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思考

 昵称36409290 2016-10-24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省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洛阳,471003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本文从牡丹籽油的营养保健价值出发,阐述了发展油用牡丹的重大意义。总结了河南省油用牡丹发展的优势,同时针对当前油用牡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油用牡丹;发展;对策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花卉,集观赏、药用及食用价值于一身。研究发现,牡丹花瓣、花蕊可做茶,根能入药,籽能榨油,开发价值和前景不可估量。尤其是牡丹籽油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成分,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左右,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是非常优质的食用油资源。

2011322日,国家卫生部第9号公告将牡丹籽油列为新资源食品,标志着牡丹籽油进入食用油行列。20151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部署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将油用牡丹列为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2015年1月28日谢伏瞻省长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油用牡丹作为特色产业进行规划。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热潮正在到来。

一、牡丹籽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1. 牡丹籽的出油率及脂肪酸组成

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比较高的种的统称,是我国独有的多年生小灌木。目前,我国具有油用表现的主要有风丹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T. Hong & J. J. Li)。)两种[1]

相关研究表明,牡丹籽含油率为24.12%~37.83%,高于大豆、油橄榄和油茶等油料作物。牡丹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共占83.05%~91.70%,高于茶油、大豆油、橄榄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食用油。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31.56%-67.13%[2-11],显著高于一般常见食用油,是牡丹籽油的显著特征。同时,检测表明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是亚麻酸的主要组成部分 [5]。此外,牡丹籽油中的其他多种营养成分,也均高于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等,对人们的健康非常有益。

2. 牡丹籽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亚麻酸。研究表明,亚麻酸是一种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是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也是合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2,13]。其中,α-亚麻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EPA DHA,被称为“脑黄金原料”[14],具有益智、保护视力、降血脂、血压、抗血栓形成、延缓衰老、抗过敏和抑制癌症的发生等显著的生理活性[10,15,16,17]。因此,α-亚麻酸的缺乏是导致老年痴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18]。此外,α-亚麻酸对提高婴幼儿智力,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0]。油酸被称为“安全脂肪酸”,可有效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上的沉积,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11],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19]。亚油酸是一种w-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抗氧化、抗癌、预防糖尿病等功效[20]

此外,牡丹籽油中还含有抗癌性很强的奇数碳脂肪酸如C17、C15等,占总量的0.699%[19]。含有谷甾醇、岩藻甾醇等甾醇类化合物以及脂溶性抗氧化剂γ-VE等,表明牡丹籽油具有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等营养保健价值[21]。牡丹籽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22]、抗氧化[23]和防晒等功效[24-25]。牡丹籽油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且含量适中[25]。在牡丹籽粕中还发现了其它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芍药苷,氧化芍药苷,白芍苷 4″-羟基白芍苷,牡丹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β-gentiobiosyl- paeoniflorin-gentiobiosylpaeoniflorin白芍苷R1[26]

总之,牡丹籽油因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α-亚麻酸等对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在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癌、保肝、延缓衰老及防晒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且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27-28],专家称之为天然复方的药品,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保健型油脂。牡丹也必将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用植物,从而使牡丹成为集观赏、药用和油用一身的重要经济生态树种。 

二、河南省发展油用牡丹的优势

1.丰富的种质资源

河南洛阳是全国牡丹主产区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牡丹基因库并建立了世界唯一的牡丹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区,拥有最丰富规范的牡丹种质资源圃,在油用牡丹新品种培育方面,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油用牡丹育种工作。培育出结籽量高、含油量高、油质优和抗性强的油用牡丹新品种,为油用牡丹发展提供原材料支撑。
      2.深厚的研发基础

多年以来,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洛阳市牡丹研究院及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一直致力于牡丹栽培育种及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在油用牡丹新品种培育、高产栽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及系列应用产品研发方面已显示出雄厚实力,积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2014年12月,河南省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河南科技大学,更是为油用牡丹的研发构筑了高级别科研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研发条件,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良好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牡丹籽油产业发展,国家将我省和山东列入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2013年起,国家林业局将连续三年每年支持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1000万元,省财政每年配套4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亿元;河南省也提出了依托我省特有的牡丹种植优势,计划5年内在全省发展油用牡丹400万亩左右的规划,做强牡丹油产业。2015128日,谢伏瞻省长也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油用牡丹作为特色产业进行规划。洛阳等地制定了油用牡丹种植奖补政策,降低农民前期的投入成本。

4.巨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油用牡丹具有适应性强、栽植容易、加工副产品丰富、籽油营养全面、管理简单、经济价值高、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适宜在我省的大部分地区种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根据《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我省将在5年内斥资640亿元,投入生态建设中。202 0年,全省森林面积将达到6 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实现两个规划目标任务,一是要完成现有宜林地造林和更新造林;二是需要抚育和进行低产林及残次林改造,提升林地质量和效益。这些都为我省油用牡丹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油用牡丹产业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一批牡丹籽油榨油厂也在同步建设中。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相关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高产优质的油用牡丹品种缺乏,栽培技术落后。目前还没有量大质优的品种,栽培方式仍沿用药用或观赏牡丹的模式;整形修剪技术还没有充分应用到油用牡丹栽培中来。二是前期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牡丹想要结籽最少需要成长3年,前3年油用牡丹的平均投入共为每亩7000左右,而第4年每亩能有2000左右的收入。此后,结籽越来越多,收入也逐年递增,再加上随着植株增大,田间管理减少,成本也随之递减。但是,部分种植户或企业因资金等原因,负担不了前期的投入,会出现放弃的现象。

