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大科考船“嘉庚”号广州下水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q1338 2016-10-23

经过一年多的建造,8日,厦门大学海洋科考船正式下水。这艘3000吨级的大型科考船还有自己响亮的名字——“嘉庚号”。这将是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该船在未来10至20年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能抵达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厦大也成为中国大陆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所拥有自己的全球级科考船的高校。

该船船东厦门大学通过网络征名投票,决定将这艘船命名为“嘉庚”号,并于下水当天为该船举行了命名仪式。

“嘉庚”号船长77.7米,船宽16.24米,设计吃水5.2米,总吨约3500,经济航速11节,最大航速14节,续航力约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交付后将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能在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相关工程作业。

作为科考船,“嘉庚”号具备四方面的突出能力。首先能够对海水中超痕量元素实现无沾污的采样与分析,还设置了专属的洁净实验室;其次采用全电力静音推进方案及采取多种减振降噪措施,是国内建造的科考船中首次参比挪威船级社噪声船级符号要求设计建造的船舶;此外,她还具备出色的海洋观测设备收放、操控能力,装备高性能声学探测设备,“大海捞针”也并非难事。

值得一提的是,“嘉庚”号除了是一条船也是一座海上综合实验室,能够支持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信息数据远程传输。

记者了解到,“嘉庚”号科考船配有一套升降鳍,这套设备相当于这艘船的“眼睛”,上面安装了许多探测器。升降鳍在工作的时候,从船的底部伸到大海里面去;而不工作的时候,升降鳍又自动缩回到船上来。同样位于该船底部的多波束装置则相当于该船的“耳朵”。它在工作的时候,主要依靠安装在船舶底部的160个换能器和探头对船外的地形地貌进行探测。上述两套设备安装误差都只有1.5毫米。

记者当天从“嘉庚”号下水现场了解到,这艘船无论是科考装备的全面性和先进性,还是船上实验室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都将达到世界同级船的先进水平。

厦大校长朱崇实表示,“嘉庚号”投入使用后,将依托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和中国—东盟海洋学院,成为在东盟地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科学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厦大”,也将助力厦门大学乃至世界海洋科研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建造科考船要攻克哪些难题?

确保“耳聪目明”安装误差只有1.5毫米

广船国际技术人员介绍,“嘉庚”号科考船配有一套升降鳍,这套设备就相当于是这艘船的“眼睛”,上面安装了许多探测器。

升降鳍在工作时,需要沿着三根长达5层楼高的导轨进行上下移动。为保证它能够收放自如,其安装误差必须保证在1.5毫米之内。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广船国际从分段制作阶段就着手策划,专门邀请公司有经验的老专家,成立攻关小组进行攻关。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克服升降鳍的技术难题。

满足超静音要求选用噪声低全电力推进系统

“嘉庚”号科考船不仅要在海上进行科学考察,还要在船上开展科学实验,因此必须保证船舶在航行时始终处在安静状态。

为达到这一要求,该船选用了噪声低的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系统中的各个关键设备,都在减振降噪方面都有特殊举措:螺旋桨是特殊设计的五叶定距桨,推进电机也是定制设计与制造的低速静音电机,主发机组双层浮筏隔振。另外,为降低噪声,这艘船所配备的三套侧推系统均采用热水瓶式的“双筒体”设计,这也给侧推器的安装和焊接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与此同时,为减少其他设备的振动,减少船舶噪声,船上大部分辅助设备及管路都采取了减振降噪措施。

预留科考设备搭载网格研发螺栓安装模具安装

“嘉庚”号科考船甲板作业区域和部分工作间配置了大量的标准化的嵌入式地脚螺栓网格,这极大的提升了嘉庚号承载科考设备和装置的能力和灵活度。

这些地脚螺栓多达1600多个,而每颗螺栓之间的安装误差也只有1.5毫米。由于施工时误差会出现累加,因此要准确安装这些螺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施工人员通过反复试验,自行研发螺栓安装模具,并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辅助安装,最终将这些地脚螺栓网格精准的安装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