾详细记载了针的做法,但一直没能做出现代意义上的钢针。文史学者尹树鹏曾从科技史的角度系统研究过钢针。据他表示,生产现代意义上的钢针需要四个条件:“首先,要有低碳钢;其次,要掌握拔丝技术;再次,要有冲床;最后,要掌握磨光技术。一根小小的钢针,看似简单,却标志着当时的工业水平。”尹树鹏说。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没能掌握这些技术,一直靠土法制针。


天津最早的针是从广东运来的,当时被称为“洋广货”。张诚说,这些针有的来自海外,有的是仿造的,其中质量最好的,是德国货。世昌洋行在针市街设行销售的,正是这种质量上乘的德国洋针。久而久之,这条街就被称为针市街。


小小的洋针竟能影响到一条街道的命名,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世昌洋行的洋针声誉日增,引起了厂商仿造。为此,世昌洋行还专程在报纸上发表过声明,并在声明里指出了辨别方法。洋针的包装上有这样的字样——“老世昌的洋针diamond”,diamond在英文中是金刚石、钻石的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老世昌的洋针赛过金刚钻



张诚听一位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天津制针厂工作的老人讲过制针的过程。


制针时,要先把钢丝切下来,用火烧到一定的程度,锉平,然后磨针尖。合格的针尖,往往要十几遍才能磨好。磨完针尖之后磨针的中部,最后制作针眼。这些工序都完成后,就到了最重要的工序:蘸火。


所谓蘸火,就是要将半成品的钢针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放入冷却剂中增加其硬度。据张诚说,蘸火时间长了,针比较脆,用时易断;蘸火时间不足,针的硬度不够,容易弯曲。这个尺度很不容易把握。蘸火之后的针是黑色的,需要再磨,之后和麻子油、机油、亮光皂等一起放到大圆筒里进行“大研磨”,让针亮起来。最后还要用煤油将针进行清洗,洗完用锯末去掉油,再用吹风机把锯末吹出去,然后把散乱的针整理好。在前面的步骤中,已经磨好的针尖经过撞击不再那样锋利,所以需要再进行磨尖。


包装是制作的最后环节。据那位老人讲,磨好的针用牛皮纸包好,每包25根针,以20包为单位放到铁桶里焊死,再将铁桶放到木箱中,就可以去针市街销售了。


在世昌洋行的洋针最初盛行时,中国并没有制作钢针的技术手段。张诚曾听一位姓梁的老人回忆说,国产针的针鼻比较长,用不了多久就把线磨断了,世昌洋行的洋针则不会出现这类问题。梁女士特意提出,针里面有一种做被子的针,叫行针。被子是两层布一层棉花,质量不好的国产针有时会把中间的棉花带出来甚至使被面发生破损,有的用不了多久就弯了,但如果用的是老世昌洋行的洋针,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世昌洋行的洋针声誉日增,引起了厂商仿造。为此,世昌洋行还专程在报纸上发表过声明:“世昌洋针精美耐用,久已驰名,近查本埠市面竟发现日本仿造之假牌世昌洋行针。深恐鱼目混珠用,特刊登报纸声明警告华商各家,谨防假冒,勿受欺蒙。倘有知该贩卖假造洋针之姓名者,务请报告本行,一经查实,定必诉,请官厅按律严办。”在这一声明中,世昌洋行还指出了辨别方法:“本行真正世昌洋针每包内有‘世昌’并‘老虎印’,商标之压印凸出纸面,此等标记假冒难仿,易于辨认。”


张诚曾经见过包括世昌洋针在内的多种生活用针的包装。据他说,世昌洋行将二三十支钢针整理好后包在锡纸里,再包上一层黑纸后放入铁盒中,并在铁盒外面贴上自己的标签。洋针的外包装上印刷的都是中国传统图案,比如《西厢记》中的人物,尤其是小铁盒底部,有的除了“世昌”字样,还有金刚石图案。

    “包装上有这样的字样——‘老世昌的洋针diamond’,diamond在英文中是金刚石、钻石的意思,发音很像老人们一直都弄不太清楚的‘达文嘎啦’。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老世昌的洋针赛过金刚钻。”张诚说。


小小的洋针在天津居然有如此巨大的知名度,很多人认为经营这种洋针批发业务的针市街得名即源于此。



根据针市街所处的方位,王宗发推测,针市街应该就是南阁东街。王宗发笑称,如果这种推测成立,南阁东街将是一个“被洋针弄丢了的地名”



“针市街和小伙巷南头相交。小伙巷大概三里地长,南北各有一个阁,南头的叫南阁,北头的叫北阁。小伙巷南头的太平街,当初就叫南阁西街。从南阁沿着小伙巷向北走,当初有个老牛圈,因为牛圈上有栅栏,所以附近有栅栏口东街、栅栏口西街;到了北阁附近有北阁东街、北阁西街;再往前走又有药王庙东街、药王庙西街。为什么唯独没有南阁东街?”有一段时间,王宗发回忆红桥区的地名,想到了这个问题。


根据针市街所处的方位,王宗发推测,针市街应该就是南阁东街。王宗发笑称,如果这种推测成立,南阁东街将是一个“被洋针弄丢了的地名”。


张诚是这种说法的支持者。他查阅老地图,发现针市街这个地名在1899年之后就存在了。不仅如此,张诚还查了他收藏的几十个和针市街相关的信封。


“信封上的地址涉及位于针市街上的几十个商号。其中有两个信封很重要,因为地址上明确提到了南阁东街,并且其中一个信封说明南阁东街路北第二个胡同是梅家胡同。我查了1913年的老地图,找到了梅家胡同,方位就在针市街西头。”张诚说,这个信封说明南阁东街是存在的,而且至少有一部分和针市街重合。


这就意味着,针市街当初可能同时在使用两个地名。那么,老地图上为什么都没有标注南阁东街这一名称呢?张诚觉得那趟街的正式名称是针市街,但是老百姓却习惯称其为南阁东街。“写信时写了非正式地址,因为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所以邮局也能投递到位。”张诚说。


其实,无论针市街曾经的地名是什么,在老天津人的心目中,它已经和洋针以及那段靠着针手工制衣的日子,那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联系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