三是油用牡丹种植、收获等机械化程度低,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投入。

2.发展油用牡丹的对策

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油用牡丹是多年生、“铁杆”经济生态型灌木树种,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一次投资,长期收益。政府要本着不与粮食争田、不与农业争地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各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和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的特点,全面统筹、合理布局、科学的编制规划,指导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2)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各级政府要加大油用牡丹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安排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大户实行以奖代补。将油用牡丹种植纳入种植业政策性保险。解决前期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建立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种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3)科技支撑,驱动发展。加强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工作,尽快推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油用牡丹品种。进一步开展油用牡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传粉授精、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术规程,

指导油用牡丹生产。加快油用牡丹种植及收获等机械的研究步伐,提高油用牡丹种植、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优化完善牡丹籽油的加工工艺,进一步探索精深加工技术,为牡丹籽油的大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油用牡丹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1],发展油用牡丹对提高人民生活、文化和健康水平,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育材, 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 中国工程科学, 2014,1610):58-63

[2] 戚军超,周海梅,马锦琦,等.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 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511):22― 23.

[3] 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J]. 农业机械学报,2009a,4012):144― 150.

[4] 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等.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J]. 农业机械学报,2009b406):103― 110.

[5] 李子璇,秦公伟,何建华,等. 紫斑牡丹种仁种皮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J]. 种子,2010291):34― 36.

[6] 刘建华,程传格,王晓,等. 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J].化学分析计量,2006156):30― 31.

[7] 王昌涛,张萍,董银卯. 超临界CO2 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以及成分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8):96― 99.

[8] 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等.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2009347):72― 74.

[9] 邓瑞雪,刘振,秦琳琳,等. 超临界CO2 流体提取洛阳牡丹籽油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103110):142― 145.

[10] 韩继刚,李晓青,刘 炤,等.牡丹油用价值及其应用前景粮食与油脂,2014 年,27 5):21-25

[11] 朱献标,翟文婷,董秀勋,.牡丹籽油化学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2014391 ):88-91

[12] Birch E EBirch D GHoffman D Ret al. Dietary essential fatty acid supply and visual acuity development [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23311):3242― 3253.

[13] Arsenault DJulien CCalon F. Chronic dietary intake of alpha–linolenic acid does not replicate the effects of DHA on passive properties of entorhinal cortex neurons [J]. British Journal ofNutrition20121078):1099― 1111.

[14] 胡彦,丁友芳,温春秀,等. 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J]. 食品科学,20103114):165― 169.

[15] 张海满,刘福祯. α – 亚麻酸的功能、资源及生产方法[J]. 中国油脂,2000256):192― 194.

[16] Barcelo–Coblijn GMurphy E J. Alpha–linolenic acid and its conversion to longer chain n–3 fatty acidsbenefits for humanhealth and a role in maintaining tissue n–3 fatty acid levels [J].

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2009486):355― 374.

[17] Pan AChen MChowdhury Ret al. Alpha–Linolenic acid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2966):1262― 1273.

[18] Stark A HCrawford M AReifen R. Update on alpha–linolenic acid [J]. Nutrition Reviews2008666):326― 332.

[19] 周海梅, 马锦琦, 苗春雨, .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中国油脂,2009,347):72-74

[20] 易军鹏. 牡丹籽化学成分分析与牡丹籽油提取工艺研究[D]. 江苏镇江: 江苏大学, 2009

[21] 王洋,纪姝晶,毛文岳,等. GC–MS 法分析葵花籽蜡和牡丹籽油的不皂化物及其中的二十八烷醇[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4):104― 107.

22]白喜婷,朱文学,罗磊,等. 牡丹籽提取物的抑菌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09( 3) : 5962.

23]翟文婷,朱献标,李艳丽,等. 牡丹籽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326( 2) : 147150.

24]张萍. 牡丹籽油的制备、纯化、成分分析以及功效评价[D.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2009.

25]高婷婷,王亚芸,任建武. GC  MS 法分析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其防晒效果的评定[J. 食品科技,201338( 6) : 296  299.

[26] 刘普,李亮,邓瑞雪,等. 凤丹籽饼粕单萜苷类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3 , 48 (17 ):1253-1256

27]朱文学,李欣,刘少阳,等. 牡丹籽油的毒理学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 11) : 248251

28]周海梅,马锦琦,杨志勇,等. 牡丹籽油对大、小鼠的毒性试验[J.毒理学杂志, 2009,23( 3) : 2562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